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集市式”志愿服务活动平台 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发表时间:2023-11-16 来源:海南文明网

【引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创新拓展党的理论走进基层的常态化有效路径,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是创新探索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有效载体,是基层群众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琼海市通过打造“大集市式”志愿服务活动平台,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挥体系,不断优化“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志愿服务工作流程,促进市、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衔接,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便捷化运作,有效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切实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群众中入脑入心。

一、背景情况

琼海市作为海南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经过4年多的探索实践、深化拓展,建设形成1个实践中心(3个实践点)、13个实践所、214个实践站的三级阵地网络架构(其中,1个所、5个站为延伸建设阵地),实现市域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随着工作推进,受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各基层所、站力有未逮,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实际需求和志愿服务活动的供给能力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政策理论宣讲、便民惠民服务、基层文化文艺产品供给等志愿服务活动,难以持续开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琼海市通过搭建“大集市式”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推动市级志愿服务力量下沉基层一线,有效提升基层所(站)文明实践活动组织能力,以突出理论宣讲为主与志愿服务实践为辅相结合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引导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明实践中让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打造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琼海模式”。截至2023年9月,已开展相关活动216场,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的活动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强化顶层设计,贯通上下联动体系。市委书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亲自谋划工作模式,指导建立工作机制,策划打造集约型项目平台;市委宣传部作为主管部门具体落实,重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政策宣讲大集市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小课堂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为平台抓手,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进村(社区、居)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市精神文明促进中心作为组织依托,构建志愿服务中枢指挥体系,通过“点、派、接、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组织引导统筹全市9支专业志愿服务大队、13支镇综合志愿服务大队及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下沉基层一线,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化移风易俗”等主题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的同时,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同步组织“健康义诊”“文艺惠民”“农技下乡”等“三帮三送”志愿服务;“扶危帮困”“助学支教”“爱心义剪”等“便民惠民”志愿服务;“一台戏”“一场球”等文体志愿服务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巡展等,以多样形式吸引群众参与,让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

(二)整合力量资源,夯实宣讲基础。坚持专业化整合,融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吸纳各镇(区)理论宣讲骨干,将市理论政策宣讲专业志愿服务大队(市级宣讲团)队伍扩增至47人,在强化自身人员力量的同时,有效实现市、镇(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工作衔接,让市级资源更好下沉到基层一线。定期举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不断提升各层级志愿者业务能力水平。同时,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稿件评比大赛,面向全市征集理论宣讲稿件,再由专家集中评审、修改完善,有效提升全市宣讲稿件水平,目前已征集各类型精品宣讲稿件60余篇,并不断增加、优化,实现了常态化为各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提供优质内容支撑。

(三)深入调查研究,优化志愿服务供给。由市精神文明促进中心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调研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场地条件及群众需求,根据各所(站)反馈意见,确定活动举办时间、地点、形式及志愿服务配给状况。例如根据调研结果,群众希望增加的服务类型前三名的分别是农技指导、爱心义诊、安全生产,市精神文明促进中心在项目培育过程中即向这三种类型适当倾斜。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有效实现理论政策宣讲作为“主菜”,个性化项目需求作为“配餐、甜点”,为群众提供一顿“精神文明大餐”。

(四)依托线上平台,优化“点、派、接、评”工作流程。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政策宣讲大集市志愿服务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小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接续开展,琼海市“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文明琼海”客户端,上线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库,细化服务内容,将征集整理出的宣讲稿件动态展出,便于群众和基层所(站)点单。市精神文明促进中心在评估群众需求后,统一调度安排,向各级志愿服务队伍“派单”,并根据群众反馈评价情况,指导服务项目优化调整。在“点、派、接、评”相贯通的工作模式下,不断畅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主脑”线上统筹协调全市基层所(站)阵地管理和精神文明促进中心作为“手足”线下调度“9+13+N”支志愿服务队伍具体实施的有机结合。

三、经验启示

一是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准定位服务内容。深入开展调研论证,让志愿服务“菜单”真正的贴近群众生活,并通过每次活动后的群众反馈,不断进行优化、调整,用真心贴近民心,变“要群众参与”为“群众积极参与”,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落地生根。

二是用好市级服务资源,助力基层能力提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专题培训以及市级志愿服务队伍下沉一线时的“传、帮、带”,并同期打造主要针对村级,带有培训性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小课堂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在送队伍、送活动下基层的同时,组织现场培训,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化工作的指导,实现市、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衔接,有效提升基层志愿者业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能力建设。

三是以项目平台为依托,打造志愿服务中枢指挥体系。通过“点、派、接、评”工作流程,组织引导统筹全市各志愿服务队伍与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形成上下联动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使志愿服务供需之间实现精准对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