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市县传真
洋浦漾月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禁毒 连续10年“无毒村”达标率100%
发表时间:2018-11-1 来源:海南日报

  “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得带毒品回村,更不得用毒品祸害他人,一旦发现立即联系公安机关打击,绝不姑息。”

  ……

  这些文字内容,来自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都镇漾月村12个村民小组制定的村规民约。而这12部不同时期制订的村规民约中,都不约而同地将禁毒作为条文的第一条。

  漾月村,是洋浦经济开发区有名的“无毒村”,12个村民小组已连续10年实现“无毒村”达标率100%。这个“无毒村”的故事,还得从这些被共同订为“第一条”的村规民约说起。

  12个村民小组都将禁毒作为村规民约的第一条

  漾月村是一座拥有500年历史的古村,由12个村民小组组成,共865户4347人,其中有约一半人口外出打工。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员多、日常难于监管,成了漾月村在开展禁毒工作中的最大难题。

  “其实远离毒品的观念,早在多年前就已深入漾月村民心中,但一直以来我们对禁毒工作都没有松懈。”漾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羊统才介绍,近年来,随着对毒品打击力度的加大,通过政府的系列禁毒宣传,村民加深了对毒品危害的了解,更是对毒品深恶痛绝。

  因此,在多年前制定村规民约时,各村民小组都不约而同地将禁毒作为村规民约的第一条。

  羊统才说,各个村民小组之所以制订这样的村规民约,也是结合了漾月村的实际情况,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由于优良的传统文化影响,漾月村每家每户的红白喜事,村民都会集体参与、相互帮忙,而村规民约规定涉毒村民家中有事不得帮忙。“如果谁沾染了毒品,他将会很长时间内在村里抬不起头。”羊统才说。

  广泛发动群众,对涉毒行为“人人喊打”

  在漾月村逛一圈,可以看见各种毒品宣传材料和宣传标语贴满了村里的宣传栏和显眼的墙壁,时刻警醒着村民要远离毒品。禁毒防毒,正如村规民约中的排列顺序一样,无可争议地是村里排序第一的工作。

  每当逢年过节或是村中有红白喜事,是村干部和义务禁毒宣传员最忙的时候。他们会和打工归来的村民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拉家常”,聊天中再加入毒品对个人、家庭危害的内容,让“不能碰毒品”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植入到村民脑中。

  近年来,漾月小学也把禁毒教育宣传纳入教育教学之列,要求老师在班会课、品德课上向学生们传播禁毒知识,让学生们回家后对父母再次进行禁毒宣传。

  村“两委”规定,在外打工的村民如果发现一起打工的同村人沾染了毒品,必须及时向村里反映。

  为及时发现染毒村民,漾月村甚至用上了“土办法”——由于吸毒者饮酒后身体会产生剧烈反应,当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参加宴席,村干部都会专门向他们敬上一杯白酒。如果被敬酒者拒绝喝酒,村干部就初步判断此人有吸毒的嫌疑,接下来就要对其重点盯防、通过检测手段确认其是否吸毒,确认后,将极力劝其戒毒,或是联系公安机关。

  今年6月,原创山歌剧《戒毒人的故事》在漾月村演出。演出当晚,村民纷纷聚集到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小广场观看。“从演出的火爆场面来看,村民们普遍认可政府的禁毒工作,对毒品深恶痛绝,村里对涉毒行为‘人人喊打’的局面已经形成。”羊统才说。

  连续10年荣膺“无毒村”

  漾月村的村干部回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村里染毒的村民仅出现过一例,而这位村民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帮助下,很快告别了毒品。

  10年前,常年在三亚打工居住的良公村民小组村民曾某某,曾经在三亚娱乐场所吸食过摇头丸,同在三亚打工的村民发现他的行为后,迅速告诉村干部。当曾某某回村参加表弟婚礼时,他立刻被村干部盯上了。

  经过再三盘问,曾某某承认了他曾吸食过摇头丸的事实。时任良公村民小组组长的曾若海,首先劈头盖脸地对曾某某一顿呵斥:“吸食毒品,你对得起家里的父母吗?”

  曾若海很快将这个情况通报给村委会干部,村委会立刻召开会议,一致通过责令曾某某限期戒除摇头丸,否则村里将执行村规民约的第一条。

  由于曾某某吸食摇头丸尚未成瘾,他很快彻底告别了摇头丸。如今他已在三亚娶妻生子,在一家旅游公司当司机,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

  洋浦经济开发区公安局治安管理分局副局长刘辉介绍,由于漾月村坚持“有毒治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的原则,积极发动村民们参与禁毒斗争,层层落实禁毒监管职责,连续10年12个村民小组实现了“无毒村”达标率100%。特别是禁毒三年大会战以来,漾月村“无毒村”创建工作经验和成果先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该村也荣获了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第一阶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禁毒工作中,漾月村这种营造涉毒可耻氛围,并发动群众投入群防群治的做法值得推广。”刘辉表示,下一步,洋浦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并广泛发动群众,让更多的群众投入到这场禁毒的人民战争中来。(记者 李磊 林晓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