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家庭
刘香兰:巧手织黎锦 传承亦授业
发表时间:2018-11-26 来源:海南日报

01.jp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兰香(左)。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于2009年

1.jpg

刘香兰(右)在指导一位外地女大学生学习黎族织锦。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2.jpg

2009年6月8日《海南周刊》B5版。


  最早采访刘香兰,是在2008年她刚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织造技艺传承人,当时刘香兰一边和村里的妇女打理着黎锦传习所,一边开着自己的农家乐,靠采野菜、唱山歌维持着农家乐的生意。

  时隔多年,再去采访刘香兰,得提前一周预约,不然即使你到了五指山市,也不一定能见到她,因为她经常奔波在全省各个市县,洽谈黎锦销售的订单,因此,她是一位黎族织锦的传承人,也是一位授业人。

  织锦绝活交“织”中线旅游

  刘香兰出生在五指山市畅好农场,母亲是一位十分能干的人,砍柴、喂猪、割胶、做饭,样样都是能手,但在她的印象中,母亲最拿手的还是织锦。

  农闲时,母亲总会拿出织锦的一套工具,随便找张草席,寻个树荫下,便开始织锦。所有的图案和样本都在母亲的脑子里,凭着娴熟的双手,总能织出精美的图案。

  刘香兰13岁时,第一次向母亲学习织锦。她初学织锦的作品是一条头巾,至今仍保存着。

  “刚学时不懂织筒裙,只能织头巾,妈妈在旁边指导,自己凭着想象来织,断断续续地花了半个月时间才织完。那时村里的每一位妇女都懂得织锦,农闲时大家都聚在一起,你织你的,我织我的。”正因为这样,刘香兰觉得学习织锦,是女孩子必备的,最重要的是她本身就十分喜欢。

  织完头巾,她开始学着织筒裙。跟妈妈学习完毕,她又跑到祖母和外婆那里学习。总之,在她的想法中,要织出最漂亮的黎锦。

  20岁那年,刘香兰嫁到通什镇番茅村。

  新婚生活刚刚开始,比较困难。但就在番茅村旁边,当时有一个黎寨旅游点,那时中线旅游十分红火,黎寨每天都会接待上千人次的游客。

  守着这个黎寨旅游景点,刘香兰开始想到赚钱贴补家用。即使在怀孕时,刘香兰也没有停止织锦。织好的黎锦卖给游客,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每个月都会有四五百元的收入。

  村里带队伍 销路俏海外

  刘兰香说:“妈妈传下来的手艺,原来只是黎族女孩的一项生活技能,没想到今天会成为全村妇女发家致富的一条出路。”

  今年50岁的刘香兰没有想到,自己儿时随处可见的黎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流失如此之快,会成为重点保护的对象。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因为懂得编织黎锦,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2004年全省举办的黎族织锦大赛上,刘香兰织锦无论从花纹的精美程度还是从织锦速度上,都领先于其他选手,夺得一等奖。

  而让刘香兰最为高兴的是在2006年海南省举办的织锦大赛上,全家都参加,收获颇丰。刘香兰的母亲和大嫂分别获得老年组的一、二等奖,刘香兰获得中年组的一等奖,而刘香兰大嫂的两个女儿,分别获得青年组的一、二等奖。

  就在刘香兰不断获得黎锦比赛大奖的时候,她却发现在自己身边织锦的人越来越少。老一代人不断离去,下一代人却不愿意再去学习接触织锦。即使是自己的女儿,对黎锦虽有兴趣,却没有时间,也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2008年,省里相关部门申报黎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香兰第一个报名,凭着自己多年的技艺,她成功入选。

  “拿到证书那一天,我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一直在想如何把我们手上的黎锦发扬光大”。于是,刘香兰一边经营黎锦传习所,一边创建黎锦公司,把全村的妇女集合起来织锦。这样,一来可以让黎锦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来织锦,二来可以赚钱贴补家用,带领全村妇女致富。

  成立公司后,刘香兰一方面要做村里妇女的工作,让她们加入到织锦的行列之中;一方面还要跑市场,打开市场销路。同时,她还担负起培训村里妇女织锦的任务。

  现如今,刘香兰的黎锦公司办得红红火火,每周都会接到客人的订单,她和村里的妇女把黎锦卖到了海口、三亚、北京和上海,还有韩国和俄罗斯。

  刘兰香说,2006年,黎锦技艺刚刚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专家学者还在为它的保护大声疾呼,如今我们欣喜地发现,它已经在市场中开拓出一片生存空间。

  从传承人变成授业人

  除了每周在要传习所教授一些村里的妇女学习织锦,要到海口三亚和一些人谈黎锦的生意,刘香兰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去学校讲课,向学生们传授黎锦纺织技艺。

  每个周一下午4时,五指山市通什中心学校的一间教室内,数十名小学生伸直双腿坐在专门修建的平台上。在学生身旁,刘香兰和其他身着黎族传统服装的妇女侧坐或半蹲,悉心指导着学生的操作。这些阿姨、阿婆并不是通什中心学校的专业教师,但她们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纺织技艺”的传承人。

  不仅是刘香兰,这支特殊教师队伍的成员一个个都不简单。尽管从外表看,她们与普通农家妇女无异,但实则都是黎锦纺织技艺的省级、市级传承人。

  “我们在2013年启动了黎锦进校园实践课程。”五指山市文化馆负责人介绍说,传承是最长久的保护方式,而要想让孩子们掌握到最正宗的黎锦纺织技艺,传承人这些“武林高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门课程,报名时一下子就满额了。”五指山市通什中心学校教师梁丹丽说,学校从三年级至五年级开设黎锦纺织技艺课程,截至到目前学生已参加了不少黎锦纺织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每周一至周五,刘香兰和另外12名传承人会依据那份特殊的课表,准时前往学校上课。如同星星之火般,从最初两所试点学校,到如今五指山市已有7所中学、小学试点学校,五指山“黎锦进校园实践课程”已累计免费教授近千名学生学习黎锦纺织技艺。(记者 于伟慧)

相关新闻
海南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圈 让夕阳更暖更红

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走进位于澄迈县金江镇黄竹村长寿老爸茶园,阳光洒落在宽阔的院落里,院内布局合理,花朵散发着芳香,悠扬的音乐声从这里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