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海南文化
黎锦传承人张潮瑛在创业创新中传承黎锦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张潮瑛(中)向“老师”介绍自己在网上推销的黎族服饰。

1.jpg

张潮瑛(中)和明星周洁琼(右)、时尚博主韩成浩(左)一起直播,推荐黎族服饰等产品。

2.jpg

张潮瑛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馆寻找灵感。

3.jpg

张潮瑛参加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电商直播培训班。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33岁的张潮瑛算一个小名人。她是黎锦传承人。她有一个特点,出入任何公开场合,都喜欢穿着黎锦。

  张爱玲说:“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一种袖珍戏剧。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张潮瑛就“住”在黎锦里。

  海南黎锦被称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别于传统的黎锦,张潮瑛身着的黎锦有点不一样:白色为底,绣有黎锦图腾的大口袋,时尚清新。

  直播带货非遗工艺品

  9月5日,张潮瑛在她创办的白沙灿然黎锦合作社里对着直播镜头,向小红书APP另一端的粉丝们推荐黎锦。时尚博主韩成浩、明星周洁琼身着张潮瑛的改良黎锦服饰,一起为张潮瑛“打call”。在线上,20位小红书博主场外接力直播,以义卖形式,“带货”非遗工艺品。

  张潮瑛是土生土长的黎族姑娘,她从小就目睹,婚丧嫁娶,乡亲们都要使用黎锦制品来表达对祖先、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尤其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黎族服饰,载歌载舞,欢呼庆祝。

  张潮瑛向镜头展示了一块图腾:由细密麻线织就,几何色块拼成人物形象,线条极简而抽象,颇似现代的像素艺术。图腾表现的是大力神,黎族子民的守护神。

  “大力神只是黎锦常见图案中的一种,青蛙、菱形,还有成双成对的爱情鸟,人们习惯称它为‘甘工鸟’,那是黎族人眼里爱情的象征。”张潮瑛说,黎族女性通过黎锦表达情感,每个织娘最擅长的图腾都不一样。母亲将技艺传给女儿,黎锦,就在女性编织的经线、纬线中世代流传。

  抱着一股对黎锦的热爱,2017年,张潮瑛返乡创办了灿然白沙黎锦合作社,设计和销售黎锦工艺品。

  为了学习黎锦技艺,张潮瑛到当地的文化馆拜师,拜访山寨里织了一辈子黎锦的老织娘。山路不好走,张潮瑛就打摩的,从一个山岭,翻越另一个山岭,只为邀请她们记录和展示黎锦的技艺和独特的图腾。

  但是,将黎锦作为创业项目并不容易,如今真正熟悉和了解黎锦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市场也受到局限。“我们的黎锦制品只有最传统的服饰,售价高,适用场合少,难以在山外打开市场。一些织娘因此放弃了传承,出外打工。”张潮瑛说。

  不仅如此,交通不便、缺少资金,种种因素叠加让张潮瑛和她的团队吃了不少苦头,加上今年年初的疫情影响,白沙的绝大多数黎锦工坊都没有生意。张潮瑛还是咬着牙扛了下来。

  黎锦需要融入新生活

  在直播中,张潮瑛说:黎锦需要创新,需要融入我们新的生活。

  张潮瑛把黎锦和时尚结合,设计制作能“穿在身上,用在生活”里的黎锦制品,比如有黎锦刺绣的蓝牙音箱,改良过的黎锦定制服装,黎锦包包等。

  张潮瑛和她的团队克服了不少困难。她说,传统锦片有特定制式,要改造成能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材料需要在技术上下很多功夫。她还用铁制的织锦机器取代了传统的木制机器,能大规模生产,成本也更低。

  “对于我们非遗创业者来说,销路非常重要。直播带货能帮我打开市场。我此前也没有参与过这种大型的直播活动,用这种创新方式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学习到了很多,很有收获。”张潮瑛说。

  张潮瑛关注直播已经有一段时间。在抖音上,她也时常选取海南不同的拍摄地,和小伙伴载歌载舞地推广黎锦。这次小红书发起“妈妈向上”计划,其直播义卖所得全部资金将捐赠给妇基会“天才妈妈”项目。

  “黎锦是我的生活方式。”张潮瑛说,“我很感激有一个能通过直播分享这种生活的窗口,让更多人爱上黎锦。”(记者 傅人意 实习生 杨韫颖 图\记者 袁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