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革党员李庆文:做民歌文化的传播者—海南文明网
海南民革党员李庆文:做民歌文化的传播者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海南文明网

海南文明网讯 “情姐下河哎,洗衣裳啰,双脚踩在哎,青石上喂。手拿棒槌哎,朝天打啰,双眼观看塞少年郎喂。棒槌打在哎,妹手指啰,痛就痛在哎,郎心上喂……”2020年11月28日下午,海南省图书馆音乐视听阅览室内传来动听的贵州石阡县仡佬族原生态民歌,旋律质朴感人,听者动容。站在室内中央舞台正为大家进行讲解的是自称“中国传统民歌义工”的民革海南省直第七总支副主委李庆文。自2019年6月14日以来,李庆文已经为公众开讲了40期“中国民族声乐系列讲座”。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李庆文现在是海南青年艺术家志愿者联盟执行主席,一直以来,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歌文化深深吸引着他。

“现在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民歌受到的关注并不是越来越多。我想,现在特别需要把这些民歌搬到舞台上去,让更多人去关注、喜欢和传唱,这是时代赋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谈起举办民歌系列讲座的初衷,李庆文这样说。

在实际教学中,李庆文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不太会唱本民族语言的民歌了。“本民族语言在逐渐淡化,民歌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但很多孩子回到家乡听到老人唱起民歌可能已经听不太懂了。”

犹如中国的地理版图一样,中国的民歌版图也是辽阔壮美而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致,也都蕴含在各民族的歌曲中。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开花调”,宁夏甘肃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飞歌”……“我们的先辈在收集、整理、传播民歌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已被整理收录的民歌超过四万八千首。即使这样,我们所了解和传唱的民歌也仅仅是遗传下来的九牛一毛。”为让公众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代表性民歌的魅力,李庆文每次讲座开始前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些民歌在网络上不好找,要花费的精力就更多了。

从举办讲座之初,李庆文就是奔着公益而去,低调的他无论多少听众,都是认真准备、认真讲解。40期下来,听众数量也从一开始较少到后来场场爆满。这其中有高中生、大学生,也有已退休对民歌感兴趣的爱好者。听众群体每次都不太一样,但每次都有一批固定听众。“目前来看,参加讲座的年轻人相对是少数。”因此,李庆文也在着手培养一批民歌传承人,从带教学生入手,除了让他们积极参与公益讲座,现场示范,做民歌文化的传播者,也带领少数民族学生举办音乐会,鼓励他们积极学习本民族语言。在他看来,本民族语言才是民歌的“魂”和“根”。

“呼唤中国的传统文化回归,这其中,中国民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民歌数量、品位以及风格的多样性,在世界文化中是罕见的。因其在语言、发声、吐字、行腔各具特色,从而也造就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魅力和风格。我们还要向中国的传统戏曲学习并紧密结合,戏曲在西方人来看,就是中国歌剧。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学习、保护、传承、发扬我们本民族的民歌瑰宝。本民族的文化要靠年轻人来传承,期待他们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旋律唱出本民族所具有的韵味和风格多样性。”李庆文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