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设自贸港 文明新风入万家—海南文明网
助力建设自贸港 文明新风入万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5月28日,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系列活动现场,海口市琼山区“益·老爸茶”宣讲正在进行。

1.jpg

海口琼山区的志愿者向参与活动的嘉宾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2.jpg

5月28日,海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现场“,乡村买手”推介海南优质农产品。

  “过去100年里,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繁荣发展的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和全国各族人民站在一起……”

  5月27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旁的凉亭里,当地一名老党员正用海南方言宣讲党史,群众一边听讲一边喝茶,不时插话讨论,气氛轻松愉悦。

  2018年8月,海口市琼山区和美兰区一道,被列入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单位名单。此后,两个区大力拓展和深化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全省23个实践中心、220个实践所、2855个实践站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两年多来,海南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高位谋划推动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铺开,探索文明实践“海南路径”,推动“全国试点”逐步向“全国样板”迈进,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成风化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走,吃茶去,听讲去!”一声招呼,多方回应。

  2019年5月,琼山区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以来,边喝茶边听理论宣讲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业余活动之一。广场、茶店、休闲场所……只要是居民聚集的场所,都能成为琼山区的理论宣讲阵地。

  省文明办负责人介绍,紧紧抓住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任务”,海南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突出重点,积极搭建理论宣讲平台,组建专兼职宣讲队伍深入基层,讲思想、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讲科学、讲新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海南各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组织村干部、企业代表、脱贫典型户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介绍党的扶贫政策,提高宣讲感召力和影响力;昌江黎族自治县用“口袋书”“村村通”广播等载体宣讲党的理论,并组织“文艺宣讲轻骑兵”深入农村,用“大白话”和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推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像是听故事、拉家常,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村民陈先锋说,“益·老爸茶”宣讲队队员的话听得懂、记得住、有感触,让他进一步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聚成合力,志愿服务精准对接

  每天早上7点,“路口爷爷”路庆会都会准时来到海口市海府路与海府一横路交叉路口疏导交通。这名来自东北的退伍老兵定居海南不久就报名成为交通志愿者,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在海南,和路庆会一样的“候鸟”还有很多。如何引导他们融入海南、助力自贸港建设,海口市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出了有力探索。

  据介绍,美兰区委宣传部委托美兰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承办组建了“候鸟益+人”志愿服务队,引导“候鸟”人才在“候鸟+理论宣讲”“候鸟+文艺传播”“候鸟+民生服务”“候鸟+城市文明”“候鸟+自贸港建设”“候鸟+国际范儿”等专题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

  “候鸟益+人”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先后组织开展35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总人数超10万人次,服务总时长达26万小时以上,直接受益人数逾50万人次。

  放眼全省,各地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整合体制内外两方面力量,拓展行政组织和社会参与两个途径,吸引党员干部、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等各类人群,共同搭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形成了“人人关注文明实践、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目前,全省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512支,登记注册志愿者66.5万多人,打造志愿服务项目1479个,开展实践活动36890场次。小到缝补衣服、维修电器,大到孩子午托、老人养老,各个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度高、对接精准,真正做到了“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就提供什么”。

  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有效盘活

  喜迎建党百年,琼海市满目皆“红”——鲜花怒放,国旗摇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及红色娘子军成立90周年的标语随处可见。

  作为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今年“五一”前后,琼海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举办了敬献花篮、文艺演出、书画创作展览等10项主题活动,纪念红色娘子军成立90周年。琼海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志愿者参与其中,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优化配置、共享使用,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赢得各界广泛认可。

  抓住因地制宜这个“基础点”,近年海南各地着力对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育、共青团等部门的阵地和活动资源进行梳理盘点,按照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的要求,先后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及闲置设施占99%以上,同时避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千篇一律。

  昌江黎族自治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植树娘子军”开放性展陈放在一起,突出了典型教育和实践作用;临高县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实践服务,通过“临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等平台激发基层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热情;儋州市盘活红色文化、东坡文化等资源,一批以项目运作模式打造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逐渐落地……

  不久前,儋州市民族中学组织学生来到该市中和镇东坡书院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活动。观莲花湖、过载酒亭、拜东坡像、赏东坡诗词,儋州市民族中学学生邱勋勋说:“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对东坡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

  以人为本,吸引群众投身实践

  每到夜幕降临,琼山区龙塘镇永巩村的文化广场就会传来阵阵密集的鼓点。鼓声中,琼山区“我是能人”志愿服务系列项目之一的龙塘花样腰鼓队队员迈着欢乐舞步,唱出心中喜悦。

  腰鼓队的队员们有的正值青年,最大的已近古稀,白天在各自岗位忙碌,晚上就聚到一起排练表演,乐在其中。

  琼山区将群众需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2019年5月启动“我是能人”志愿服务系列项目,通过“能人”选拔,挖掘有一技之长的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聚集琼剧、宣讲、唱歌、舞蹈、体育、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能人”。以“能人”为基础,培育、组建植根乡村的文化,并策划了“我是能人”群英会,让群众里的“能人”利用好自己的技能,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更多的群众,影响更多的群众加入“能人”队伍,带领广大群众开展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我是能人,能为人人。”目前,琼山区培育了“能人”志愿服务队伍70余支,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850余场。打造“励志(荔枝)叔”“蒙老爹有话说”“服装娘子军”“龙塘雕刻”等一批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大、口碑好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乡里锣鼓乡里敲,乡土文化乡里生”。

  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过去两年,我省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紧紧抓住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普法等主题,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悟美好生活,提升文明素养。

  文明新风吹遍琼岛,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举办法律知识培训暨法治宣传,真正将法律知识送到乡镇、村落、田间地头;组织文化团体深入农村、校园、社区和企业等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指导各村委会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推行道德红黑榜制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的村民们都说,现在村里人气最旺的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他们举例,该站点请来国画、书法、摄影等专业志愿者,以开展“四点半课堂”的方式为当地孩子教授美学知识,“这不仅减轻了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的负担,还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美育资源,我们要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赞!”

  随风沐雨,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播撒在琼州大地的文明“种子”逐渐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5月27日,前来参加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暨志愿服务培训班的河南省襄城县关爱老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宋红昌在参加系列活动后表示,海南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既有地域特色,又有规范标准,还受群众欢迎,他将把“海南经验”带回河南、投入实践。(记者 陈蔚林 特约记者 许晶亮)

  本组图片由

  记者 周达延 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