陆纪成事迹
陆纪成,男,壮族,1985年9月生,海南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些年,他诚信经营,带领企业发展,吸纳25余名残疾工人、200余名脱贫户、30余名低保户以及280余名农户就业或兼职,每年发放工资、分红近100万元。

陆纪成,男,壮族,1985年9月生,海南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些年,他诚信经营,带领企业发展,吸纳25余名残疾工人、200余名脱贫户、30余名低保户以及280余名农户就业或兼职,每年发放工资、分红近100万元。

海南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位于白沙县七坊镇,主要生产加工竹编扫把等产品。小产品背后是大产业,企业肩负扶弱助残的社会责任,与员工共成长,从而取得共赢的效果。

洞察社会需求点,严把产品质量关

“竹编环卫用品的市场需求可不小,但全省缺乏较大型的专业生产基地,白沙甚至全省的竹编制品大多都从外地采购,成本大,不方便。”陆纪成介绍。近年来,白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四爱”卫生健康大行动,各乡镇及村庄都需要耐用的竹制扫把,市场需求不小。

2019年,陆纪成结合七坊镇竹林多、竹子质量好的优势,注册成立海南富竹环卫制品有限公司。竹制品是资源增值型产业,不会因产业的发展而破坏环境,因此白沙七坊镇政府等部门也对其大力支持,通过“政府+公司+农户”模式,企业走上了发展竹编助农增收的道路。

陆纪成分析,白沙七坊镇共有竹林上百亩,年产量至少有6万根。以往,当地农户一般将竹子卖给芭蕉农和建筑商,用于芭蕉树固定和搭建工地脚手架,一根竹子出售2到3元钱,全镇的竹子年产值不到20万元。而如今用来制作竹扫把,一根成材的竹子能够制作出8至11把扫把,一把的市场价为6元钱,经过加工使竹子直接实现了好几倍的增值。

扎个扫把,自己家用当然没问题,但要想既美观又畅销,那就得好好琢磨竹编技术。经过数月的省外实地考察和学习,陆纪成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他不仅采购了一批专业的竹编产品加工机器,还从市场上购买了不同款式的扫把。他将大家聚到一起,把扫把一件件拆开,再尝试重装回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终于学习掌握了技术要领,生产的扫把更加耐用美观。

竹枝削平、收集修剪、长短分类、整理包扎.....从选材到成品等制作工序,每一道,陆纪成都一丝不苟地把关,保证扫把的品质。他认为,品质是产品的生命,好品质需要企业的坚守。即使是遇到资金瓶颈等困难,陆纪成也坚持信守承诺,产品获得批发商、经销商的一致好评。这让陆纪成拥有了稳定的销路,也为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凝心聚力共赴富裕,担当使命扶弱助残

2019年至今,在短短几年里,陆纪成从个体户到成立企业、购买设备、建设工厂,如今已建成占地10亩、设施齐全的扶弱助残车间,并在该镇南洋、高地等村庄设立4个分车间,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南洋三队群众麦亚翁说,制作扫把对当地村民来说可是新鲜产业,正是陆纪成走村入户的倡议下,他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上午收割完胶水后,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编织技术,从最初的生疏无从下手到如今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一天下来,每人能编到好几把扫把,收入积少成多,增收致富更有盼头。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附近的脱贫户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地就近就业,陆纪成还十分细心地为前来务工或打零工的重度、轻度残疾人设置一些工作岗位,帮助他们通过勤劳双手实现增收,重拾对生活的自信。

陆纪成充分发挥企业扶弱助残的作用,把培训班扩展至荣邦、元门、打安等乡镇,鼓励农户居家加工竹扫把、竹耙和竹筐等制品,企业再安排专人上门回收,实实在在地增加困难群众的家庭收入。

经统计,在陆纪成的带领下,截至目前,该企业年销售额约500万元,累计安排20余名残疾人、200余名脱贫户、30余名低保户以及280余名农户在基地就业或兼职,让大家通过多劳多得的方式增加收入。

深耕市场谋创新,诚信经营创品牌

陆纪成深耕本地市场,解决了竹编制品的工艺和产量的难题,丰富了产品的多样性,填补了本土环卫制品自产与供给的市场空白,同时结合线上电商平台去发展内地市场。

陆纪成坚持助农助残、诚信经营,也得到了各部门及同行企业的肯定。省残联、白沙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数次来到竹编制作车间调研。海口环卫制品批发商、海南大学社会实践大学生也多次来到竹编制作车间参观学习。

陆纪成所创的项目品牌“海南富竹环卫”荣获“2021年自贸港青年农产品品牌打造活动·精品奖”,还获得2021年首届中国青年梦想季·海南自贸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选拔赛优秀奖。

小小的竹扫把,既扫清了道路上的灰尘,也扫开了农户们小康路上的障碍。接下来,陆纪成将整合各方资源,动员村民因地制宜扩大竹编原材料的种植规模,持续加大村民竹编技能的培训。他的梦想是把白沙县七坊镇发展成全省最大、最好的竹编制品生产基地,助力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