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快讯
琼中以人居环境整治倒逼乡村生活方式变革
发表时间:2019-4-24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琼中营根镇猫尾村完成危房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陈元才 摄

1.jpg

琼中什运乡方板村地质灾害移民重点项目完工,村内道路、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图为村民喜迁新居。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林学健 黄详缨 摄

2.jpg

琼中上安乡什黑村新貌。 记者 陈元才 摄

3.jpg

改造后的琼中猫尾村新村不仅通了燃气,还有百兆光纤入户,村民生活更方便也更幸福。记者 陈元才 摄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两排货架,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百花村电商服务站,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农特产品从这间小屋销往全国各地。“山兰酒、蜂蜜、琼中绿橙,从前我们都是摆摊卖,现在线上线下一起卖,销路宽了,销量更好了。”服务站负责人杨玉萍说,自从村里实现了光网全覆盖,如今动动鼠标、点点手机就能将农特产品卖出大山。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振兴乡村的硬件要求。以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为统领,近年来琼中率先在全省推进管道燃气进村工程、“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将路网、水网、电网、气网、光网“五网”建设与改水、改厕、改路相结合,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质的飞跃,也倒逼出一场乡村生活方式变革。

  改陋习树新风 倒逼生活方式变革

  以前,每次酒酣饭饱后,长征镇潮村新村村民王家华都会犯难。不为别的,就为一件事:上厕所。

  “以前基本都是上山‘打游击’,怕被蛇虫咬,也怕被别人看见。”王家华说,也有部分村民会在村里搭棚建个旱厕,可时间一长,旱厕里变得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还是会逼得他们跑到外面偷偷解决。

  直到2016年潮村进行整村推进,政府免费帮村民们建起三格式无害化户厕,王家华再也不用为如厕犯难。“现在家里新修了卫生间,没有臭味,用水一冲就干净了!”王家华介绍,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安装了一体化化粪池,粪便在池子里贮存、发酵,剩下的废水经过管道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净化处理,让他连连感叹既干净又卫生。

  结合水环境治理工程,自2015年起琼中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建设工作,将粪污接入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截至目前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02%。曾经渠边、林边、田边随地便溺的陋习渐渐消失,村民们的卫生习惯也悄然变革。

  变革,不仅仅限于厕所。随着琼中全面实施城、乡、村一体化燃气管网项目,村民们的烹饪习惯同样发生着改变。“现在不用找柴火,也不用担心煤气罐空了,做起饭来又快又干净!”正值午饭时间,湾岭镇中朗村村民王英梅将天然气阀门打开,炉灶上瞬间窜起一道蓝色的火苗,快速翻炒片刻,几样香喷喷的家常菜便被端上桌。

  没有烟熏火燎,不用砍柴烧煤,随着一根根天然气管道翻山越岭接入村寨,如今在琼中已有4288户农村及乡镇居民,同王英梅一起迈入“清洁能源时代”。

  “我们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为了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更希望以此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农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琼中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长丰介绍,譬如在实现农村自来水管网全覆盖之余,琼中还为每个村配备饮水消毒设备,这是该县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缩影之一。

  路网光网入村寨 物资信息畅无阻

  对于营根镇加钗村村民们来说,每年的丰收季是最欢喜也是最惆怅的日子。“得把地里的稻谷拉到镇上去卖,可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大伙儿只能一趟趟肩挑手扛。”加钗村党支部书记王万兴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里祖祖辈辈在田埂旁踩出的一条条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天晴时骑着摩托车还能勉强出行,可遇到下雨天稍不注意就会打滑,村民们只能卷起裤腿趟泥水。

  直到2016年,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水泥路从村口延伸到阡陌田头,骑摩托车不怕摔了,小轿车能开进村了,村民们最盼着的新兴产业也涌了进来。“修完路没过几个月,村里就引进公司带着大伙开始养殖竹狸,这在以前哪敢想?”望着村口缓缓驶来的收购车,王万兴用力地跺了跺脚,胶鞋踩在水泥路上的坚实感,让他感到分外踏实。

  不仅是加钗村,如今在琼中,一笔笔涉农惠民资金陆续被整合成或长或短的水泥路,从村口到田头一路兜兜转转,连成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也让物资、信息流转得以畅通无阻。

  比水泥路更快的,是一条条百兆甚至千兆的光纤网线。自2017年5月启动“千兆到镇(区)、百兆入村(户)”光网户户通脱贫惠民工程以来,琼中的黎村苗寨一改“靠腿办事”“靠问知事”的落后现象,不少村民也赶上“双十一”等风潮,体验起城里的“光速”快捷网络购物。

  “以前家里的电视只能收到几个频道,一到刮风下雨天便是满屏雪花点。由于没有网络,家里的电脑更是成了摆设。”营根镇百花村村民杨玉萍说,“光网到户”丰富的不仅是他们的文化生活,更带火了当地农副土特产的销售,自从村里实现了光网全覆盖,她负责运营的百花村电商服务站2018年营业额达115万余元,其中线上交易额为98.8万,占比约86%。

  谁受益谁负责 长效管护有机制

  乡镇、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通达率100%,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逾98%,农村电网供电全面覆盖,4288户农村及乡镇居民实现通气,行政村4G、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当乡村“五网”基础设施逐步覆盖至琼中10个乡镇544个自然村,所展现出的“点多、面广、规模小”这一特点,也让管理维护成为其可持续性运行的难题。

  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日常管理谁来负责?琼中将目光聚焦于“五网建设”的直接受益主体。

  4月22日一早,红毛镇牙挽村牙挽一队脱贫户王家雄在下地干活前,先来到了村中的水塔处检查蓄水、出水情况。“每天早上一睡醒就来看看,要是水小了,我们就得排查原因,及时维修。”自2018年8月起被聘为村里的安全饮水管理员,王家雄便肩负着“供水”责任。

  经过岗前培训过的他,如今干起换水管、换接头、维修水管等工作可是一把好手。就在几天前,他日常“巡水”时发现水塔不进水了,连忙叫上牙挽二队的安全饮水管理员王国强,一起到3公里外的山上引水源头处排查,发现是水管接头脱落才导致了漏水。

  “我们合力换完水管,又回到村里把一队和二队的水塔清洗、消毒了一遍。”王家雄说,如今他们管护村庄供水,不仅能领到每月800元的工资,自己和村民们也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琼中将“五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在各乡镇设立农村公路管护员、村级饮水安全管理员、污水处理设备管护员等20大类农村公益岗位,让贫困村民实现家门口上岗就业之余,也让农村基础设施“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的理念得以落地。(记者 李梦瑶 于伟慧 特约记者 秦海灵 通讯员 陈欢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