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联动救治 开启绿色生命通道
发表时间:2018-2-2 来源:海南日报


我省将用三年推动各级医院建设胸痛中心

联动救治 开启绿色生命通道

1.jpg

  “胸痛”是一种常见,又会危及生命的病症。引发胸痛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和食管破裂等多种情况。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率更是显著增长。因此,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准确诊断并施以相应治疗,成为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所在。

  去年底,省卫生计生委与天津市胸科医院签订了“胸痛中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利用三年时间,加速推动海南省范围内各级承担急性胸痛主要接诊任务的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并基本形成基于胸痛协同救治的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的“三全胸痛诊疗模式”,与死神争分夺秒,为患者开启绿色“生命通道”。

  突发胸痛牢记两个“120”

  “如果不是家人打120,我可能就没命了。”近日,韩先生突然觉得胸口很闷,憋得头晕、眼花、直冒冷汗,像是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了。”幸好家人反应及时,120也及时将韩先生送进海口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从入院至打通血管,只用了22分钟。

  急性胸痛是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诱发猝死的急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信号。“突发胸痛一定牢记‘两个120’,即及时拨打120,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重新打通堵塞的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淼说。

  吴淼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从发病到血管再疏通,时间越短生存希望就越大,超过3小时,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死亡率升高。

  在生命与时间的较量中,胸痛中心为什么能为患者赢得生的希望?吴淼解释,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院前急救、院中救治各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健康教育、患者监控和救治体系,以此大大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救治率。”吴淼说。

  医院联动抢救紧急患者

  “我院有心肌梗塞患者,需要马上进行手术,心电图已发微信群。”吴淼经常接到类似的微信消息。这是由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组成的微信群,两家医院共同搭建了胸痛中心,每当遇到疑似患者,大家就会在群里分享诊断信息,随后两家医院联动抢救心肌梗塞患者。

  据全国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有10%左右是拨打120经救护车入院,而90%的病人是自行到达医院看急诊,不少病人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发生心脏停跳。在医疗实践中,这种悲剧也可能会出现在二级或以下医院的心肌梗塞患者身上。

  二级或以下医院并不具备急诊手术条件,一旦确诊心肌梗塞,必须立即将患者送到“三甲”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心肌梗塞持续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细胞不可再生,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必须分秒必争。

  “如今有微信群,医生可以先将患者的心电图等诊断资料发到微信群,同时拨打我们医院的电话,我院会诊医师通过微信群的资料确认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如需手术,立刻启动导管室,患者到达医院后直接进入绿色通道送入导管室,不经过急诊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吴淼说。

  “只有把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发展起来,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吴国平说,基层医院才是急性胸痛诊疗的最前线,其对胸痛的正确及时处理,对于最终患者的预后及急性胸痛处理的一系列时间节点的达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改善院前急救、不具备完全急救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相互分离、缺乏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协调机制等问题,努力为急性胸痛、脑卒中等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急救服务,海南多个医院已联合启动胸痛中心的建设。比如,海口市人民医院与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海口市中医院、屯昌县人民医院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签署了胸痛中心协议,共同搭建胸痛中心,该中心的所有网点医院均会朝着“心梗抢救黄金120分钟”挺进,实现院内外无缝连接、快速诊疗,患者就诊流程更顺畅,就诊时间大大缩短。(记者 徐晗溪 通讯员 全锦子)


相关新闻
捐献热血 分享生命

当天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为他人着想 捐献热血 分享生命”的献血日活动在琼海市举行。

张宗飞:为公益付出热情为生命点亮希望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获奖者张宗飞。南海网记者刘洋摄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文昌7月7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高鹏孙令正)在文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同样的梦想和追求,他们付出却不求回报;他们打捞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