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快讯
花生地里灵感忽现 定安小学生发明花生采摘“神器”
发表时间:2018-9-11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定安学生邱天铎发明的花生采摘器,荣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一等奖。记者 邓钰 摄

  一排带弯钩的铁丝犹如尖利的牙齿,一张向前伸出的滤网犹如舌头……眼前这台“小型便携电动快速花生采摘器”,是刚刚就读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定安中学的初一学生邱天铎的科技发明作品。

  花生采摘器的样子看起来有点怪,但是运行起来却十分灵活。邱天铎近日现场向海南日报记者演示了花生采摘器的使用过程。他将刚挖出来的连茎带叶的花生靠近采摘器的转刮器,花生立刻从根茎上掉落下来,然后再由滤网筛掉泥土。

  今年8月,定安县雷鸣中心学校六年级毕业生邱天铎带着自己的发明“小型便携电动快速花生采摘器”参加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大赛小学组一等奖。谈起发明初衷,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当初自己只是想制作一台便携机器,让奶奶摘花生时更加快捷。

  邱天铎的老家在定安县雷鸣镇扬麦村,当地很多人家都在地里种花生。每逢花生收获时,他经常看到村民们采摘花生的场景。去年,邱天铎到田间帮奶奶一起摘花生,“我们俩摘了一个多小时,腿麻腰疼,手指都肿了,最后一共才摘了七八斤。”

  在花生地里,邱天铎观察到,有些村民为了提高效率,将连茎带叶的花生往箩筐边上摔打,用力将花生蒂摔断。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需要花费大量力气,还容易将薄脆的花生壳摔碎。

  “能不能为村民们设计一款省时又省力的花生采摘器呢?”邱天铎与定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老师吴宏锋谈起自己的想法。在吴宏锋的鼓励和帮助下,邱天铎开始搜集资料并细心观察花生采摘细节,认真思考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

  一次,邱天铎看到家中的长辈使用水稻脱粒机分离水稻后,开始思考能否用同样的原理制作花生采摘器。随后,他又与吴宏锋一起认真观察水稻脱粒机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经过认真观察,邱天铎在脑中初步形成花生采摘器的设计思路,“花生采摘器由小电动机、槽轮、皮带、带转刮器管轮、蓄电池和开关部分组成。机器通电后,电动机带动大槽轮转动,大槽轮带长管轮转动,由管轮上的铁丝组成的转刮器将花生采摘下来。”

  说干就干,今年3月,邱天铎在吴宏锋的指导下,画出发明设计图,然后开始制作花生采摘器。

  由于市面上没有现成的零部件材料,邱天铎要自己设计、加工零部件。在吴宏锋的指导下,邱天铎从木工厂找来木材废料,从市场购买烧烤网,从五金店购买铁丝和小型电动机等部件,然后再一点点切割、打磨这些材料。从今年3月到5月,他从无到有,组装发明出一台可手提的小型花生采摘器。

  今年5月,花生采摘器的雏形制作完成后,正好到了花生收获的季节。吴宏锋和邱天铎师徒两人便带着花生采摘器到田里试用。“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机器转速太快、皮带容易从槽轮上脱落以及管轮上的铁丝太锋利、容易将花生壳划破等问题,影响使用效果。”邱天铎说。

  虽然初次运用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邱天铎并没有气馁。他将农民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询问他们的改进意见,对发明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改进。他将铁丝顶部设计成弯钩结构,在皮带上增加压缩器,不断完善花生采摘器的设计。

  今年6月,邱天铎将改进后的花生采摘器带到田间,再次邀请农民试用。这一次,采摘机运行得又快又稳,一小时便摘了60余斤果壳完好的花生。“三位农民伯伯试用后,都说这台机器很实用,我心里真高兴。”他说。

  吴宏锋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花生采摘器从构思、设计到制作都有很大难度,邱天铎能制作完成这个小发明很不容易。这与他平时细心观察生活、对科技创新发明充满热爱有很大关系。

  今年9月,邱天铎从定安县雷鸣中心学校六年级升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定安中学初一年级。他希望能加入学校的科技社团,在学习之余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发明。(记者 邓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