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快讯
“勤俭矿工”李传代:“斤斤计较”里有美德
发表时间:2018-10-25 来源:中国文明网

00.jpg

李传代,1959年1月出生,安徽省淮北市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煤矿退休工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个人,2014年8月入选“中国好人榜”。他30多年带领工友们捡拾各种小零部件3000余公斤,每年为矿上节约材料费多达20余万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这一年,淮北矿业集团技工学校第一届招生,我和来自淮北矿区的200多名职工子弟有幸接受了三年专业技能培训,我学的是机械专业。学业结束,我被分配到杨庄煤矿综采(综合机械化采煤)二区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才知道,国家曾经花巨资从英国、德国引进了两套综采机组,我们区使用的是德国进口综采机组。时任综采二区的书记马典周告诉我们,这两套机组所花费的资金抵得上我们矿辛苦采上几年的煤。当时,我不太理解,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从外国人手里购买设备?

0.jpg

不论在哪里,李传代都带着一个工具包,以方便随时捡起零件。图片由淮北市文明办提供

  1981年3月的一天,我在井下拆除综采转载机时,将一颗有问题的螺丝随手扔掉,碰巧被马典周书记发现了。马书记捡起被我扔掉的螺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李,你可知道这一颗螺丝值多少钱?是你半个月的工资啊,我们不能随便浪费,国家现在还很穷,大型机组主要靠外国进口,每个零部件都十分昂贵。我们要像宝贝一样对待它们,要珍惜每一个零部件,能修复、复用的绝不能浪费。”

原来,我们矿有两个综采区、八个采煤区,采煤区全是人工采煤,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矿工劳动强度也很大。引进外国综采机组,就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培养国家的技术人才,降低人力采煤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马书记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全区有名的“婆婆嘴”,听着马书记的话,看着他手中小小的螺丝,我的内心深受震动。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五十多块钱,那个螺丝大概是二十多块钱,对比之下,我切实感受到了浪费的可怕。

1.jpg

李传代(右一)在和工友用废旧皮带加工电缆吊勾。图片由淮北市文明办提供

我决定改掉以往大手大脚的工作作风,学习马书记勤俭节约的精神,主动捡拾、回收遗漏的小零部件。我是一名机工,每天都要和师傅们检修机器,我便十分注意观察地面有无散落或被煤掩埋的小零件,一旦发现,我就及时把它们捡起来,归类放好,留以备用。我用来装饭盒、水杯的背包成了名副其实的“零件包”。很多工友也开始加入到自发捡拾、回收零件的行列。

1984年,我调到机电科担任团总支书记,下属有八个团支部。当时科里共有1000多名职工,青年职工占了近一半。我带领团支部书记、团员、青年职工深入到井下,对废旧物品和升井没有及时入库的机电设备,统一回收、入库,专人验收,能复用的就复用,不能复用的当报废钢铁,由矿上联系回收单位运走,以减少生产材料的损失。积少成多,在我担任团总支书记的4年间,科里的团员、青年职工共为矿上回收废旧物资达200余吨。

随着淮北矿区的不断发展,杨庄煤矿逐渐取消了人工采煤,也逐步淘汰了大批陈旧、落后的机电设备,所有的采、掘工作面都用上了我们国家自主生产的大型综采、综掘机组,一台台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好、智能型的电气设备投入到井下,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煤矿职工最大的福利。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我和工友一直用行动传承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jpg

李传代(右一)和工友们一起检修设备。图片由淮北市文明办提供

  平时工作完成后,我和工友们一起将遗留在工作区域的小零部件捡起来,装进工具包里带上井留着备用。那时,矿上还没给工人配备专用的工具包,我就和工友们用废旧皮带的中间层加工成工具包,将干完活没用完以及上下班途中捡拾的小零件,装进包里带上井,交给库管员归类复用。30多年来,矿上职工的工具包越来越美观,捡拾的是越来越先进的小零件,传承的是越来越发亮的美德。

据不完全统计,这30多年来,我和工友们捡拾的设备小零件多达3000公斤,拆除了200多台报废开关的零部件,配置、修复了500多台开关,为矿上节约了大笔开支。一个螺丝、一个垫圈、一个铆钉微不足道、价值有限,但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零件,日积月累的浪费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看似“斤斤计较”的节俭,坚持30多年,也能形成良好的效益。2014年,全矿上下厉行节约,仅设备材料单项就节约了资金2000多万元。

3.jpg

李传代(右二)和工友准备下井。图片由淮北市文明办提供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40年来,淮北矿业集团靠的就是“艰苦创新业、开拓争一流”的奋斗精神和“人人都是当家人、人人都是理财人”的节俭理念不断发展壮大。一代代矿工认真履行着爱岗敬业的岗位职责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把热血和汗水洒在了矿山,也把优良的传统和作风留在了矿山。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人员在变动,设备在更新,但我们矿区职工捡拾小零件的习惯始终没丢。“斤斤计较”里有美德,大家把随手捡拾的小零件放进包内,也把勤俭节约的美德放在了心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