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要闻聚焦
“急”时守护“救”在身边 海南推进急救教育进校园
发表时间:2019-6-18 来源:海南日报

我省加快推进急救教育进校园

“急”时守护“救”在身边

1.jpg

近日,海南省农垦中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心脏复苏训练。苏晓杰 摄

2.jpg

学生们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苏晓杰 摄

  “施行心肺复苏术前,先用‘轻拍重唤’的方法判断伤员有无意识”“对成人的按压深度为5—6厘米”……日前,省农垦中学教师、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队员王晓枫在学校手把手向学生们传授急救知识。

  今年3月,省农垦中学高三学生黄靖洋运用心肺复苏术对晕倒女子进行施救。令人称道的,除了黄靖洋挺身而出的勇气,还有他娴熟的急救技能。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急救教育进校园。急救教育课程有哪些教学内容?如何确保学以致用?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急救进校园,教学重长效

  作为生物教师,王晓枫平时对急救知识很感兴趣。今年4月,她报名参加了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急救导师培训并通过考核。

  “目前,我们学校共有17名教师加入了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其中有10名教师参加了急救导师培训,每年要面向学生开展不少于20场、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的急救课程培训。”据王晓枫介绍,在获得急救导师资格前,教师们要先参加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组织的岗前培训。志愿服务队还会组织专家导师到校,旁听教师授课情况并逐一打分,要求十分严格。

  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队员、省农垦中学团委书记吴惊龙介绍,根据志愿服务队要求,该校的急救课程目前主要分为4个部分,包括止血术、气道异物梗阻解救术、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术等,都是比较基础和实用的内容,“每节课要讲解基本知识和动手操练,时长为90分钟,学生们都学得很认真。”

  吴惊龙说,急救是知识,更是一门技能,光靠一节课的学习远远不够,学生们需要反复练习。目前,省农垦中学除了完成计划内的培训任务外,还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免费开放校内急救安全屋,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学习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我们希望在教授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学以致用。”

  课程需分类,技能需勤练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但是抢救成功率只有1%。”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付杰表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救护车布点不足,以及现场第一目击者不会使用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导致患者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付杰认为,在社会上普及急救常识和技能很有必要,而学校是很好的突破口。中小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为学生们分类设置急救课程内容,“比如,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应该侧重提高他们识别、躲避风险和呼叫救援的能力;对于高中生,则可以教授一些知识技能,提高他们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在付杰看来,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每学期开展一次急救技能培训,让学生在重复训练中巩固急救技能,“像包扎止血、心肺复苏术这一类的技能,如果疏于练习就会遗忘或动作不规范、不标准,影响施救效果。”

  今年5月,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与省农垦中学共建的“海南省农垦中学急救安全屋”揭牌,成为我省首个在校内设立的急救安全屋。这个急救安全屋配备了多种急救教学设备,为学生了解急救知识、练习急救技能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平台。付杰介绍,像这样的急救安全屋,今年海口市将建设10个,目前已建成4个。这些急救安全屋将开辟多元化的急救培训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普及待加强 关键在师资

  付杰说,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对急救教育进校园工作也十分支持,但是急救教育的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

  付杰表示,以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为例,该单位的核心职能是开展医疗急救而非急救教育,整个中心的培训导师只有5名,难以满足庞大的培训需求。为此,该中心尝试和多所学校展开合作,不断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

  省红十字会募捐赈济处副调研员蒋文祥告诉海南日报记者,2017年,为推进急救教育进校园,省红十字会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海南省中小学应急救护培训实施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力争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培训1名救护师资(提供救护知识教学的人员)。

  据蒋文祥介绍,2018年,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已开展了28期全省中小学救护师资培训班,共培训救护师资1690人,各市县红十字会、教育(教科)局也积极响应,培训了教职工救护员超过2.5万人,“今年,我们将开办培训班30期,计划培训救护师资1800人,培训教职工救护员3万余人,进一步充实救护师资力量,推动各中小学应急救护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陈卓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