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海口有家“特殊”的博物馆 泛黄票证讲述光阴故事
发表时间:2018-11-19 来源:海南特区报

0.jpg

“海南记忆”展区

1.jpg

颁发给职工的奖状

2.jpg

婚书

3.jpg

婚书

清朝发行的债券长什么样?从前的婚书和现在的结婚证有什么不同?你见过粮票、油票、肉票吗?……近日,记者探访了一家位于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的民间票证博物馆——海南铭德票证博物馆,里面收藏了1600件清代以来的各种债券、地契、房契、婚书、证书、粮布票、银行储蓄单等16个种类的票证。
  该博物馆开馆至今一直免费供市民游客参观。一张票证很小,能说明的问题或许不多,但1600件各类票证汇集在一起,历史顿时变得生动和清晰起来。记者 钟起的/文 李志良/图

  债 券

  无声地述说着动荡年代的历史风云

  在这家民间票证博物馆中,一张张债券被陈列在橱窗中。1911年清政府湖广铁路公债券、1910年清政府津浦铁路公债券、1907年清政府广九铁路公债券……这些暗藏着历史密码的旧债券,无声地述说着动荡年代的历史风云。该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宋翠翠介绍,债券比较稀少,距今的时间也较为久远,收集难度大,博物馆收藏的对外发行的公债,每个种类都只有1张。

  据了解,清末,由于军费及各项赔款支出巨大,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弥补财政不足,清政府便效仿西方国家发行国内公债,总共发行了三次公债:1894年的“息借商款”、1898年的“昭信股票”和1911年的“爱国公债”。

  “湖广铁路公债券是清朝较为著名的铁路债券之一,债券上方印有火车图案,正文内容全部为英文,左下方为清朝借款签订单位‘邮传部印’公章和邮传大臣盛宣怀的亲笔签字,右下方盖有‘大清钦差出使大臣关防’大印。它由清政府邮传大臣盛宣怀于1911年6月签发,期限为40年,债券总额为600万英磅,债券面额分20与100英镑两种。”宋翠翠介绍,1911年,盛宣怀在北京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铁路借款合同,举债600万英镑修造湖广铁路。为解决还款来源,盛宣怀强力实施民营铁路的国有化,将川汉、粤汉铁路的股票改换官办股票,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民间商人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民间“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助产士”。

  该博物馆还展示了6张日军侵华期间的债券,均由日本劝业银行发行,分别是昭和十一年(1936年)及十二年(1937年)割引劝业债券,以及昭和十四年(1939年)发行的支那事变割引国库债券及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乙种株券。这些约有半张A4纸大小的债券,面值分别为拾元、贰拾元,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我国发行的债券,目的是骗走老百姓的钱,这是日本大肆掠夺中国财富的有力证据。

  地 契

  契约精神的体现签了白契红契都得认账

  地契是该票证博物馆重要展品之一。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甚至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

  宋翠翠介绍,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两种。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叫草契或白契。立契后,经官府验证并纳税,由官府为其办理过户过税的手续之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印上县州府衙的官方大印,便成了官契,也叫红契。

  宋翠翠说,白契的内容大致相似,即开始写明卖者姓名、出卖原因、出卖田地所在地名,“四至分明,卖于××名下永远为业……恐后无凭立契存证”,最后是买卖双方、中见人等人签字画押。

  “由于当时的法律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所以很多交易是双方私下签订契约,未经过官方认定,但并非签的是白契就可以不认账。如果买卖双方有人不认账,在契约上签了名的其他人会出来作证,凭他们的信誉做担保,而人们也很认可这样的做法。白契的约束力来源于契约上签字的见证者,来源于当时社会质朴的契约精神。”宋翠翠解释。

  票 证

  粮票油票肉票…… 方寸票证见证沧桑巨变

  每一张票证都是一段凝固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存在过一个特殊的“票证时代”。粮票、油票、肉票、糖票、布票、蛋票、鞋票、烟票、酒票、煤票……票证博物馆展示的这些方寸大小的票证,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主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挂钩,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这些票证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和民生带来的巨大变化,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镇居民的生活才告别了“票证时代”。

  婚 书

  从包办到自由结合见证婚恋观的转变

  该博物馆还收藏了数张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婚书。“以前的婚书都是传统的红纸墨书,写有新人的生辰八字、聘礼等。”宋翠翠说,以前,结婚双方一般在婚礼当天才会知道另一半的样貌,他们是否般配,主要看生辰八字的占卜结果以及长辈的意见。清朝及以前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文书,从婚书上可以看出“娃娃亲”、“卖妻”、“典妻”等带有封建烙印的婚姻形式。民国时期,婚书形式上开始注重“颜值”,随着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逐渐被接受,除了媒人、主婚人、证婚人及长辈等一列名单外,结婚双方的姓名也开始出现在婚书上。

  “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宋翠翠说,新中国成立后,婚书才发生了彻底改变——尺寸变小了,内容简洁明了,“婚书”终于成了只属于结婚双方的证书,而结婚证也没有了繁杂祝词,变成了“自愿结婚”;一长串人名也不见踪迹,只有新人的姓名,证婚人的私章也被政府的公章所替代。

  奖 状

  颁发奖状鼓励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记者看到,博物馆的“海南记忆”展区展示了海南解放后至建省前的奖状、毕业证、结婚证、袖章、代表证、聘书等近百件藏品,其中各个时期的奖状都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当时为了鼓励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便给积极劳动者颁发奖状作为鼓励,所以当时各类奖状比较多。记者在一张“五好职工奖状”上看到,该奖状由海南松涛水库委员会颁发给陈×兰同志,因为该同志在工作中表现积极、认真,奖励此状,既起到鼓励作用,同时以带动其他同志的积极性。据介绍,松涛水库跨流域引南渡江水解决了海南4县1市的灌溉用水问题,兴建于1958年,当时被誉为“开发海南岛的第一把钥匙”。

  宋翠翠介绍,博物馆中所展示的票证均为创始人李先生和朱先生历时30年走访各地收集的,票证的时间跨度上至清代下至近现代,记载了从清朝、民国到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从细节上反映了近现代中国100多年来的社会变迁,票面上的文字、图案和符号既再现历史,也尽显中国人民的智慧,更展示了普通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可以让大家了解时代变迁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消费理念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