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我们的节日
海口市民的年味记忆:岁岁年相似 体味各不同
发表时间:2018-2-7 来源:海口日报

  ▲琳琅满目的年货透出浓浓年味。

  大红灯笼高高挂,祝福的对联贴起来,震天的爆竹连天响,崭新的衣服穿上身······岁月变迁,不同年代的人们对过年有着不同的记忆和感受,海口市民对过年有过哪些记忆与感受?2月6日,本报记者对不同年龄的海口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

  儿时的热闹不复现

  “50后”王晓琳女士是一家幼儿园的老板。她说,以前她在陕西老家过大年,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大扫除,屋里屋外、角角落落的卫生都要搞干净,不能留一点死角,年三十开始贴窗花、贴春联、包饺子,还要放鞭炮迎接灶王爷;大年初一,年轻姑娘都要聚在一起,从东家串到西家。“那时候真的是热闹啊!”王晓琳忍不住感叹。

  王晓琳说,现在年纪大了,儿时的同伴都各有各的家,各忙各的事,过年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走家串户,到一家就一起包馄饨。“我们老家大年三十吃饺子,初一吃馄饨。”王晓琳说,父亲已去世多年,现在每年过年她都会赶回去陪伴年事已高的母亲。大年三十会和母亲回到出生地所在的小镇,同兄弟姐妹团聚。“现在过年仍热闹,只是再也没有儿时那种感觉了。”王晓琳说。

  城市没有

  农村年味浓

  “60后”蔡勤权是一家装饰公司老板。蔡勤权说,小时候处于计划经济年代,农村物质匮乏,那时同村孩子天天在一起玩耍,过年了亲戚朋友、邻居都会相互走动,放鞭炮等,那时的年味很浓。现在到城市生活,连门对面的人家都不走动,城里也禁放鞭炮,感觉不到小时候那种热闹氛围。

  同为“60后”的陈敏说,他老家在内蒙古,在往年每到腊月就要准备年货,杀猪杀羊,很是热闹。在城里过年所需年货在超市一次性就能买齐,没有那么浓的年味。“在老家过年天天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在城市就没有那么多饭局了。”

  从想过年到想赚钱

  “70后”的汪晓梦,负责海口到内地的长途客车营运业务。他说,小时候经济条件较差,过年都是母亲手工做的布鞋,最盼望过年能穿上一双解放胶鞋。那时候过年的氛围比较浓厚,人的思维也很狭窄,根本不想赚钱的事情,因为那时候个人根本没有赚钱的路子。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好转,思想开阔、生活美满了,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多。“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家庭生活更美满,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汪晓梦说。

  同为“70后”的黄宏林是物业公司经理。他说,以前没成家,没有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年和父母兄弟姐妹团聚,开开心心玩耍。现在结婚成家了,要抚养父母和孩子,过年要给父母孩子红包,要花钱买年货,没有了以前那份玩心,只想能多赚些钱养家,过年还要谋划来年的工作。希望新的一年,亲朋好友的身体健康,子女学习进步。

  希望家庭和睦国泰民安

  “80后”韩燕是一名女警察,今年家里新添了第二个宝宝。“多了一只小鸡仔陪我过年。”韩燕开玩笑说,今年狗年是她的本命年,迎来她生命中新的年轮。她小时候期待着过年穿新衣裳和收红包,现在都是俩孩子的妈了,年前想着要给孩子买新衣裳,过年要带着娃走亲戚,发红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儿子学习进步,二宝健康成长,家庭和睦,国泰民安。

  同为“80后”的陈文剑是一家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他说,以前在农村过年放鞭炮、打排球、看琼剧很热闹,现在虽然每年也会去海南农村过年,但以往的热闹已难再现。

  出嫁前想好好陪父母

  “90后”公务员林秀雅,过完年后就要和心爱的人登记结婚了。清纯、懂事的小林说,她今年想好好陪父母过年,让父母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获得快乐。小时候她特别期待过年穿新衣裳、拿红包。“现在我已经工作了,开始给别人发红包,也懂得照顾别人了。”小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李云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