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强彬事迹
钟强彬,男,1983年3月出生于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靠打渔为生的他,每次出海只在船上留一半的空间装鱼,剩下的一半空间,他要用来装在海上打捞的各种垃圾,这个习惯,他足足坚持了20年。

钟强彬,男,1983年3月出生于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靠打渔为生的他,每次出海只在船上留一半的空间装鱼,剩下的一半空间,他要用来装在海上打捞的各种垃圾,这个习惯,他足足坚持了20年。

钟强彬祖祖辈辈靠海吃海,出海打渔是生计需要,也是家族传承。钟强彬与海的故事,开始于20年前。2003年,刚满20岁的钟强彬首次跟随父亲出海捕鱼,他的第一网撒下去,拉出水的有近半是塑料垃圾。在渔民的传统观念里,捕鱼捞到大量垃圾是不吉利的事情,常常被视作“晦气”,所以大多数渔民通常会直接将捞到的垃圾扔回海里。然而,钟强彬在面临选择时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将垃圾带回岸上进行处理。自那时起,钟强彬每次出海,除了带回捕获的鱼类,还会带回一大堆垃圾,小到塑料包装袋,大到废弃钢索,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钟强彬的船只似乎成为了垃圾和鱼类的平衡秤,成了一半垃圾、一半鱼的载体,这一行为,钟强彬足足坚持了20年。

对于一个渔民来说,将垃圾随船回港处理,需要付出的不仅是人力成本,更有实打实的经济利益——带着垃圾返航就必然要减少渔货的数量,并直接影响到每一次出海的收入。对钟强彬来说,这艘渔船是一家11口人的饭碗,这样的决定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坚定的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21年,趁着昌江推动“无塑海洋行动”,钟强彬“捞垃圾”的“事业”迎来了一次转机。对海洋环境被污染和渔业资源退化有着切身感受的钟强彬,果断地站了出来,第一个报名参与行动。有了项目的名义,他可以有理有据地带动更多的渔民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强彬的做法逐渐引起了其他渔民以及当地居民的关注和认可,他的行为激发了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有了钟强彬带头,主动加入“无塑海洋行动”的渔民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更多的渔民开始效仿他的做法,将垃圾带回岸上处理,改变了过去将垃圾抛入海中的习惯。在“无塑海洋行动”中,钟强彬组织了一系列的清理行动和垃圾回收计划,他和其他渔民一起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流程,确保清理出的垃圾被妥善处理和回收,以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无塑海洋行动”逐渐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媒体报道了钟强彬和其他渔民的努力,社会各界也纷纷响应,并组织了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据官方统计,目前已经有53艘渔船200多名渔民加入了“无塑海洋行动”中,一批批漂浮于水体中的垃圾被带离了大海。

在钟强彬看来,“没人丢”远比“有人捞”要重要得多。捞垃圾只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靠大多数人自觉保护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不然就算所有渔民都出动,海里的垃圾也是捞不完的。因此,钟强彬认识到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性,他开始利用各种渠道,包括社交媒体、社区活动,向更多的人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坚信只有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才能真正解决海洋环境污染和渔业资源退化的问题。

钟强彬的坚持和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海上垃圾清理行动,逐渐形成一支有秩序的队伍,他们中有渔民,也有环保志愿者,人们尊称他们是“海洋美容师”。随着时间的推移,钟强彬发现自己的努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海域的垃圾量有所减少,渔民们意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并逐渐改变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不仅如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海洋中的鱼类数量开始恢复,渔民们的收入也逐渐增加。

打捞垃圾,收拾渔网,给大海“做美容”,钟强彬坚持了20年。对于他来说,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一网下去,只有鱼没有垃圾,那“捞垃圾”的工作才算是“失业”了,这才是渔民们最大的心愿。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