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要闻聚焦
“感动文昌”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榜样的力量 文明的灯塔
发表时间:2018-9-20 来源:海南日报

总有一种坚守使我们心生温暖,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激励我们勇敢前行。9月19日晚,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暨2018年度文昌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文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一个个平凡的老百姓,却都有着不平凡的感人故事,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之美,如穿云的阳光,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感动文昌”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共文昌市委宣传部、文昌市文明办发起,去年已成功举办首届。活动评选出一批典型人物,如致富不忘回报乡亲的爱心企业家黄春光、为村民谋福利离任时村民联名挽留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德乐、不辞辛劳因公殉职年仅38岁的基层好干部许钟胜、助人为乐不计回报的老党员黄宏昌……他们书写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更在文昌全市掀起一股崇德崇文崇善的风潮,弘扬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此次活动由中共文昌市委、文昌市人民政府、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共文昌市委宣传部、文昌市文明办、南国都市报承办。活动历时半年多,经过推荐报道、读者投票、组委会评审等环节,共评选出邢益佐、林鹏、符阳尧、曾彩汝、张仁奕、韩丽萍、黎行中夫妇、詹道学、邢福浩、薛英炳10位2018年度“感动文昌”十大人物;

  韩荣丰、陈奕喜、陆英扬、林亚妮、牛超南、符莉、符国春、颜海媚、朱南扬、张家儒、何承生何根玉夫妇获“感动文昌”十大人物提名奖;王玉凤、蔡亲鹤、韩俊清、郭义亲、黄桂源、梁美暖、陈文荣云玉凤夫妇、林玉兰当选文昌市2018年度道德模范。

  获奖者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虽然年龄、职业、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中铸就了非凡,在细微处彰显了伟大,用善良与坚守构筑起“道德高地”,让人仰望。

  “感动,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不仅给我家的亲切和温暖,更让我感受到人间有大爱!”当晚,专程赶来观看颁奖典礼的香港文昌社团联会副会长陈礼豪深受感动,他说,要将“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的正能量再传递给香港的乡亲们。 同样来自香港文昌社团联会的符曼说,她是生活在香港的文昌人,平时难得回到家乡,这次有幸聆听到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让她对家乡眷念之情更浓。“这些故事中的主人翁,生活条件未必富裕,文化水平也未见得高,但他们都有着一颗助人为乐回馈社会的爱心,有着发自内心的纯朴善意。相信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人的家乡,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符曼说。

  “我们想通过举办活动,广泛宣传好人好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文昌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在全市营造学习模范、崇尚道德、追求文明的浓厚氛围。”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这样表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航行在大海上,一座座闪耀的灯塔,是前进的方向。

  两年来,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感动人物正充实着社会的内核,匡正社会风气,为文昌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写下注脚。让感动延续,让道德闪光,这动力在造就着变化,让道德之风吹进大街小巷。

0.jpg

邢益佐

  邢益佐

  医者仁心

  一生惠益于生命

  邢益佐,原是文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7年3月确诊患胃癌晚期,那一年,他做了胃切除手术,每个月化疗。可是,尽管疾病缠身,他仍不舍得放下手头的工作。

  在妻子李云江眼中,邢益佐是一个“不顾家”的人。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期间,邢益佐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当时,文昌罗豆农场因海水倒灌近30个村庄受淹,台风带来的积水虽退去,但露出地面的淤泥和垃圾,让灾后防疫消杀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那段时间,邢益佐和他的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工作。邢益佐每天早出晚归,穿行在文城、罗豆等地村庄指导消杀工作。10多天里,他走遍29个受灾村庄,每个村庄一天少则走四五趟、多则走六七趟。受到烈日的暴晒,他的皮肤脱了皮,脸变得黝黑,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渔民”主任。

  “我虽然得了癌症,但一定要保持乐观、平常的心态,在生命的最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这是邢益佐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1.jpg

 林鹏 

林鹏

  扶危济困

  生而为人行大义

  今年47岁的林鹏,是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20多年前,他靠东拼西凑来的1万多元开始养鸡。如今,传味文昌鸡年产值2.24亿元,不仅带动当地农户养殖增收2200万元,而且让161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路。

  对于有劳动能力、有养殖场地的贫困户,传味文昌鸡积极培育他们成为养殖户,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加以扶持。没有劳动能力,或是没有养殖场地的,则想办法让有劳动力出力,有养殖场地出场地,合作发展。不仅如此,传味文昌鸡公司还通过和银行合作,帮助部分贫困户担保贷款入股分红,利息由公司承担,政府给予贫困户的贴息款则全额返还贫困户。

  通过这些方式,林鹏的传味公司已联结帮扶贫困户160多户,惠及贫困人口750多人,户均年收益可达6万元以上。此外,传味公司还热心公益事业。

2.jpg

符阳尧

  符阳尧

  退而不休

  一抹阳光照初心

  今年76岁的符阳尧,原是文昌市昌洒镇华侨小学校长,2001年退休至今,身兼华侨小学校董事会董事、符克烈士纪念馆义务讲解员、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职,身体力行,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余热。

  担任校长期间,符阳尧把学校当家,致力于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动群众捐款扩建校区等。他省吃俭用,热衷于资助贫困孩子读书。华侨小学的教师偏于年轻化,缺少教学经验,符阳尧就每周抽出一两天时间回到学校,给老师们传授教学经验,给学生们上课。

  担任昌洒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来,符阳尧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也让自己在退休后发挥了余热。“虽然退休了,但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自己还有能力、有理想、有信念,干到走不动为止吧!”他说。

3.jpg

曾彩汝

  曾彩汝

  坚忍持家

  虽为女子志亦刚

  54岁的曾彩汝,是会文镇阳光村大有四村村民小组人。2008年7月,曾彩汝的丈夫脑出血引发中风,双腿发软走不了路,她不离不弃,除了悉心照顾,还绞尽脑汁帮丈夫自制锻炼器材,每天下午帮他做康复训练,让丈夫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转。“你不能走路没关系,我来当你的双腿,你想做什么,我就扶你去做。”她的一句话让丈夫感动落泪。

  不幸,2013年,年迈的婆婆患眼疾双目失明,照顾婆婆的重担又压到她的肩上。但是不管多累,她都会挤出时间陪婆婆聊天,不让老人寂寞。

  作为村委会计生员,曾彩汝对工作兢兢业业,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2016年一天,台风来袭时,她挨家挨户转移孤寡老人和病弱的村民。2017年10月,曾彩汝在送报表去文昌市计生委的路上遭遇车祸受伤,在家疗养期间,她不忘参与计生工作。因为勤快能干,每年她都被镇政府评为“优秀计生员”。

4.jpg

张仁奕

  张仁奕

  有仁有义

  甘撒仁义遍人间

  文城镇后坡村村民张仁奕是一名卖猪肉的商贩,生活朴素,却坚持做善事。

  每天凌晨四点,靠贩卖猪肉为生的张仁奕就会出现在菜市场,但闲暇之余,他常常骑三轮车穿梭于村子和菜市场之间,一旦知道有谁遇到困难,他都会尽力帮扶。他自己种的南瓜、玉米等蔬菜,也经常送给光荣院的孤寡老人和孤儿。

  后坡村没建文明生态村之前,村里通往城里的土路经常积水、坑坑洼洼,张仁奕就出资并联系司机运土石进行填补。每年春节,他给自家准备年货的同时,也给村里的五保户、残疾户准备年货。路上看到老人摔倒或遇见别人出了车祸,他总是主动上前救助,有人劝他当心点,他总会说:“我不能见死不救。”

  他热衷助学,每年都会资助几名贫困学子读书;他还出资5000多元购买40台大吊扇赠给南阳中心小学,让孩子们大热天在凉爽的教室里上课;他购买价值5000多元的16套课桌椅赠给文城逸夫小学,购买20套价值8000多元的课桌椅赠给文城镇乐群小学。

5.jpg

韩丽萍

  韩丽萍

  孝思不匮

  一生一世母女情

  75岁老党员韩丽萍,是冯坡镇白茅村人。2016年初,106岁的英婆因中风瘫痪,韩丽萍每天早上起来帮老人换纸尿裤、洗衣洗被、擦身体,一日三餐送到床前。每逢英婆过生日,她还会买生日蛋糕。

  去年初,韩丽萍的小儿子被诊断为脑瘤,瘫痪在床,丈夫也因中风卧床不起,她既照顾儿子和丈夫,又照顾英婆,忙里忙外,有一回因太累晕倒在厨房里。那段时间,韩丽萍瘦成皮包骨,但她照顾老人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

  除了照顾家人,30多年来,韩丽萍还义务照顾村里的多位老人,时间最长的一位,她照顾了整整8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身有残疾的孤寡老人,看似简单,却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韩丽萍的善举让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受之影响,村里形成了敬老爱邻的文明之风。

6.jpg

黎行中夫妇

  黎行中夫妇

  相濡以沫

  患难夫妻见真情

  黎行中是公坡镇水北村委会崀头北村的贫困户,家中有两位残疾的妹妹、103岁的奶奶和80多岁的父母,儿子前几年不幸去世,小女儿今年在公坡中心学校读初一。

  平时,全家人的生活主要靠黎行中和妻子种植瓜菜和打零工维持。尽管十分艰难,但他们对家人始终悉心照料,不离不弃。

  黎行中两位妹妹手脚畸形,身材矮小,因为无法走路,她们长年待在屋里,也不会说话,看到有人来,只能笑着发出“啊啊”的叫声。每天,黎行中和妻子都是端着饭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她们吃。妹妹生病了,黎行中夫妇会及时背她们去医院治疗。

  作为贫困户,他们已享受教育、医疗、住房、资金、生活保障和生产等6项扶贫政策帮扶。“政府帮扶盖了新房,送养的母牛已产仔,3200元生产资料帮扶费已买化肥和种苗种植瓜菜,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言谈中,黎行中十分乐观。

7.jpg

詹道学

  詹道学

  舐犊情深

  爱意流转记心田

  文城镇“华昌园美食城”,一位英俊小伙正给客人端茶。这个小伙子是聋哑人,10多年前,他还是一名身体瘦弱、衣着破烂的流浪儿,幸而得到店主詹道学的收留,并像儿子一样抚养成人。

  詹道学与这个男孩结缘是在2010年4月。当时,詹道学的茶店开张才几天。一天,一个小男孩来到店里,东张西望,不懂讲话,只会用手比划,詹道学看着可怜,当即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如今,小男孩长成了憨厚懂事的小伙,也懂得感恩,詹道学和妻子对他更加疼爱。每年春节,他都带这个“哑儿子”回老家过年。

  去年,詹道学在老家建了一栋楼房,宽敞明亮,其中留了一间给“哑儿子”做婚房。“这孩子不会说话,从小被父母抛弃,身世令人心酸。希望他能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好好过日子。”詹道学说。

8.jpg

邢福浩

邢福浩

  乐善好施

  甘为乡村立灯塔

  当人们都奔向城市时,邢福浩却选择了乡村。2004年退休后的邢福浩,从海口搬回了文昌东阁镇美柳村。当时,常年无人居住的祖屋杂草已齐腰。但谁也没想到,他把祖屋改造成了一间书屋,供村里的孩子读书玩耍。

  为活跃乡村文化氛围,他自掏腰包为村民修筑活动场地、设立奖学金资助村里读书娃。有时,他还逐字逐句地教授《弟子规》。

  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邢福浩把祖屋布置成了教室的模样,更醒目的是,邢福浩在墙上写下了一句承诺:凡是美柳籍在美柳、宝芳小学读书考上文昌中学者,奖励2000元。

  此外,他还资助村民建房,自掏腰包买槟榔苗、鸡鸭苗等,鼓励村民发展生产。

  为资助更多村里孩子读书,邢福浩计划成立百合斋基金会,着力提升乡村文化氛围,为乡村家庭培养人才。

9.jpg

薛英炳

  薛英炳

  薪火相传

  学子心中老先生

  文昌市教育局原局长薛英炳是龙楼镇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任乡镇领导时,就曾筹建文昌市第一个教师村,龙楼的教育事业从此走在全市乃至全省乡镇的前列。

  1996年开始,薛英炳任文昌市教育局局长,他特别重视学校的均衡发展,关注困难群体,改造薄弱学校,创办聋哑学校、孤儿学校,发动社会捐资助学。

  2011年退休,薛英炳发动乡贤和企业家,捐资300多万元成立了文昌龙楼镇教育慈善会,此后又四处“化缘”,发动亲朋好友等参与公益,共筹集到善款650多万元用于助学。受薛英炳影响,以市、镇、村,甚至以姓氏宗祠为单位的教育慈善会在文昌市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截至目前,文昌全市有各类教育福利慈善会88个,累计捐款金额10586.14万元,累计捐款人数27364人次。(本版策划/李菲 黄良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