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城市
儋州推进“一创两建”和社会文明大行动 扮靓城市提升市民素质
发表时间:2018-10-19 来源:海南文明网

近日,有着32年警龄的儋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民警冯军,正在儋州市第二中学路口执勤。下班放学时间的巨大车流量,汇聚在这个不算宽的路口,曾让冯军每次执勤时如临大敌。但现在,情况开始有了变化。
  “司机在斑马线前会礼让行人,摩托车驾驶员戴上了头盔,超载的、闯红灯的也少了,这就是文明儋州的细节处。”冯军笑着说,他见证着儋州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以来道路交通的每一个变化,“如今城市面貌有了改善,每个儋州人都能感受到。”
  自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儋州市推动“一创两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创两建”和社会文明大行动的开展,古郡儋州如今逐渐形成文明有礼的新风尚。“从道路交通到城市环境,从市民素质到文明乡风,儋州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微处。”儋州市“一创两建”工作指挥部创文组副组长游宪军说,文明始于心、践于行,儋州以文明为核心“创城”,也用文明作目标“修心”。
  城市治理,倡导文明新风尚
“以前来那大镇新风路,小摊小贩组成的美食一条街,十分脏乱差。”儋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罗海南说,沿街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卫生也是老大难问题。
市容环境好不好,是城市是否文明的“面子”。为此,儋州市借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成124个网格,由综合执法人员和各乡镇、社区居委会、居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此外,开展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工作,扮靓城市容貌。
  “执法中感触最大的,是通过规范城市秩序,同步提高了老百姓的素质。”罗海南说,市民从起初的抵触到后来的配合,比如在拆除铁皮棚的工作中,就有市民主动拆除配合执法。“抵触情绪减少,一方面得益于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另一方面通过制作动画、宣传片,挨家挨户发放《告全体市民书》,提高了百姓的认识。”罗海南告诉记者,生活环境实实在在变好了,百姓看得见,自然愿意配合。
  如今,占道经营的摊贩少了、散发恶臭的垃圾堆不见了,干群之间曾经的对立情绪,也变成了主动配合工作的和谐氛围。
  文明乡风,农村也有新变化
  今年秋季开学前夕,海头镇那历村里显得很安静,没有了往年升学季时操办酒席、鞭炮齐鸣的景象。
  “党员干部带头不办,也号召村民不办。”那历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王慧雄说,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提倡升学、入宅等取消酒席,红白事简单办,村民身上的人情包袱轻了。
  据了解,儋州全市有8个镇的11个贫困村自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52个村分别成立了文明劝导队和志愿服务队。同时在16个镇的47个村庄启动创建文明乡风示范点,通过移风易俗,让文明之风吹拂乡间。
  “我们还把文明礼仪学校开到了村里。”游宪军说,通过邀请礼仪老师进村辅导,希望村民将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儋州还引导村民制定了契合自身实际的村规民约,通过乡贤、党员干部的督促,进一步提升乡村的文明程度。“相较于此前教条式的村规民约,我们在重新制定时,要求更接地气,更符合各村的实际情况。”游宪军说,从爱护村庄环境这样的举手之劳,到移风易俗这样的长久工作,都写进了村规民约里。
  9月,东成镇两村村民因土地纠纷产生“对立”,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条条“友好协定”将矛盾化为无形。“城乡统筹发展,不只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更见于文明观念。”游宪军透露,文明礼仪学校将一直举办到年底,儋州市也会创新载体,继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素质提升,共建文明新儋州
    “垃圾不落地,儋州更美丽。儋州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近段时间来,这段由普通话和儋州方言双语播放的语音,时常穿梭在那大城区的大街小巷里。每到特定时间,带有语音系统的垃圾回收车便走街串巷清运垃圾。
    “为做到‘垃圾不落地’,我们将城区里的大型垃圾桶全部取缔,替代的是走街串巷的垃圾清运车。”儋州市环卫部门负责人说,要营造更加舒适、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避免露天垃圾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儋州市共配置70余辆四轮电动垃圾回收车和30余辆垃圾压缩车,每天固定四个时间段上门回收垃圾。
  游宪军表示,前两季度的全省社会文明大行动测评结果显示,儋州排名全省第七,成绩较以往取得了很大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构成城市的主体是人,创造美好生活的是人,通过社会文明大行动,儋州不仅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更要塑造文明有礼的儋州人。”游宪军说。
  随着社会文明大行动的深入开展,儋州还将探索“一创两建”夜校、数字化城管、以上率下拓展志愿服务以及大数据管理平台等新方式,以人为本,共建“文明新儋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