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文儒镇打造公益课堂 “七彩课堂”陪伴快乐成长—海南文明网
澄迈文儒镇打造公益课堂 “七彩课堂”陪伴快乐成长
发表时间:2021-4-29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在澄迈县文儒镇公益七彩课堂,孩子们在玩积木游戏。记者 陈元才 摄

  4月27日下午6时许,吃过晚饭,澄迈县文儒镇文丰村村民王燕妹就骑上电动车,将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王毓坤送到文儒镇公益七彩课堂,而她则返回家中忙家务。两小时后,王燕妹再接回孩子。

  文儒镇公益七彩课堂位于文儒镇镇中心的七彩书屋,是澄迈县社区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教学活动基地,也是共青团澄迈县委在文儒镇开展的“一镇一品”品牌项目活动之一。这里像一个衔接学校和家庭的安全舒适“中转站”,也像一个社区之家,备受孩子和家长喜欢。

  王燕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平时除了照顾王毓坤和上幼儿园的女儿,还需要忙农活,丈夫则常年在外打工补贴家用,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一直以来,儿子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靠后,让她很焦急,“孩子不爱学习,我也不会教,怎么办?”

  事实上,在澄迈偏远乡镇,像王燕妹一样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

  “七彩课堂是一个大胆也很迫切的尝试。”澄迈县文儒镇宣传委员李凤菁说,文儒镇位于澄迈县最南边,地理位置偏远,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多,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空间,是困扰当地政府的一个难题。

  2019年,澄迈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文儒镇借此机会计划开展“一镇一品”品牌项目活动。此时,文儒镇返乡创业女性,也是文儒镇社工王燕敏,在文儒镇开办教育培训班。李凤菁与王燕敏商量,由政府出资,依托王燕敏开办的培训班场地与师资力量,打造七彩书屋公益课堂,让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在此免费学习、读书培训。

  “类似的托管机构对城市来说很寻常,而在乡镇几乎没有托儿所,也鲜见培训班。”王燕敏说,她曾在海口当过3年英语老师,2019年回到文儒做起社工,想为家乡教育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在李凤菁的邀请下,她说干就干,把自己培训班的一楼改造成七彩书屋,并召集来8名志愿者教师。

  与此同时,共青团澄迈县委、澄迈妇联、文儒镇政府等相关单位送来了上百册儿童图书及玩具。2019年7月,文儒镇七彩书屋免费开放,为留守儿童和困难学子提供一个公益学习场所。七彩课堂同步开班,上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6点半至8点半、周六全天,开设硬笔书法、绘画、象棋、少儿英语、拼音、作业辅导等公益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

  七彩课堂开班后,抱着试试的心态,王燕妹把儿子送来了。“老师很温柔,讲课也有趣,有人专门给我辅导作业。”王毓坤说,他还认识了一群爱学习的朋友,让他学习的兴趣增强,“每天放学后最期待的是在七彩课堂充电两小时,有时回家还会看看课外书。”

  “孩子来这里半年多,学习成绩提高不少,行为习惯也得到矫正。”王燕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孩子的语数外模拟考平均成绩从60分左右,提升到现在的80多分。

  “我喜欢七彩书屋!”留守儿童壮壮是文儒中心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他说:“放学后,我可以和同学一起来这里写作业,在志愿者阿姨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后,大家还可以一起玩游戏!”

  王燕敏介绍,文儒镇七彩课堂开班近两年,免费培训留守儿童2422人次,困难学生829人次,得到家长的好评。不少家长还自发捐款捐书,支持公益课堂的发展。(记者 余小艳)

  短评

  公益课堂传递民生温情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困扰不少留守家庭的痛点,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澄迈县文儒镇为留守儿童打造公益七彩课堂,“点亮”留守儿童的金色童年,助力解决留守家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为留守儿童提供校园之外的高质量陪伴,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护航孩子们的金色童年,是留守家庭的共同心愿,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持续办好公益课堂,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需要进一步凝聚合力,满足资金、场地和师资等需求。特别是对于地处乡镇的校外课堂而言,稳定的师资力量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探索机制、创新模式,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多重保障。(韩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