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移风易俗——省科技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
发表时间:2023-11-15 来源:海南文明网

一、引言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发言,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1982年写入宪法和党章到1984年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再到1986年首次列入“五年”计划……历届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性工作思路。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将以东方市板桥镇丧俗变迁为例,突出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二、主体内容

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生活中,“红白喜事,娶嫁丧葬”是头等大事,也是开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4个陋习严重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严重阻碍农民安居乐业。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民自治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整治四个陋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图为东方市板桥镇新园村一五保户老人丧礼,2023年10月9日故去)

我省东方市板桥镇共有8个少数民族村庄,总人口约三分之一为少数民族(黎族),仍保留较为原始的风俗风貌。早年,该片地域的黎族人承担着较为沉重的人情往来负担。以“红白喜事”中的白事为例,每逢外家亲属有黑事(当地黎族人通常将外嫁女娘家称为“外家”,将白事称为“黑事”),外嫁女婿要牵头召集自己的亲兄弟,购买鸡鸭鹅猪羊等牲畜以及纸马等祭祀物件,一起前往外嫁女的亲属家祭奠,参加者均要向事主家送上礼金。据多位亲历者反映,该片地域外嫁女婿平均每次黑事花费需准备近2000元,若为外嫁女直系亲属故去,该笔费用可达5000元。一场黑事成了“面子场”,除了故去者的亲属、生前的好友,还有外嫁女婿带来的一群几无关系的远亲,而事主家为招待来客,要大摆宴席,不可避免地造成铺张浪费现象发生。《海南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东方市农村人口人均收入首次破万并保持逐年增长, 2021年仅达18063元。此外受地域、教育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收入普遍偏低,高额的礼金习俗给当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出台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从抓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到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思想,当地的风俗习惯也开始优化变迁。如今,每逢黑事,外嫁女婿不需要再召集自家兄弟,也不用杀羊送肉,只需到场送上礼金,此外若关系较远可以不用参加,而事主家也不用劳神费力地准备几百人的宴席,为双方都缓解了压力,这一变迁在当地获得了一致认同。

三、总结展望

我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五十六个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而不同民族在漫长岁月里保留下来的传统风俗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能够适应经济社会道德法治的发展,而有的已与时代相悖,终究会被时代摒弃。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明确,农民才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治理主客体的统一,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绝非一日之功。就如东方市板桥镇域范围内历经多年演变有了一定进展,但婚俗的不良风气越演越重,并未完全向好发展,而在隔壁的乐东县尖峰镇,丧俗的不良风气远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在创新治理标准上不简单地搞一刀切,要按地域特点、社情民意等微调目标成效和工作方式,让农民从思想上形成自觉,让基层自治从制度上形成规范,让移风易俗从风气上形成氛围;另一方面,在创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上多出成果,用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活动中提升道德水平,将移风易俗的思想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推动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广大乡村地区蔚然成风。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