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要闻聚焦
海口,没有围墙的湿地博物馆
发表时间:2018-10-29 来源:海南日报

 
海口市获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张洋 摄

    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湿地入城,丰富多样的湿地植物和鸟类吸引中外游客。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口,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得大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因湿地保护而“网红”的城市,海口也在这里创造着几个世界“第一”:阿联酋迪拜当地时间10月25日,在《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上,海口与世界其他17座城市被宣布为全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在当日的颁奖仪式上,海口市代表团团长、副市长文斌第一个走向领奖台,第一个从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长玛莎·罗杰斯·汤姆森女士手中接过这沉甸甸的奖牌!无论是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还是中国政府主办的边会以及会议间隙的中外专家感言,海口湿地保护作为全球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最佳实践案例之一,无疑是此次世界盛会上被提起次数最多的城市。海口,HAIKOU,一座没有围墙的湿地博物馆,一座千年光阴流淌的历史名城,摘取了这一顶令人瞩目的荣誉桂冠,实至名归,意义非凡!

  国际城市的“金字招牌”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生态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个奖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100多个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近千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了这一盛会,探讨世界湿地保护的前沿问题,并角逐这一荣誉称号。大会的主题是“Wetlands for a Sustainable Urban Future(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过去城镇化进程中,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我们对它欠有历史之债!

  如何在人口密集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市中加强湿地保护,是今年缔约方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大会会场随处可见阿拉伯文的官方徽标,绿色、蓝色、黄色几种颜色的背景,代表着不同的湿地环境,鸟儿、龟、蜻蜓和高耸入云的建筑,体现了湿地与城市的相互联系,主题鲜明,令人深思。

  海口自古有“水城”美誉,河流、沼泽、湖泊、水库纵横交错,它既是“水口”亦是“火口”,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与广袤的海口水城构成了湿地城市的独特景观。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等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湿地率达12.7%,湿地保护率达到55.53%,海口作为国际湿地城市地理资源优厚,人文蔚为壮观。大会宣布海口荣获首批世界湿地城市的授奖词虽然只有70个字,但却蕴涵丰富,诗意盎然。

  海口湿地是孕育文化的摇篮

  湿地是以水为基本要素的地方,涵养着生态环境以及相连的植物和动物。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湿地是世界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与人类各个时期文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湿地还是生命的摇篮和历史文明的源头,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和精神等功能涵盖了音乐、艺术、文学等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湿地是鲜活丰富的文化和人类艺术创作的源泉。无论是《诗经》里的名篇,还是《琼州八景》中的名诗,其起兴之句即写湿地。丘濬的《琼台春晓》“缥缈波涛四望中,春光晓色回不异。云开若木天头白,水击扶桑日脚红。海岛三千余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风。阳春有脚行初到,和气融融满太空”;明代琼州知府程莹诗:“巨浸空中一岛清,四围海色秀南溟。风生浪涌千山雪,潮落沙明万户星。蜃气晴嘘村雾湿,龙涎夜吐水云腥。凭高正见公旗动,烟外来帆有贡舲。”正是今日海口湿地保护圈内的琼台胜地,意蕴深厚,美不胜收。

  地处琼北大地的海口湿地,正是孕育本土文化的摇篮。

  从空中俯瞰海口,那一片沟壑纵横、绿意浓郁的大片风景,就是为海口赢得世界声誉的湿地腹地。熔岩湿地的羊山火山村落、热带北缘的红树林湿地、滨海湿地、城市内河(湖)修复湿地,那是上苍赋予海南岛的绿野仙踪;潭丰洋、美舍河、五源河、新旧沟及东西湖,每一片湿地,都隐含着历史厚重的海南故事。它既遥远又亲近,既神秘又阳光,那流传千年的往事,至今仍憾人心魄。

  遥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伏波将军平定南越之乱并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之后,孤悬海外的海南岛终于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海口属于珠崖郡玳瑁县管辖的范围。今日海口包括历史悠久的琼山府城,为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名称沿革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琼州口等。

  宋末的海口是浩瀚南海黄金水道的中转站,是连接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湾,物产丰饶,贸易发达;明朝一代,丝路畅通,万邦来朝;兴师重教,蔚为风气,人才辈出,琼州中举者594人,中进士者亦64人;而海口金花一村,鼎臣继出,丘濬、海瑞成为“海南双璧”,这是明代海口文化极大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南一反文化输入区而成为文化反哺地,开始向内地输送优秀人才,进入了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而孕育着中国历史上这一人文奇观的,正是海口市下辖的地理范畴。千年古城,出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外衣冠盛事”。

  “国际湿地城市”:一个标志性事件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曾经获得多项荣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休闲美食名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展城市”等荣誉称号,“中国人居环境奖”,2017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成为中国海之南最为璀璨的明珠。但对于走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转折点的今日海口,“国际湿地城市”这项荣誉意义显然不一般。它是海口城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事实上,海口步入真正的国际湿地城市的建设,也是近两年的事情。海口在这次国际盛会上提供了自己的经验,令与会者深感兴趣,成为大会的一个话题。海口市副市长文斌在现场介绍说,近年来,除了加大人工培育红树林外,海口还加强对红树林保护区周边养殖场的拆迁,退塘还湿,海口红树林面积正以1%到1.5%的比例逐年增长。

  从2017年开始,海口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修复了美舍河湿地,建立了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更为自豪的是,目前海口已经成功把红树林往城区内河引进了将近两公里,生长良好,不仅使得城市价值得到很好的提升,还大大增强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将红树林搬进城市中心区,这在世界湿地城市建设中也是一项壮举。对此,联合国秘书长海洋特使彼得·汤姆森深有同感:“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湿地共生,是人们最理想的生存环境。湿地也能让周边的土地大大升值。”彼得·汤姆森表示,海口珍惜湿地,拥有像大片红树林这样的重要自然资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海口获得这一世界级的奖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值得玩味的是,海口获得首个世界级奖项,颁奖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的迪拜。十月的迪拜依然热情似火。然而,迪拜在沙漠地带所创造的世界经济奇迹,却让人为之震撼。敢为天下先,是迪拜人的信仰,也是其成功之道,这一感受也是海口代表团此行迪拜的意外收获。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打造形象和树立品牌都至关重要。最高、最大、最豪,凭借惊艳世界的建筑奇观,独一无二的营销策划,迪拜,仅用了20年时间,便从一个藉藉无名的沙漠小渔村,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大都市,创造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在《我的愿景》(My Vision)一书中写道 :“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对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海口,此次也进入了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将“第二名”甩在身后,城市形象与知名度迅速攀升。这,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创造属于海口的奇迹!(记者 蔡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