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 “副业”多
发表时间:2019-4-22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街头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者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

0.jpg

海口书报刊亭门前车流如织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人民网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经营者、市民的讲述,来了解这曾经作为满足市民生活需要、解决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报刊亭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经营状况不佳 收入下滑严重

“早些年,每天的报纸都是供不应求,上午的上班早高峰还没过,一些比较畅销的都市类报纸就销售一空了。现在,一天能卖上15份就不错了。”记者在位于凤翔路的一家经营了近20年的报刊亭了解到,这里地处人流、车流聚集之地,像这样的报刊亭以前相隔不远就有好几家,但现在就只剩这一家还在坚持。

1.jpg

海口书报刊亭内的报纸种类也比较齐全,但销量却在不断下滑。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经营者林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生意难做,好多有门路或者有想法的人都早已改行了,没有几个人还守着这样一份不挣钱的生意过日子。“早年间,一个上午光报纸就能卖出100多200份,还有像《意林》、《读者》、《动漫》等这些杂志,一期能卖几十本上百本,算起来一天也能有500元左右的营收。有时候畅销的书刊供不应求的时候还连着几天都往邮局跑,为的就是能多拿上些热门书刊,毕竟有市场需求嘛。”林先生感叹道:“现在的日子真不好过,买期刊杂志的人少,买报纸的就更少了。每天也挣不了几个钱,要还能像以前一样,也不会有越来越多的报刊亭关张了。”

2.jpg

海口书报刊亭内的杂志画报等品类繁多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不仅如此,记者在位于白龙路和城西路上的两家报刊亭也了解到相同的情况,经营者都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

“就是因为没啥生意,所以现在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

3.jpg

海口书报刊亭的市场比较萧条,如果“副业”不够丰富,大部分经营者一天一坐十几个小时,都没有几个人上前购买东西。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近年来,海口的报刊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营不善等问题正在不断减少。记者了解到,目前,和中国邮政合作的报刊亭只剩下100多家。

报停数量减少 市民生活不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我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4.jpg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书报刊亭2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王先生还告诉记者,由于报刊亭的数量有限,生活不方便,现在就连新房子都不愿意过去住。“儿女孝顺,前年还特意在一个新的小区给我们两个老人买了一套新房子。但就是由于小区周边很远都没有一个报刊亭,这对于每天都离不开报纸的我来讲就很为难,所以我现在又搬回了原来的老房子,这里方便,楼下这家报刊亭都开了20多年了。”王先生说,希望这点兴趣爱好还能继续保持,毕竟阅读是件很好的事情。

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或晚上散步的时候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今年上高二的符同学也告诉记者,以前小区前面的路上有两家报刊亭,这让我们下自习晚归的学生来说是很温暖的。“原来的两家报刊亭相隔也就7、800米,每次下晚自习回来看见这两家店还亮着灯心里就感觉很踏实,有时顺便买上一本杂志也很方便。前年开始,这两家店也相继消失了,感觉还有些失落。”

顾客流失严重 仅靠“副业”维持生计

记者走访了海口大大小小街道上的十余家报刊亭,发现这几平米的店里都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除了报纸、杂志之外,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副业”存在,这些“副业”包括电动车快充设备、水果、饮料、烤肠、香烟······

5.jpg

目前,海口的书报刊亭经营比较困难,都会掺入一些副食品等进行售卖,维持生计。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为了生活,没有办法。如果仅靠买报刊的话,每个月连吃饭都成问题。”在位于新大洲大道上的一家报刊亭记者了解到,这家报刊亭已经经营30年了,经营者吴阿姨已年过六旬,而且身患残疾,她和丈夫共同守着这份营生维持生计。

6.jpg

由于海口市的电动自行车繁多,书报刊亭内的快充设备倒是解决了很多电动车因缺电造成的困扰。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现在一份报纸一块钱,我们每卖出一份报纸挣两毛五分钱,看报纸的人少了,一天最多也就能卖20份左右,像这样是根本没有办法生活的,还是需要卖一些别的东西来增加收入。”吴阿姨告诉记者,虽然别的东西赚钱更多一些,但她们还是没有放弃原来的“行业”,经营了30多年,为的也是让那些老顾客还能按照自己的习惯定时来买上一份报纸或者杂志,虽然量不大,也不挣钱,但至少还是一份坚持。

7.jpg

书报刊亭内的快充设备倒是解决了很多电动车因缺电造成的困扰。 人民网记者枉源 摄

记者也随机在两个不同的报刊亭分别蹲守两个小时发现,其中一家报刊亭共计售卖出两份报纸、三瓶矿泉水和一包香烟;另一家报刊亭则有只有三辆电动车进行快速充电和售出一瓶饮料,报纸和杂志一份也没有售出。

不可否认,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客源的流失让这些报刊亭的生存也面临极大威胁。如何能让这些城市街头的“文化符号”重焕生机,让那些坚守报刊亭的经营者们生活稳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枉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