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村镇
陵水大里:从穷乡僻壤到旅游名乡
发表时间:2019-6-25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大里村民舞蹈队带领游客一起跳竹竿舞。 记者 武威 摄


  6月24日上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大里地区小妹村,65岁的村民黄春銮从自家两层小楼向外望去,几辆挂着外省牌照的私家车从门口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疾驶而过。

  “基本每天都有游客来大里,节假日时更多,有时村里民宿都不够住。”黄春銮说。

  黄春銮说,别看现在游客成群来访,过去大里却是人人想逃离的地方。大里位于陵水北部最穷困的一片山间盆地中,风景优美,世代居住上千黎族群众。但因人均土地稀少,交通闭塞,百姓常有吃不饱饭的时候。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扶贫力量进入大里,尤其从2016年开始,陵水将大里列为全域旅游扶贫示范点以及美丽乡村进行打造。随着一项项发展政策的落实,大里的绿水青山成了发展的金山银山,当地百姓守住乡愁,有了奔头。

  “走出去”的人

  难忘落后与乡愁

  时隔29年,黄春銮仍忘不了当年为外出打工的儿子黄运雄送行的场景。

  1990年,15岁的黄运雄决定跟随表哥到广东打工。村中没有直接连通外面的道路,二人只能先乘船从小妹湖离开,到湖的对岸再等车。送行至船边,黄春銮没有流泪,把难受埋在心里。少小离家,黄运雄向亲人挥挥手,带着乡愁,奔向远方。

  送别的路途充满伤感,那么不走行不行?“不走出去,哪有出路?在村里待着,连饭都吃不饱。”黄春銮自小就居住在大里,穷和饿贯穿她小半生,她不希望儿子过着同样辛苦的生活。

  黄春銮介绍,当时在大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大里人有三件宝,肚饿、荒坡、茴(音)叶房。人穷地荒无出路,每家每户想打工。”

  “住的是茴叶房,一到台风天,茴叶顶被吹翻,全家人得缩在桌底躲雨;吃的是地瓜饭,一年到头菜里见不到油星;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家家户户守着一点薄田,靠天吃饭……”黄春銮回忆,当时的大里地区像一滩死水,没有灯没有电没有路,也没有希望。

  “走回来”的人

  艰苦中握紧机遇

  1995年,政府的扶贫力量开始注入大里,修通进山的公路、硬化村中的土路,通水、通电、通信号,资助村民建起泥瓦房。

  黄春銮说,当时,政府还为村民们发放甘蔗、荔枝、槟榔和益智等种苗,教授村民种植技术。也在那年,嗅到发展味道的黄运雄回到家乡,建设家园。

  曾是贫困户的村民王尤山也有类似经历,而“三出三回”的体验,为他的故事添上了一抹传奇色彩。

  1997年,初中毕业的王尤山因家中贫困,放弃学业,通过外出打杂工攒了200余元,不久就回到村子后的白石岭开垦荒地。然而,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天真的他干了2年多却一无所成。

  2000年,王尤山再次外出打工。2003年,他攒了几千元回乡创业,和几个朋友合开了个店,做些小生意,没过多久便亏本关门。

  无奈之下,他只好第三次外出打工。2011年,由于要照顾生病的父母,王尤山再次回到村里,希望通过种植益智增收。

  2014年,王尤山被识别为贫困户,得到政府帮扶,家庭经济负担减轻,更有干劲在山中创业。2016年,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定点扶贫企业中铁集团投入10万元帮助他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新羊舍。在政策支持下,他免息贷款10万元,购买羊崽,扩大养殖规模。

  同年5月,王尤山与几位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合作社,发展立体农业。如今,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黑山羊存栏量达300余只,黄牛50余头,土鸡近千只,年收入约30万元。

  王尤山不仅成功脱了贫,还带动19户村民参与合作社增收致富。今年,他还打算带着大伙发展南瓜种植和益智育苗产业。

  相较2000年那次失败的开荒,时隔19年,还是在同一片土地,同样的耕耘有了截然不同的收获。王尤山说,发展,不仅要个人用泪和汗写就,更得感恩于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机遇。

  “这一次不走咯。”王尤山说。

  “走进来”的人

  讲述发展新故事

  对来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90后”姑娘王春燕来说,因“一面之缘”,便辞去海口的工作来大里开客栈,有点“疯狂”,但并不太冒险。

  2018年5月,王春燕和朋友来大里游玩,萌生了在此创业开客栈的想法。

  “曼妙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浓厚的黎族风情,让我瞬间便爱上大里。”王春燕说,吸引她的还有这里健全的基础设施,道路平整,路灯明亮,村中环境整洁,具有黎族风情的小屋次第排开,“网购的包裹也能在三四天内定时送到,我对大里的发展很有信心。”

  “这得益于陵水将大里列为全域旅游扶贫示范点以及美丽乡村进行打造。”小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专介绍,从2016年开始,陵水先后投入了逾6000万元用于包括道路、排污、民房、路灯、活动场所、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旅游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来游玩的人多了起来。

  2018年10月,王春燕投入30万元,在大里筹备黎家小妹客栈,今年1月开始营业,已经接待了数百名游客。“大里满足了我对生活和创业的所有想象。”她说。

  “如今游客多了,大家的思维也活了,益智、灵芝等大山里的农产品不仅自用,也开始外销。”王专表示,村民的观念变得“时髦”,搭上旅游和互联网的便车,腰包渐渐鼓起来。

  黄运雄、王尤山、王春燕等人的经历,只是大里这片热土上无数个奋斗故事的缩影。过去的穷乡僻壤经历了巨变,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或是外出,或是外来的人们走向大里,扎根大里,奋力谱写发展新故事。(记者 邓钰 特约记者 陈思国)

相关新闻
陵水大里:从穷乡僻壤到旅游名乡

6月24日上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大里地区小妹村,65岁的村民黄春銮从自家两层小楼向外望去

陵水广郎村推进“美丽农家小院”建设 鼓了腰包美了环境

硬化村道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收集屋摆放着分类垃圾桶;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种着百香果、鸡蛋花、诺丽果以及地瓜叶、蒜苗、茄子等,清静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