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榜样的力量
儋州两老人讨来“百家石”铺就“修德路”
发表时间:2018-10-15 来源:南国都市报

0.jpg

30候选编号 二老用碎石铺路。

1.jpg

二老用手推车运送碎石。

金秋十月,在儋州那大镇乔南村委会蒟园村一条硬化的乡村小道上,两位耄耋老人正拿勾刀,清除路旁的杂草。道路上不时有村民经过,大家对两位老人微笑颔首,一脸感激的神情。
  清风抚过,路边的橡胶枝头沙沙作响。道路旁立着一块碑,上面写着这条名为“修德路”的历史,路过的村民会习惯性地驻足几秒。“2009年以来,吴昌汝、江绍满两位老人一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为村民出行便利义务修路,2016年儋州农村公路建设中两位老人修的路被硬化了,于是两位老人‘转岗’,又开始负责公路维护。”乔南村委会副书记谢奕林说,为了学习两位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大伙儿把这条路命名为“修德路”。大伙儿都说,老人修的不仅仅是路,还有服务乡亲的德。

  A

  村民意外溺亡触痛二老

  修路只为村民出行安全

  吴昌汝和江绍满是蒟园村村民。如今,吴昌汝93岁,江绍满73岁。

  谈起当年自愿投工投劳修路,二老说当初只是闲来无事,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方便村民出行。

  在蒟园村边,松涛干渠像条玉带缓缓流过,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水渠的堤坝边上长满了草,但隐隐约约能够看得出这是条被遗弃的乡村小道。“堤坝的土是黄土,下起雨来就会泥泞不堪,骑着摩托车和自行车走在上边一个不小心就会栽跟头,还有可能冲进两米多深的水渠。”谢奕林说,之前,从乔南村委会到西联居(西联农场场部)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松涛干渠堤坝边的土路,长度2公里左右,一旦下雨安全隐患大,可是距离比较短。另一条路是从村委会绕行至北部湾大道,再沿着北部湾大道到西联居,但有6公里左右的距离。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村民冒险选择近路出行。

  “太危险了!堤坝不宽,下起雨来泥泞难行,骑摩托车很容易滑倒。”江绍满说,由于堤坝是黄土路沾水便变得泥泞湿滑,加之被车辆碾压,路面坑坑洼洼,车辆走在上边很不安全。为此,退休的他和吴昌汝决定当起义务补路工。

  “老赖落水了,有人在水渠边看到了他的自行车,车上还载着麦皮。”时隔多年,谈起好友老赖溺水时的场景,吴昌汝仍感觉恍如昨日。他清晰地记得,那天他来到事发现场,只见老赖的自行车倒在水渠边,但人早已不知所踪,经过打捞,后来在水渠的下游发现了老赖的遗体。

  “多么老实的一个好人,就这样没了,怎么叫人不痛心?”吴昌汝说,好友的意外离世让他心痛,不久他便与江绍满商量,希望帮助乡亲们寻找一条安全便捷的出行路。

  说干就干,二老决定带着柴刀重新开辟早年被村子遗弃的山道。“这是一条山路,坑洼较多。由于多年没人行走,路中央有的树已有碗口粗。”江绍满说,在他和吴昌汝的共同努力下,原来长满野草的小道又出现在眼前。

  B

  二老运来“百家石”,镇政府立碑并命名“修德路”

  “‘修德路’虽然只有一公里左右,但每一块石头都是两位老人从施工现场讨来的,然后再通过手推车,一块一块地搬到这里。”谢奕林说,当年,将原来长满野草的小道开辟出来后,由于道路坑洼,随后二老便四处寻找铺路石,只要听说附近有房地产项目动工挖地基,或是人家修缮房屋,二老必定会前往与对方沟通,讨来废弃的石砖作为铺路石。

  “大家听说拿石砖是为了铺路方便乡亲们出行,都非常支持。”吴昌汝说,在获得同意后,他便与江绍满推着手推车,来到施工现场,精心挑选每一块铺路石,一块、两块、三块……不知不觉中,他们已不知道自己铺设了多少块石头,只看到原本坑洼的山间小道被铺满“百家石”。

  “铺路很辛苦,但想想能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大家平安回家,我们感到非常满足也很幸福。”吴昌汝告诉记者,当时,他80多岁,江绍满60多岁,由于他们体力有限,每当将讨来铺路石装满手推车后,只能一人在前边拉,一人在后边推。当时,虽然很辛苦,但想到乡亲们的出行安全,心里还是很高兴的。5年来,只要有时间二老便结伴铺路。

  2014年8月,这条路上竖起了一块石碑。那是一块长220厘米、宽210厘米的印度红大理石牌。石牌是镇政府竖起来的,命名为“修德路”,概述了两位老人修筑这条美德之路的善行,字里行间洋溢着赞许。

  路铺好了,方便了乡亲们的出行。此后,吴昌汝和江绍满又多了一个“职业”——义务护路员。

  C

  小道铺起水泥路,无私奉献精神将激励后来人

  2016年,农村公路硬化的施工入驻乔南村委会,随着一块块路基石头被掀开,在原本斑驳路上重新做路基,硬化路面,建成了整洁的水泥乡村道路。谢奕林说,可是吴昌汝和江绍满两位老人又义务维护这段路,清除道路周边的杂草、路面干净整洁等工作,主动当了公路养护员。

  谢奕林说,虽然两位老人花费5年辛苦铺就路已不复存在,但两位老人乐于奉献的精神早已深深地烙在广大群众心上,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那大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位老人多年如一日自发义务为村里修路,方便村民出行。镇政府命名道路为“修德路”并立碑,这一做法不仅是对二位老人义举的肯定和表彰,还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优秀精神和传统,树立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如今,虽然道路铺设好,但二老仍旧常常来到路边清理杂草和填平坑洼的路基。吴昌汝说,未来,他们还会尽其所能,为大伙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记者 梁振文 文/翻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