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村镇
什寒村:三任村支书 一部变迁史
发表时间:2019-4-24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游客在琼中什寒村游玩。 记者 陈元才 摄


  4月22日下午,67岁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老支书蒋文英刚送走一拨游客,转身回到自家小店,将空出来的货架补齐。

  “卖了两罐蜂蜜和一袋牛大力。”扬了扬手中的3张红钞票,蒋文英感慨道,这是他过去背着山货走两个多小时的土路才能换回的。

  藏身于深山的什寒村,只有一条约9公里的盘山公路与外界相通。蒋文英说,以前从未想过自己坐在家里就能售出农产品,也没想到什寒会变得如此“富美”。

  蝶变不是一蹴而就。70年间,一代又一代人承续使命,在什寒跑出一场以奋斗为名的接力赛。

  “那时候每次上山打猎都能有收获,再加上家家户户养牛,日子过得并不艰难。”蒋文英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什寒一度成为方圆数里最早盖起瓦房的村落。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村里的猎具再无用武之地。“一些人开始养猪养鸡,可山路太难走,等到把肉挑下山,早就臭了。”1983年,临危受命的蒋文英被众人推选为村支书,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修路。

  缺少资金、没有设备,蒋文英便带着村民,用肩挑、人抬、绳拉、手推这些方式,一寸寸地往山上推进。蒋文英说,一面是耸立的石山,一面是陡峭的沟壑,这让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一锄锄、一钎钎地砸向绝壁顽石,甚至夜里点着煤油灯都在铺砂土。

  4年后,一条并不宽阔却平整的土路将什寒与外界相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蒋文英看来,他的使命就是把路修通,让村里人出行更方便。

  山沟沟里的乡亲开始频繁与外界打交道,期盼发展的念头也愈来愈浓。1996年,在成为什寒村新一任的领路人后,李文进将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发展产业上。

  听说别的村种槟榔、橡胶挣钱,他便带头种,可由于什寒海拔高、气温低,根本不适合这些作物的生长。李文进也曾想过发展规模化养殖,可相比毗邻镇墟的其他村落,山高路远的什寒实在不占优势。一路摸索下来,种植水稻和益智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过活方式,可产量依旧没法和别的村比。

  曾经的“养牛致富村”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甚至成为县里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这让李文进愁得眉头紧锁。直到2009年,县有关负责人在进山走村中发出疑问:什寒如此之美,为何不能发展旅游?李文进说,得知这一信息,他兴奋得几夜没合眼。

  2012年底,什寒被琼中确定为打造“奔格内”乡村旅游的扶贫示范点。在省委办公厅的定点帮扶和大力支持下,琼中先后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李文进也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们发展旅游,可大伙儿却不敢冒险,“咱们村这么偏,能吸引来游客吗?”

  乡亲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思前想后,村里的党员干部决定发挥“领路人”作用:老支书蒋文英将自家闲置的一间房改成民宿,村妇女主任黄秋梅办起农家乐,李文进也在自家挂起“什寒饭店”的牌子。

  村民们果然渐渐打消顾虑。“如果不是村干部们鼓励,我哪敢冒险?”什寒村村民李虹办起农家乐,又将家里空余的三间房交由政府统一改造成民宿,享受收益分成,每逢节假日一天就能有数千元入账。

  从2009年946元增长至2017年15642元,什寒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在8年时间里增长超16倍——这一数字是什寒从贫困山村到“最美中国乡村”的生动缩影,也给李文进21年的村支书工作画上完满句号。

  2016年底,王国康从李文进手中接过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成为什寒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如何让村民们的旅游饭越吃越香”这一课题。“两位老书记给村庄发展打好了基础,我既要接好棒,又要跑出彩。”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深入挖掘黎苗文化元素,推进“互联网+旅游”……在琼中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王国康带着什寒村“两委”班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配套设施与长效机制,尝试摸索乡村振兴的实践新路。

  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借由乡村游盘活闲置生态资源,什寒得以生发出另一种田园乡居图景。如今村民李政富将落满灰尘的弓弩重新取出来,不是对准林间鸟兽,而是给游客讲解起苗族射弩文化。在他看来,什寒村是一点点变美的,什寒人的命运也是在一棒又一棒的接力中,得以改变。

  记者手记

  接续奋斗写好“绿”文章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什寒也不是一下变美的。

  几十年来,什寒在“靠山吃山”中有过希望也有过迷失。传统的产业扶贫和补助补贴性扶贫解决不了什寒的根本性问题,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在“接力”摸索中也终于意识到:走绿色发展新路,才能最终脱贫致富。

  以居民零动迁、生态零破坏、环境零污染为宗旨,以村民不失业、不失地、不失居为基础,近年来什寒通过旅游扶贫试点,深入挖掘生态优势与黎苗文化内涵,旅游收入每年快速增长,也让“什寒模式”成为琼中旅游扶贫及海南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的典范之一。

  从琼中曾经的一个极度贫困山村,到捧回“最美中国乡村”的荣誉,什寒的蜕变得益于对“两山理论”的扎实践行,也离不开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同向发力、同步使力。

  伴随着发展理念的不断超越、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什寒的发展也将继续蹄疾步稳。(李梦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