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海南文化
刘元朝和他的“农民书法屋”
发表时间:2019-9-9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刘元朝指导王德义老人学习书法。

1.jpg

一位父亲带着女儿一起练习书法。

2.jpg

詹利敏和詹利慧姐妹来到刘元朝的书法屋练习书法。

3.jpg

刘元朝于2013年创作发表“五福图”,荣获国家版权局版权专利证书。    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封烁 摄


  8月末的一天,澄迈县福山镇农民书法屋热闹起来。詹利慧、詹利敏两姐妹踏着欢快的步子来了,趁着暑假还有最后几天,她们还要抓紧请教“书法经”。紧接着,90岁的王德义也提着小布包进来了……不一会儿,小小的书法屋便陆陆续续聚集了10余人,大家自觉地铺上宣纸,拿起毛笔,开始练起字来。

  这间农民书法屋的创立者叫刘元朝,他曾经是澄迈县加乐镇一名普通的农民,通过多年自学书法,自创五福图,获得版权专利,成为当地一名知名的农民书法家。自2004年起,刘元朝不计报酬,免费教授乡村中小学生练字,至今已坚持15年。为给家乡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静心练字和切磋交流的空间,他还自掏腰包,在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建设了农民书法屋,使得当地热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

  自学书法

  提升知识水平

  16岁时,刘元朝初中毕业,家里无力再供其升学,他便回到家乡,随父母亲扛起锄头,参与到田间劳作中。为了补贴家用,刘元朝还时常收购瓜果蔬菜,在省内各市县、乡镇售卖。奔波劳累的农村生活一晃十余年过去,刘元朝悟出一个道理: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还得有文化,要下决心提升知识水平。

  怎么提升?从练字开始吧。刘元朝的父亲在世时,曾练得一手好字,每逢节假日或遇红白喜事,常受邀写请帖和对联等。小时候,刘元朝跟随父亲练过楷书、行书。1994年,刘元朝从父亲遗留的杂物里翻出一本古文诗选,勾起了他的回忆。“当年父亲手把手教授自己握毛笔的情景泛起在脑海中,于是有了握笔的冲动。”

  自此,刘元朝开始专心钻研书法,每天在家里练习。他先是模仿父亲的风格,日日苦练。后来为了有自己的风格,刘元朝又找来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人的字帖,借鉴吸收这些书法家的长处,摸索出自己的书法风格。

  逐渐地,周围人都知道刘元朝毛笔字写得不错,镇上家家户户请他去写春联,也有村民请他写古文诗词。这给刘元朝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让他看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欠缺。他买了一本厚厚的《应用作文大全》,在扉页上自作自题短诗:“事物千变万化,人生五光十色,知识日积月累,智慧地久天长。”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学习。

  刘元朝的勤奋感染了周围很多人,不少农家子弟在假期间来看他练字,写诗词,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师徒关系。

  自创“五福图”义卖献爱心

  2012年4月,刘元朝鼓起勇气,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拿到四川芦山地震举办的公益拍卖会上展出拍卖。他没想到的是,这幅作品竟然拍出了6000元。之后,他将拍卖所得全部捐给了灾区。

  这件事给刘元朝带来的触动很大,更坚定了他在书法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的信心。“没想到自己的爱好,也能给社会创造价值,这值得坚持下去。”刘元朝说。

  2013年5月,刘元朝采用5个不同“福”字的写法,自创五福图。作品整体疏密有致,字体流畅圆滚,一气呵成。外围4个福字表现的是这位农民书法家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中间福字表达了他对社会风尚的期待——扬正气,促和谐。

  刘元朝自创的五福图作品,获得了国家版权局核发的版权专利证书。自发表之后,五福图不仅获得了国内书画爱好者的欢迎,也远销至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地。

  名声在外,刘元朝没有沉迷于个人利益,而是关注公益事业。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让文昌市受灾严重。刘元朝将五福图拿出来拍卖了1万多元,全部捐给文昌,用于救灾。

  “哪里有灾情、有需要,哪里就有义卖。”刘元朝说,除了赈灾,在每个重大节庆日,他也会拿出作品义卖。仅2018年春节期间,义卖和捐赠书画作品就多达2600余幅。他还积极参与澄迈县举办的爱心扶贫大集市活动,将义卖所得用于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或捐赠给扶贫办用于扶贫事业。

  办农民书法屋

  助力乡村振兴

  由于自小在农村长大,了解农村在文化方面的匮乏,刘元朝一直想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从2004年起,刘元朝连续15年,免费指导书法爱好者研习书法。每年用于研习和交流书法的费用都在万元以上。随着名气不断提升,每天都有附近村镇的孩子来练习书法。

  2014年2月,刘元朝又自筹资金,在澄迈县福山镇建立起一家农民书法屋,免费为书法爱好者提供笔墨纸砚,并定期请书法家来指导。14岁的詹利慧自农民书法屋成立开始,就与姐姐詹利敏定期来练字。她说,比起在家里自学,农民书法屋能免费得到专业老师指导,也能看见其他人的努力,这样激励她一直练下去。

  不仅是青年学生,90岁的王德义老人每天都要来书法屋练练字。“小时候没钱买笔墨,总是在沙地练字。如今虽然条件好了,但一个人练字孤单,在这里跟其他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孩子们聚在一起很快乐。”王德义高兴地说。

  “如果想要乡村文明,则个人必须有文化,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以点带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谈起建设农民书法屋的初衷,刘元朝如是说。他希望通过这个公益平台把澄迈县农民书法爱好者组织起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增加他们的书法知识,提高他们的书法技艺,让他们回到各自的乡村当书法老师,从而激活各乡村文化室的文化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文\见习记者 余小艳 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宋祥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