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图说文明
枝叶绕指尖 巧手传非遗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学习东山草编。

1.jpg袁洁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东山草编。

2.jpg草编的耳坠。

3.jpg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袁洁演示东山草编技艺。

  长长的椰子叶缠绕在灵巧的指尖,经过按压、挑起、翻转、穿插,不出几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粽子就出炉了。若不仔细看,还真怕有人误将其放进锅里煮了去,这其实是个草编织物。

  8月25日上午,在海口市秀英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和区文化馆的支持下,2020年“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做贡献”七彩假期非遗公益课堂“东山草编”培训活动在秀英派出所向荣警务室三楼举行。作为市级非遗项目东山草编技艺的传承人,袁洁为该区的20名小学生带来了一堂丰富有趣的非遗公益草编手工课。

  不在意的草,手里变成宝

  课堂伊始,袁洁向孩子们展示了她过往的草编作品。秀气的耳环、精巧的小鞋子、独特的手提包……看似平淡无奇的植物枝叶,经过袁洁的指尖,化成了一个个造型独特而生动的草编织物,引得孩子们一片惊呼。

  “平时不会注意到的草,在老师手里变成了宝,我也好想学会草编,做一个漂亮的包背出去。”10岁的曾雨灵面对采访有些腼腆,但学习草编时若有一步没明白,就立马窜到了老师跟前大胆请教。

  “叶子一分为二,再对折分为四片,取中间点压一挑一。”“叶子和人一样,要善待它们才会得到好的反馈。”作为一名国际低碳环保志愿者,袁洁在教学中时刻给孩子们灌输尊重自然、爱护植物的理念,她希望孩子们学会的不仅是草编的技艺,还要领会到草编作为非遗背后的价值所在。

  遇到稍微复杂的技法,有些孩子就坐不住了,大嚷“我不会”。如何学好草编?袁洁说,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而专注和耐心才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草编需要“坐得住”,守得一草一叶的枯燥,不争一朝一夕之快。

  “已知的草编编织技法有两千多种,即使是最简单的作品,也会用到三至五种技法,初学者感到杂乱无章是正常的,这时候往往更考验耐力。”袁洁循循善诱,认真观察孩子们的动作,不停上前讲解、纠正,手把手亲自指导,原本被孩子们揉皱的草叶在她指尖舒展开来,经过数次有规律的穿插,粽子的轮廓逐渐明晰,孩子们也渐渐舒展开紧皱的眉头,兴致渐浓。

  玩物“尚”志,传递匠心

  “‘玩物尚志’的草编魅力,不仅仅是一草一编的玩乐,更是世代传承的匠心精神。”袁洁在朋友圈里写道。如今,她的草编技艺成熟、动作一气呵成,这是扎实功底的呈现。

  “玩物尚志”是袁洁对自己传承草编技艺的定位。

  从2013年正式学习草编起,袁洁上下求索,走遍全岛,沉下心去向长辈学手法、讨经验,编写《海南草编技艺大全》,目前已完成初稿。

  2019年,东山镇草编技艺入选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袁洁也成为首批草编技艺的传承人。但,如何让传统草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如何推陈出新?

  袁洁的作品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草席、草衣、草篓延伸设计到现代化的草帽、草鞋、坐垫、篮筐等,她的作品工艺考究、朴素大方、细腻精巧,在实用性基础上增强了观赏性,将艺术元素融入到草编技艺中。

  利用暑期开展“东山草编”公益课堂也是实践之一。这个8月,袁洁先后在秀英和琼山两区不同的地点,向200余名小学生做了12场次的非遗技艺培训。

  “一来能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二来能让他们了解非遗,了解草编文化,新生代力量注入传统文化中,就是一种传承。”袁洁说。时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流逝,原本预计两个小时完成的课程延长了半小时,下课了还有几位孩子意犹未尽,围着袁洁继续学习。

  东山草编

  海口市级非遗项目东山草编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以东山镇盛产的席草(又叫三棱草、三方草,俗称灯芯草,古称蔺)为主要原材料编织日常生活用品,因而得名。据《琼山县志》载,明末清初,东山草编的工艺达到巅峰,从早期品种较单一的草席、草篼,发展到门帘、草帽、草鞋、坐垫、盘、筐、篮等多种产品,工艺也越来越精致。

  目前,东山草编仍以草席和草篼最为出名,它们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文化艺术作品。东山草编产品和工艺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在海口乃至整个海南市场上都能看到,甚至远销东南亚。(陈耿 辑)(见习记者 邱江华 图\记者 袁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