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我们的节日
东方黎族“牛节”堪比春节 呼朋唤友感恩耕牛
发表时间:2018-10-15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牛节”吸引了本岛不少原创音乐人前去体验。 姚俊宇 摄

1.jpg

玉龙村民歌手符言拜和丈夫在一起。 张惠宁 摄

2.jpg

玉龙村民歌手符琼光。 张惠宁 摄

2.jpg

村道上的酿酒场景。张惠宁 摄

编者按

  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东方市,古称“感恩县”,东方沿海的冲积平原被称为“感恩平原”,约8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乐东北部的佛罗镇。

  生长、生活于天地之间,人类必须懂得感恩,天、地、人,都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对象。东方有两个黎族村落的村民,历来还感恩耕牛,于是便有了在每年农历九月第一个“牛日”过“牛节”的习俗。今年的牛节是10月12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村子,切身感受到了那喜庆的氛围。

  东方市的玉道村和玉龙村,是两个黎族村庄,有过“牛节”的传统。玉道村和玉龙村都属于黎族美孚方言支系,当地女性的筒裙长过膝盖,一般长为1.1米,她们还在头上系黑白相间的头巾。

  10月12日,就是玉龙村和玉道村传统的“牛节”了。节前的10日和11日,关于“牛节”,海南日报记者探访了两个村。

  玉道村和玉龙村过去世代相邻,且周围并没有其他村庄,两个村落自古交往密切,相互影响。1992年建设大广坝水库,玉道村作为库区移民被整体搬迁至大田镇314省道旁边,从此安居在大田镇。玉龙村依然在东河镇繁衍生息。两村虽然远了,但是共同过“牛节”的风俗却代代相传下来,并且近年来这个节日越过越旺,知名度越来越大,成为东方市独特的地方文化节庆。

  探寻“牛节”起源

  “牛节,就是为牛庆祝的意思,牛帮我们犂田很辛苦,过‘牛节’就是为了感谢牛的辛苦。”问起“牛节”,玉道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符世强脱口而出。

  玉道村位于314省道旁边,规划整齐。村里广场舞台的圆坛上立着三头虎虎生威的牛的雕像,舞台下方刻着“发扬黎族牛节文化,传承厚道奉献”。

  符世强说,玉道村过“牛节”,是一代代相传,传了多少代不知道了,祖宗都是这样过的。“牛节”怎么过呢?“哈哈,杀猪杀鸡,备上好菜和美酒,呼朋唤友,到家里吃饭相聊,欢聚一天。”他说,“牛节”,家家户户都过,而且,成家的兄弟姐妹,各搞各的,不会聚在一起庆祝,因为每户都有自己的朋友相邀。这一天,村里外出务工的青年也会尽量赶回,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也是邀请朋友庆祝欢乐的日子。

  玉龙村距离东河镇行政区15公里,距离市区八所镇55公里,村里一条主道贯穿而过,两边都是密密匝匝的瓦房。村里人丁兴旺,有546户2137人。

  问起“牛节”,村民人人都可以说上两句。村头76岁的老人符开根、符琼光和68岁的符把琼你一言我一语向记者讲述了“牛节”的种种故事。“牛节”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九月的第一个“牛日”。

  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过“牛节”?

  “这个时候犁田、插秧都结束了,可以准备一顿酒来庆祝。”符开根说,“过去看天下雨种田,到了七八月份天下雨村民就开始种田,依靠牛来犁田,到了八月底基本种完了,九月就闲下来。所以,这时候,村民就过牛节感谢牛的辛苦,庆祝劳作的完成。”

  老人们说,牛是黎家人的财富,黎族对牛爱惜有加,每天不论刮风下雨,必须赶牛去放牧,家里不论有什么急事,都得派一个人去牧牛。“那时候连锄头都没有,犁田全靠牛。黎族人对牛很尊敬。”

  据《东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介绍:牛节,美孚方言叫“捞者堆”(也有译做“勒者对”),“捞者”是节日,“堆”是牛的意思。每年农历九月第一个牛日,人们洗犁耙,让耕牛停止劳作一天,喂饱饱。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大家举杯喝酒,唱山歌,感谢耕牛一年来的劳作,才让黎人过上好日子。附近没有“捞者堆”习俗的村庄亲戚朋友,也早早赶来一起庆祝节日。

  “玉道村和玉龙村流行的过“牛节”的习俗,缘起何处,今已无法考证。”《东方黎族民俗文化》所载道,“牛节,主要是为了酬谢一年到头辛勤劳动的耕牛,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敬牛活动。”

  “牛节”风俗的变迁

  节前在玉龙和玉道两村探访,最有特色的是看到家家户户为过节而自备米酒,散发出别样的村味儿。村道上,支起一个个大锅,旺火烧起,盖上水桶样的盖子密封,中间一个细管输出水蒸气(酒)流入旁边的酒瓮里。据村干部说,黎家人备酒过节,早在两三个月前就会先煮上一大锅饭,放入酒曲搅拌,静置倒入桶里,存上几个月,到了节前再将它倒入大锅里,加一点水,用大火旺烧,做成香甜的米酒待客来。

  玉龙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符师保1972年出生,他回忆说,小时候“牛节”那一天,小伙伴们要出去放牛,把牛喂得饱饱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庆祝“牛节”。但这天不同的是,一大早爸爸妈妈给他的腰篓里放上肉和饭,会比平常多些好吃的。放牛上午9时去,下午6点才回。“我们小伙伴把棍子砍成一节一节的,绑在树上,像床一样可以躺下的,小伙伴们边吃边聊边看牛。”

  “现在牛节这天,是老人们出去放牛,年轻人在家过节了。”他说。玉龙村还有黄牛560头、水牛180头。玉道村全村已经没有一头牛了,现在两村已经不再依靠牛来耕作了,全是“铁牛”——农业机械化设备。

  对两村来说,如今过“牛节”,更多的只是沿袭“欢庆”的习俗。“快要到‘牛节’,我们就会通知亲朋好友来过节,以前通信、交通不便利,来往人少,现在可不同了,微信群、朋友圈,不发一声不相邀,都觉得不好意思。朋友来的是越来越多,‘牛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玉道村符世强说。

  “‘牛节’,有钱没钱,家家都会相庆,有钱的多备些好菜,没钱的起码也要杀只鸡,到河里捉几条鱼。”玉龙村符师保说。黎家人好客,客人前来参加节日,并不需要特别准备什么,不过,这两年兴起了带鞭炮的风俗。

  家家户户灶火旺

  10月12日,东方的“牛节”终于到来了。上午9点多钟到达玉道村,零星的鞭炮声不时的飘过来,村口临时搭起来买卖东西的货铺,主要卖鞭炮和各种成箱饮料。最早的一拨亲戚朋友也赶到了。

  进入村庄,家家户户灶台火烧得旺旺的,大铁锅和大铝锅全都上阵,液化气瓶和火柴棍全都用上,家家户户都在开足马力忙着切菜剁鸡,准备美食。餐桌上已经摆出了第一桌好菜。有的人家为了方便喝酒,干脆就用盆装着,放在餐桌旁边的椅子上,随喝随倒。村庄时不时飘来阵阵酒香和肉香,当然还有鞭炮的味道。

  村民符其文说,他凌晨5时就起床了,忙着杀猪。东方烤乳猪出名,村民大多也都养这种小猪,“牛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用这道乳猪菜待客,只是不是烤出来吃,是用大锅煮出来吃的。符其文在八所打工的女儿符玉章也赶回来家中过节。“过‘牛节’,只有一天,但是比春节还隆重。这一天,朋友尽情欢聚,畅聊一天。”符其文说,家家户户都会很开心地准备着。

  很快,说话声音就不时被鞭炮声打断了,随着时间推移,客人和朋友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是高朋满座。

  过“牛节”这天,黎族女性会穿上传统的美孚方言支系的服饰。这一天也是感受黎族文化的时节。玉龙村的男女黎歌对唱可是出了名的。节前在玉龙村,海南日报记者就造访了村里的民歌手、50岁的符言拜,她无需特别准备,张口就开唱。村里的老人、76岁的符琼光也给海南日报记者现场唱了一首。

  从去年开始,玉龙村的“牛节”就吸引海南不少原创音乐人光临参加,一起用音乐喜闹牛节。今年有东方本土的符花金、爬东组合、龙缘组合,有乐东的彭子祥,还有昌江的蚊子哥和白沙的符家秀等,他们的倾情演出也热闹了小村。

  玉道村和玉龙村还会举办各种民族趣味比赛来欢庆“牛节”,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不难看见操外地口音的人士。不到夜幕降临,点点星光闪烁,家家户户都不敢确定今天会有多少人来到家里。村里处处洋溢着开心快乐的气氛。 (记者 张惠宁)

相关新闻
东方黎族“牛节”堪比春节 呼朋唤友感恩耕牛

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东方市,古称“感恩县”,东方沿海的冲积平原被称为“感恩平原”,约8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乐东北部的佛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