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稳步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海南文明网
三亚稳步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发表时间:2022-10-14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俯瞰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 记者 武威 摄

  金秋时节,三亚崖州区崖城村的坡田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等一批“高颜值”新学校相继亮相,三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下沉;全市集团化办学实施路径不断拓宽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百姓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2021年,三亚市内河湖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地表水优良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7条城市黑臭水体,均实现了“长治久清”的治理成效认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08%……

  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是三亚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三亚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兜住民生底线,扎实推动共享共建、共同富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推进乡村振兴

  创造幸福生活

  10月的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一日不同景。

  清晨的哎岬湖畔,芳草鲜美,鸟语花香;午后,一幢幢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游人尽享欢乐假期;傍晚,夕阳为三亚亚龙湾玫瑰谷的花海镀上一层金辉,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结束一天的劳作后,不约而同地出门散步、跳广场舞、逛夜市,舒适又惬意。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留下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温暖嘱托,深深鼓舞和激励着当地的干部群众。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博后村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6万元,托起了村民的幸福小康梦。

  乡村生机勃勃,产业欣欣向荣,农民日子红火……发生在博后村的美丽蝶变也是三亚广大农村,从决战脱贫攻坚进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放眼三亚,山乡巨变。

  在育才生态区青法村,芒果种植户胡建忠靠着一颗颗“致富果”,告别了破旧不堪的老屋,搬进结实敞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的新房。“这几年,我的生活变化很大,吃穿不愁了,还盖上了新房。”从贫困户变成小康户,胡建忠感慨万千。

  在崖州区抱古村香水莲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抱古村村民高真伟在这里务工,负责采摘睡莲。

  “以前,我仅靠种植水稻,勉强能填饱肚子。如今,我出租田地后就在基地务工,年底还有产业分红。”高真伟说,这让自己一下有了3份收入,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终于搬进了新房子”“收入更有保障了”“有了积蓄,能娶上媳妇了”……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困难群众命运的深度改变,是三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巩固民生成果的生动写照。

  一组组数字,是三亚坚决扛起使命担当,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有力见证:三亚市建档立卡户2253户10065人,分布在49个行政村(社区)、246个村小组,已于2019年底前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2.11%降至2019年底的0%,全市1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在2016年底前全部摘帽出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走进天涯区抱前村,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硬化路、独具特色的文化墙、绿意盎然的农家庭院……

  “抱前村被纳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后,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香水莲花项目使抱前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莲乡’,吸引不少游客慕名来打卡拍照,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抱前村村民符进忠喜上眉梢。

  去年以来,三亚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打造了一批具有活力又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亚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将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努力打造乡村振兴“三亚样板”,并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直面问题短板 

  织密民生保障网

  “以前,我在课堂上总不敢开口说英语,但其他学校同学在英语比赛时的精彩表现,激励着我要勇敢展示自己。”三亚市吉阳区罗蓬小学学生王子微说。

  在三亚第二小学教师的协助下,罗蓬小学英语教师谭敬妮经过一番钻研,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鼓励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说出来”。如今,沉寂的课堂“活”了起来。

  “2017年,158人;2020年,273人。”细数这几年学校回流的学生数量,三亚榆红小学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得益于三亚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三亚不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在不断丰富,让学生们收获更多自信,实现快乐成长。

  教师的切身体会、学生们的“用脚投票”,是三亚市教育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三亚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百姓需求,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把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每年承诺办好的一批为民办实事事项落实好,推动“短板”逐一补齐,质量不断提升。

  嫁接优质基因,力争弯道超车——

  近年来,三亚通过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和培养工程,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26名、骨干教师44名,优秀外籍教师39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教师886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等几十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开学,新增学位2.6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2.1%,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9%。

  2017年被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面托管的三亚市妇幼保健院,今年成为琼南首家三甲妇幼保健院;三亚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改建扩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立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近年来,三亚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基本医保+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三亚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升级,实现了“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和“小病、常见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市”的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亚交出卫生健康“十三五”亮眼成绩单。

  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是愿景,更要付诸行动。五年来,三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7.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9%和8.3%;社会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三亚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缩小公共服务差距,切实做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铺生态之“底色”

  绘发展之“绿色”

  满眼青绿,白鹭翩飞……漫步三亚河畔,于不经意间就会遇见方寸之美。

  绿草茵茵、空气清新,曾经的一潭臭水难觅踪迹……如今的三亚东岸湿地公园不仅是鸟类栖息地,也成为众多市民晨练的“打卡地”。

  这一组生动剪影,尽显三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省,海南拥有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在生态。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十三五”期间,三亚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过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

  近处小桥流水、远景群山如黛……蜿蜒的大茅河穿过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勾起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河河道专管员黎玉的思绪:“大茅河鱼虾成群、水清岸绿的景象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但在前些年,它却让周边村民十分头疼。”原来,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内漂浮水草垃圾等原因,该村段的大茅河成了一条人们要绕着走的“臭水沟”。

  大茅河蝶变的每一个细节,黎玉记得格外清楚。2019年三亚正式启动大茅河(远洋生态村段)应急治理工程,根据“原生态河道为主,人工景观措施为辅”的治理理念,在完善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系统的同时,既保护河道内生态的多样性,也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村民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黎玉望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感慨万分。依托良好的水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大茅村发展起集田园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兴起的多元业态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和商机,美了乡村也富了村民。

  “六水共治”,治污先行。2021年,三亚将“治污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健康体检”,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除了全方位、大力度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三亚还正视历史欠账,补齐生态短板,把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狠抓治理,扩大绿化面积。

  9月30日,在三亚市创建海南省森林城市省级核查验收会议上,经海南省林业局专家组核查验收,三亚市以98.44分的高分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核查验收。

  这一可喜成绩源于三亚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2019年以来,该市各相关部门整体联动,高标准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目前,三亚市森林总面积为13.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08%,位居全省滨海市县首位。

  从水治理到山体复绿,从污染防治到提升森林覆盖率,三亚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各方面,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徐慧玲)

相关新闻
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公报在海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全会公报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来概括我们党过去5年的工作。这一点,海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