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国内外200多支船队竞逐第十二届“中国杯”大帆船赛 疍家队、学院队显海南本色
发表时间:2018-11-19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三亚南边海帆船队的队员们。    海南日报记者 孙婧 摄

1.jpg

三亚南边海帆船队队员在操控帆船。    海南日报记者 孙婧 摄

2.jpg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队的队员们在压舷。赛事组委会 供图

3.jpg

“中国杯”帆船赛赛场上的帆船。赛事组委会 供图
  说起海南帆船运动的发展,若是以2010年以来每年一届的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以下简称“海帆赛”)的举办为见证,那么也有8年了。

  随着海洋旅游的日益繁荣,近十年间,海南的沿海市县逐渐生长起一批帆船游艇俱乐部,行业从业者、业余爱好者规模也在增长。倚靠不同的资助背景,响应“中国杯”海帆赛、“司南杯”等省内外不同帆船赛事的号召,他们自由流动、组合,服务于多支竞逐赛场的帆船队伍:从老牌的三亚鸿洲队、游牧虎队,到后来的水果岛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队、南边海帆船队……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帆船赛事,11月8日至12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杯”帆船赛,云集了国内外200多支船队、1500余名水手竞逐深圳大鹏湾。海南有三亚游牧虎队、陵水号、三亚鸿洲队、三亚南边海帆队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队等参加了本届比赛,对海南赛队和水手们来说,这是一次与各路高手切磋的好机会,他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渔家也出帆船好手

  戴着渔帽唱着歌,“黑马”孤军驰他乡

  一支头戴渔帽、光着脚丫的海南帆船队首次出征“中国杯”,就在IRC C组16支赛队中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进入同组实力排行的第一阵列。船员不按套路出牌的战术和新鲜的打扮,让三亚南边海帆船队,成为中国最大规模帆船赛中的“黑马”。

  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队员技术成熟、彼此配合默契外,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他们几度采取的冒险战术。

  在场内赛第二天,风力渐大,赛事组委会安排了一个绕岛比赛项目,大大增加了比赛的距离和难度。其中两次关键的战术选择,让三亚南边海帆船队抢到上风并拉大了优势。

  一次在绕岛途中,是选择近岸的路线,还是离岸的路线?前者有触礁风险但顺风,后者虽安全却距离更长;同样的艰难的抉择还出现在最后冲刺阶段,面对一艘横亘前路的巨型抛锚货轮,是从船首通过还是从船尾绕行?前者占据上风位置容易加速,但更有可能发生撞船事故。

  要知道,帆船比赛中,比的就是谁更能御风而行。任何一个小失误,错失了风力,都可能导致难以追平的差距。对渔民来说,起早贪黑出海一趟,不搏一把,怎能有渔获?一身渔民性格的南边海帆船队队员们,很快达成了战术选择的高度默契:敢冒风险当先锋!

  事实证明,他们搏一把的战术选对了。两次抢风成功后,把原本紧紧咬着的对手甩开2海里开外,并将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冲线。

  “我们疍家人,真真是最勤俭,每日都捉鱼,海味换山珍……”冲线后已近中午,吃着干粮,吹着海风,船上不知谁起了个头,大家用疍家话齐声唱出了队歌《我们疍家人》。此时其他赛船还在周边游曳,几艘船上的中外水手闻声望来,有人冲这边竖起了大拇指。不知是对他们比赛的表现深表赞许,还是感受到这支渔民赛船上自在快活的氛围。

  下午3时左右,完赛后各船纷纷归港,“千帆林立”的场面颇为壮观。港口处一排排深圳市民、游客趴在栏杆边兴奋拍照围观。面对大众热切的注目礼,归航的南边海帆船队员们纷纷戴上渔帽,仿佛在代表着疍家群体接受观众的致意。

  “这是海南渔民出海打渔、卖鱼最常用的帽子,戴上它,告诉大家我们的特色,展示海南渔家人的风采!”队长何锦皓说,船员们带来的30顶渔帽,几乎都在“中国杯”赛事期间送出去了:给了那些支持、肯定他们的中外水手、工作人员、游客、当地市民。

  说起来,这支由10名疍家渔民组建而成的帆船队,成立才仅仅半年。队龄短不代表资历浅,船员们几乎个个有着船长的本领,主业掌舵着游艇、游船、客轮、渔船……他们每个人,都是三亚疍家渔民洗脚上岸、转型发展的历史书写者。

  “我们以前靠海吃饭,看风向、水流,判断海况和天气,心里都有数,渔民转型当帆船水手,还是海上运动最基层、最前沿的人,我们有天然的优势。”何锦皓自豪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次参赛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海南有一支海南人组成的帆船队,实力也不差!

  此次完赛后归航鹿城,队员们兴奋劲儿还没退,大伙聚会庆祝之外,赛船负责人雄哥和队长何锦皓单独凑在一处,眉头紧锁,思考着这支船队的未来。

  其实三亚南边海帆船队组建过程十分不易:赛船是一家酒店企业提供的,18万元的参赛各项费用,前期由雄哥、何锦皓自掏腰包垫上,直到有企业资助后才缓解了整支船队经费之困。

  “如果没有企业赞助,我们几乎无法成行,这次比赛积累了经验、打出了成绩和一点名气,希望以后我们还有余力,可以吸纳更多新人加入,壮大海南人自己的帆船队伍。”何锦皓说。

  “学院队”再战“中国杯”

  以赛代练,为海南帆船运动培养接班人

  深蓝色的细长船身大幅度倾斜在海面,年轻的水手坐成一排,把自己挂在翘得高高的船边,努力用体重压舷,一行白漆大字醒目地展示了船队的来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这是“中国杯”官方摄影师为他们拍下的赛事瞬间。最终,这支大学生帆船队,在中国杯IRC A组9支船队的比赛中获得第五名。虽然算不上好成绩,但船员们的收获却很大。

  “我们组里面有好几支冠军队,还有香港老牌强队“自力号”,真是高手如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休闲体育专业海上运动方向的大三男生邓人铚,是船上一班学生船员中赛事经验最丰富的。包括这次,他已经参加过两次海帆赛和两次“中国杯”比赛了。“老师跟我们说,以赛代练,积累比赛以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经验,对我们以后发展很有帮助。”

  作为海南少数拥有帆船队的高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帆船队的发展历史也仅有4年时间。虽然比起民间帆船队艰难求生的处境,学院派船队拥有更稳定的经费投入和训练保障,但面对每年流动更新的成员队伍,师资尤显捉肘见襟。

  2014年秋季开学,该校休闲体育专业海上运动方向扩招,特聘海南省帆船队的国家级教练邢增乐担任帆船、帆板、游艇、冲浪等课程的教师,并组建校队去参加国内各类帆船比赛。

  4年过去了,这些课程的主力教师仍然是他。中国杯赛后,邢增乐率队回到海南,就马不停蹄切换到上课的模式,带着学生们到半山半岛帆船港,用学校配备的11艘OP帆船,分批上模拟场地赛迎风训练课,“现在我一周5天上34节课,工作强度是很大的。”

  为何高校帆船课程师资如此缺乏?“符合学校招收标准的专业老师太难找,今年学校降低要求,硕士学历或者是国家退役运动员取得国家健将级以上的也可以,本想招3人,但是报名人数不够,一些课程比如俱乐部运营管理、游艇维护保养、赛事管理等,还得外聘企业负责人来上课。”邢增乐说。

  人才,仍然是海南帆船运动发展的明显短板,整体实力仍落后于内地。回想起来,这次赴深参加“中国杯”比赛,邢增乐遇见不少熟面孔,很多船队的船长、舵手、水手,都是各省队退役运动员。

  “海南民间帆船运动现有的人才供给,主要也靠退役运动员,外地人占主力,因为常规训练不够,很多赛队还是临时凑起来集训的,‘菜鸟’还很多。”面对学院派队伍不稳定的固有问题,邢增乐倒是心态很好,“高校的责任就是为海南帆船运动培养更多有基础的新人,不论他们以后会不会从事这一行业,至少航海教会他们自信、独立、勇气与协作能力,这些是受益终生的。”

  有过大赛经验的邓人铚,在OP帆船训练课上表现得更加娴熟轻松。对于将来的打算,他有着身为新生代海南人的使命感:“海南要建海洋强省,要打造帆船之都,我相信以后海南肯定会大力扶持海上运动,所以现在努力跟着老师多学一些海上运动技能,有一天总会派上用场的。” (记者 孙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