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图说文明
最美中国礼最iN海南风
发表时间:2018-5-7 来源:海南日报

1.jpg

海南小吃。

2.jpg

“金玉满枝”贝雕画。

3.jpg

国礼黎锦。

4.jpg

椰雕花瓶。

5.jpg

清补凉。

6.jpg

鹧鸪茶和咖啡。

  岁月无痕,礼以为证。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虽已闭幕,但通过论坛厚植的情谊却愈加浓烈。那些雕刻着丹凤和梅花的贝雕画,黎族织女巧手编织的黎锦,巧匠精心雕琢的椰雕瓶,已然成为最具海南范儿的中国礼,代表着海南特色传统技艺,送出了国人最诚挚友好的祝福。

  除了贝雕画、黎锦、椰雕花瓶这12件集中反映海南本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工艺品,借助论坛年会平台成为国礼赠予与会外国政要外,论坛年会欢迎晚宴上,东山羊、和乐蟹、嘉积鸭、文昌鸡、山兰酒、清补凉、鹧鸪茶、咖啡等海南百姓熟知的“家常菜”也被端上宴会餐桌,成为国宴菜品。地道的海南美食配上极具海南风情的餐具,让在场的每位与会嘉宾尽享南国风光。

  在外交部支持下,这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7年来,国礼、国宴用品首次全部选用海南特产。这些海南特产代表着海南独特的文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借助论坛平台,海南特产又一次走向世界。

  日前外交部给海南发来的感谢信特别提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精心策划筹备国礼及国宴用品,高度浓缩体现海南地方特色文化,得到与会外国政要一致好评。”

  别出心裁

  赠送最海南的中国礼

  中国各种手工艺品巧夺天工。而此次在外交部礼宾司的支持下,国礼、国宴用品全部选用海南特产,极具海南特色的各色传统手工艺品再一次登上舞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海南第一次大规模承办国礼、国宴用品的筹备工作,负责该工作的省外侨办礼宾组工作人员不断思考,“送什么才能既代表海南特色又体现国人工匠精神呢”,几经考量,最终选择了贝雕画、黎锦和椰雕花瓶三种工艺品作为国礼。

  贝雕画以贝壳、海螺为原料,展现了海洋文化和中华传统技艺,以“丹凤朝阳”“金玉满枝”“梅花”为主题的贝雕画代表了海南人民对客人美好的祝愿。黎锦展现了海南黎族同胞特有的纺、染、织、绣等工艺,反映黎族人民生产、文化生活、爱情婚姻等活动。依靠海南本土天然材料椰壳雕琢而成的椰雕花瓶,出自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技艺传承人吴名驹等工匠之手,技艺精良,风格古朴。

  与以往的贝雕画作品有所不同,为了拿出一个更具观赏性、审美性的国礼,负责贝雕画制作的吴鉴峰和刘飞雄这一次花了不少心思,这两位在海南省技师学院任教的工艺美术大师一拍即合,决定在装裱贝雕画的环节大胆创新,不再在贝雕画作品外镶嵌上玻璃。

  “也就是说,作为国礼送出的3类5件贝雕画,大家可以直接触摸到或光滑、或有棱角的贝壳,不再隔着玻璃‘雾里看花’。”吴鉴峰介绍,贝雕画是海南传统技艺的一种,这么做目的在于增强礼物的体验感,让外国政要感受海南贝雕画的触感,与它们来一场近距离的对话。

  除了梅花主题的贝雕画仍以挂画的形式呈现,以“丹凤朝阳”“金玉满枝”为主题的贝雕画在呈现形式上也别出心裁,将贝雕画装裱在宫廷扇摆件上,色泽鲜明的贝壳与厚重古朴的木制宫廷扇摆件合二为一,两种极具中国风的造型相得益彰。

  巧手织艳锦,丝缕蕴匠心。海南黎锦,素有中国纺织“活化石”之称,作为礼品相赠,黎锦颇为受宠。接到任务后,海南锦绣织贝负责人、黎锦工艺研究所所长郭凯十分期待,“从论坛走向世界,我们期待更多外国人欣赏黎锦的美,了解海南民俗。”

  每一份国礼,都蕴含着美好的祝愿。于是,这三件黎锦的图案设计中不仅有龙凤、鲤鱼等中国传统吉祥元素外,《黎家乐》更是把“新时代,幸福要靠奋斗来”的寓意织就出来,此外更有黎族同胞丰收图、舂米纺织生活图,不仅展现了黎锦纺、染、织、绣工艺,亦把海南黎族的特色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和黎锦一样,海南椰雕也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是古代海南进贡的珍宝,被誉为“天南贡品”。

  “以椰雕作国礼相赠,做什么好呢?”吴名驹回忆,设计之初,自己突然想到“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么一句诗,于是便萌生了以椰壳为原料做一件椰雕花瓶的想法,将少数民族图案和椰风海韵雕刻在花瓶上。

  椰雕的珍贵,体现在工艺上,尤其雕工的技法和精湛度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吴名驹告诉记者,虽然时间紧、任务重,自己还是综合运用了沉雕、浮雕、透雕、割雕、圆雕等工艺,只为把最好的礼物送出去。

  精心准备

  展现最美的中国技艺

  制作国礼?今年春节前,接到任务时惊喜与荣耀,筹备工作时压力与动力并行。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候,听到海南手工艺人说得最多也是最真诚的感受。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召开在即,时间紧、任务重,精心准备、加班加点工作,这些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们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的选择。

  “国礼,首先就要确保造型和工艺的精美,选对原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确定礼物主题的当晚,吴鉴峰和刘飞雄两人便开始联系身边各路朋友,希望找到最好的原材料。

  “我们要做的‘丹凤朝阳’,得雕一只很大的凤凰,需要很大的贝类才能实现。”刘飞雄说,找贝壳之路不顺利,常常是奔到了地方却发现这些贝壳总不尽如人意,要么就是不够大,要么就是不够有光泽。

  “白天上班,晚上找贝”的状态持续了近一周,紧接着他们二人开始了加班加点的雕刻工作,常常一忙就是十六七个小时。因为别出心裁的贝雕画设计,吴鉴峰和刘飞雄在制作时遇到了难题。“在装裱时,我们选择不加玻璃框,这样一来,贝雕画便没了保护膜,大家可以近距离仔细观看贝雕画,这就意味着被雕刻的贝壳要更平滑,同时也不能太翘。”

  将贝壳磨得更平一些,意味着耗材、耗时。尽管如此,23天后,作品就全部完成,“我们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平时两个多月的工作量。”他们说,再苦再累,都要如期保证完成任务。

  此次参与国礼制作的手工艺人都说,制作国礼,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种骄傲与激动无法用言语描述,不仅因为这代表着海南技艺,更代表着中国形象,不容许有半点差错。

  为此同样加班加点工作的还有吴名驹,“为了确保椰雕花瓶完美呈现,我特别选择了较厚的椰壳来拼接,时间紧、任务重,厚椰壳给了我直接在瓶身上修改的余地。”

  这件椰雕花瓶看着不复杂,但工艺可不简单,在方寸之间挥刀如笔,刀到手到,心到眼到,需要数年如一日的修炼。为了制作出更精美的作品,吴名驹从“库存”中挑选了许多色泽统一、厚度硬度十分相近的椰壳,将其拼接成花瓶的样子,继而在瓶身上雕刻图案,椰风海韵以及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盛大场景都栩栩如生地刻在了花瓶上,极具海南风情。

  拼接是一个极其讲究的环节,需将椰壳切割成一片一片,然后粘合在一起,有时也会在拼接前先做一个玻璃钢模,有时干脆就直接拼接。吴名驹坦言,椰雕是一件繁琐磨人的活,看似一个简单的曲线雕刻动作,需要背后下大力气才成,“幸运的是,这一次的制作过程很顺利!”

  感恩时代

  收获最珍贵的经历

  论坛年会闭幕已近一个月,直到今天,一想到自己精心制作的贝雕画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刘飞雄依旧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海南传统技艺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走出国门,加深了我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情谊。”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筹备之初,中央便部署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国礼、国宴用品要充分浓缩和体现海南的地方特色,助推海南特色产品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一重要外交平台走向世界,以此献礼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此次参与国礼制作的传统手艺人,也曾多次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制作礼品,但参与国礼制作,还是生平第一次。刘飞雄感慨万千,他最感恩时代赋予的机会,感恩家乡海南给予的荣耀,其话语中难掩自豪:“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是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盛会,我们要为大家送上最‘海南’的服务。”

  得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不仅对海南美食赞不绝口,也连连称赞贝雕画的精美,在这个行业坚守了很久的吴鉴峰感受很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贝雕画和椰雕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国礼,这既是对海南传统手艺的认可,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水平,助力海南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更坚定了未来自己在传统手艺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海南特色工艺品入选国礼,既能让海南民间艺人参与服务保障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也让海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和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些手艺人纷纷感慨,这一次制作国礼的经历值得铭记一生。(文\王玉洁 图\海南省外事侨务办)

相关新闻
海南万宁“巩卫”创出幸福城

“路上不见了槟榔汁,街上没有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干干净净,整洁有序。”6月24日中午,从外地归乡的大学生陈娜在离开万宁汽车站的那一刻,忍不住为家乡点个赞,“一个学期没见,家乡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