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市县传真
三亚隔离区“硬仗”:从感觉被“突袭”开始
发表时间:2020-2-17 来源:三亚日报

2月14日,情人节。


三亚首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朱先生出院后,时隔多日终于在隔离观察的酒店里看见了后来确诊、前几天刚刚出院的女朋友。尽管,只是在取餐时远远地望了一眼。“感情好天天都是情人节,不差这一天。”朱先生给记者发来微信,说他们盼着“胜利”后的重逢。


同一时间,经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患者刘先生,成为三亚第17名出院者。


几乎每一名走出病房的患者,第一时间想说的都是两个字:自由。来自武汉的张女士说,自由真好,外面的阳光真好,让人浑身充满能量。


南海之滨,有一种季节叫三亚,它没有冬天。


突袭与战备:人与物都是力量



医院深处的感染科的三层淡黄色小楼,是2003年SARS过后,于2005年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建成的,它是这次战“”的“主战场”。


640.webp.jpg

▲三亚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隔离区病房所在,是这次战“疫”的“主战场”。


三亚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林昌锋还清晰地记得自己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隔离区的第一天:1月20日。当天,朱先生被确诊,他是三亚的第一例。“可以说很突然了,根本没时间考虑其他的事。”


疫情突如其来,等于是搞“袭击”。在它面前,重要的是“稳”。


三亚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安枫说,之前院里做了最重要的几件事:第一,成立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战斗力;第二,动员和派出医护党员,第一批次进入隔离区“冲锋”;第三,把最好的医生放到一线岗位。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些措施,就是给医护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


医院深处的感染科的三层淡黄色小楼,就是此次战“疫”的“主战场”。“其实我们都觉得它才是这次抗击疫情的最大‘本钱’。”林昌锋说,“这栋楼是2003年SARS过后,于2005年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建成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应对可能会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而平时,就作为一般性感染疾病的门诊。不得不说,眼光长远。”


感染科一位护士说,这栋楼的病房内设施齐全,以前还觉得应对普通的传染病患者有点“小题大做”,“现在看,真正派上了用场。尤其是功能区域的设计,就像咱们居家的‘动线’,十分合理。”


农历大年三十,医院各科室差不多忙了一个通宵,将装有几千件的药库和其他房间腾空,用作隔离区医护人员的临时宿舍。


640.webp (1).jpg

▲农历大年三十,医护人员紧急搬出几千件药品,为隔离区腾出“宿舍区”。


对阵疫情之前,所有的准备都已做好,粮草早已先行。


勇敢与谋略:到最危险之处“对敌”



勇,不是孤勇,还有“谋略”。从病情会诊的内外联动,到心理干预的培训和应用,再到饮食调理等多线施策,最大限度保证对患者的有效诊治。


从第一例到第二例,从第二例到第十例,再到现在,林昌锋做着堪称抗击疫情的“最危险”动作——采集咽拭子标本。“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必须摘下口罩、张开嘴,所以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自疫情发生以来,这个操作林昌锋已进行了两百多次。


640.webp (2).jpg

▲医生林昌锋每天做着“最危险”的动作——给患者采集咽拭子。


同样的勇敢者包括了所有进驻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他们每天与患者零距离接触,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重症医学科护士赵丽娟是1月31日进入隔离区的。“开始的时候,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因为不知道这个疫情会怎样发展变化,但我们是医务工作者,就要勇敢面对。我们连信心都没有,怎么去改变患者的状态呢?”


勇,不是孤勇,还有“谋略”。


每天,隔离区内的医生们要开几次碰头会,再把汇总情况与外面的专家组沟通,根据意见不断调整方案,使诊治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随着方案的完善、流程的清晰,医院收治的患者病情不断好转、出院,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也变得饱满和富有激情。


心理干预,是抗击疫情的另一条战线。早在2月3日,三亚中心医院、三亚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邀请了北大六院、国家卫健委老干局专家组成员,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在微信群里对三亚中心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讲座,并与群成员开展互动。


心理干预很快在“实战”中得以应用。医生陈祖乔说,他所负责的一位女患者刚入院时表现烦躁,而且睡眠不好,直接影响到治疗。“我根据心理培训的内容对症解决,还对接医院睡眠中心的同事,使她的情绪在最短时间内平复下来,能够积极配合我们,效果明显。”


饮食的调理是另外一环,医院专门成立了“患者营养群”。“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他们的食谱,要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身体状况怎样等确定营养方案。在这个基础上,再兼顾饮食习惯。”营养科副主任刘艳桃说,这个食谱也是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比如说肠胃功能还可以的,就给他制定普通食谱。在治疗过程中间遇到胃肠道反应,就可能从普通饮食改为流食或半流食。”


这些营养餐食,既能满足患者一日三餐,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这次战“疫”中,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单兵作战”,而是“多兵种集团推进”——这是能够帮助一个又一个患者在三亚逐渐走出医院的力量所在。


640.webp (6).jpg

▲每次交接班,护士们都要聚在一起,为自己加油。


这个队伍里,还包括上游做着筛查疑似病例的其他医院,以及同样作为定点医院的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其治疗的患者也走出了隔离区大门。


“铁汉”与柔情:切肤之痛的成长

近在三亚、远在湖北,身处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面临着与亲人的离别,甚至是永别。


与林昌锋一样,感染科护士长王佳月也在第一时间“冲”进了隔离区,截至记者发稿,她在里面已经战斗了3周有余,最近一次“看见”爱人,还是他来送衣物,远远一望。


在阵地上,王佳月是前锋,也是隔离区护理工作的掌舵者。可是回到宿舍,打开手机看到4岁儿子的视频,一个人偷偷落泪。小家伙每次都在视频里问她:“妈妈你怎么还不回家?怎么上班这么久啊?”


640.webp (5).jpg

▲在医院休息区接受记者采访的王佳月想到自己的孩子,不禁落泪。


公共卫生科副科长杨进军,是第二批进入到隔离区的人员之一,爱人在院里负责B超工作,特别支持他的工作。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3岁,再见到小家伙,就要等到他换班以及自我隔离之后了。


走上战场,意味着“牺牲”,这些“铁汉”除了与家人长时间难以团聚,还有与亲人的最后分别。


刚刚从隔离区出来修整观察的急诊科护士江莉,家中的奶奶病危,却不能回去陪伴;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妇产科副护士长江芳,远在他乡,在岗位上没有接听到爷爷生前的最后一个电话……


640.webp (4).jpg

▲同事们为了给江芳加油,在防护服的背后写上了“江芳不哭”四个大字。


所有的忍痛割爱,都只为早日治疗好患者,打赢这场战“疫”。就像一位医生说的那样,“只有患者都出院了、与家人团圆,我们才能回到爱人孩子身边,这才是大团圆。”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经历这场“磨难”,所有的出场与正面交锋,都是猝不及防。感染科护士林雪盈说,她们平时有过面对突发疫情的演练,但这次真上了“战场”,心里还是打鼓。“不过,有那么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坐镇,我们心里很快就踏实了。”


通过实打实的一线战斗,医护人员的思想也跟随医术的历练而提升,林昌锋等10人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就包括林雪盈,“他们处处起表率作用,我想加入这个群体。”


“藩篱”与无间:医患之间最深的感知



治疗过程里,医患之间于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若问最大的感触,都在说:珍惜生命。


2月13日出院的张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在医院住了这么长时间,而且是以这种方式。她最深的感触是,隔离区里朝夕相处的护士从来没有“烦”过。


640.webp (3).jpg

▲2月13日出院的张女士说:“感谢医护人员的照顾,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很细心,医院想的也周到,还有专门的营养群满足大家的需求。”


另一位出院的先生说,以前看过不少关于医院的新闻,包括那些医患矛盾的。“我自己也经历过,所以对医生有点小看法。”不过这次,他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感知。“我现在想,那次也是我不对。真正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还得看白衣天使,要没有他们,我这条命还不知道怎样呢。”


同样感激的话被每一位出院和未出院的患者提起:感谢医院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治疗到饮食到心理,事无巨细。


经过治疗出院的谭女士,最大的愿望是“见一见”医生护士,“在病房的时候都戴着口罩,根本不知道他们长得什么样。”当记者将她的主管医生陈祖乔的照片发过去后,她说终于如愿了,“我感恩于陈医生,会永远记住他的样子。”


护士们穿着厚重防护服忙碌的身影,也更多被患者所褒奖。47床的阿姨说,她们既要给我们打针、输液,又要照顾吃饭,甚至换床单,一动就一身汗,“特别心疼。”


而医护人员,更加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那种使命感。一位医生说,之前无论遇到或重或轻的患者,自己一样尽心尽力治疗,“这次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患者,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早日回家团圆的期盼,总是让人心头一紧。”


经历过这些,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若问最大的感触,都在说着两句话,第一句是:珍惜生命;第二句是:感谢你,给我力量。


近几天出院的一位患者,也是一位茶道爱好者,他说自己懂得“一期一会”的含义,所以来到那栋淡黄色楼下,拉着每个医护人员合影。“不知道哪一天再相见,也许有的人我再也没机会遇到。如果这也是一种缘分的话,我想留住这个瞬间。”


隔离区最东侧的办公室里依旧亮着灯光,几位医生依旧研究着白天遇到的情况。早日治疗好患者,让每一个人早点回家,他们对胜利有着最深的渴望和足够的信心。


待他们看看表,走下楼,天已破晓。

相关新闻
海南三亚:齐心做防疫 把好卫生关

2月23日下午,在三亚市天涯区场站社区,社区党员先锋队成员、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以及居民代表总动员,对辖区的街道、文化室等公共区域以及居民门前庭院的卫生死角开展“大扫除、大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