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市县传真
海南三沙“增绿护蓝”
发表时间:2019-7-24 来源:新华社

   一个个被葱茏绿色覆盖的岛礁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南海上,这是中国最南端的海上城市——三沙市。设市7年来,三沙坚定生态环保优先,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岛更绿了,海更蓝了,人与自然、城市与海洋和谐共处。

   “三沙设市后出台的第一份文件、开工的第一个项目,都跟生态环保有关。”已有30年“岛龄”的永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冯明芳说。

   永兴岛污水处理和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转运工程是三沙设市后启动的第一个项目,由垃圾收集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和海水淡化及配套管网工程等三部分组成,每日可淡化海水1000吨、处理污水1800立方米、处理垃圾20吨。

   永兴岛污水处理厂技术员潘高介绍,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岛上绿化浇灌和建筑施工,完全有能力做到污水不入海。

   “以前岛上垃圾基本靠就地填埋,设市以来,市政府将‘垃圾难题’放在施政首位,通过‘可回收物外运资源化’和‘有机物岛内资源化’相结合的处理模式达到环保目标。”三沙市环卫站站长潘海鹉说。

   早在2016年,永兴岛就已实现垃圾精细化分类回收处理。居民按照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七类分别投放到收集桶,大件垃圾则由环保中心上门收取。

   “市政府从基层推广垃圾分类设施和理念,让每一位岛民都参与环境保护。”永兴社区环卫工符懋壮说,每周五是“爱岛日”,这天所有的人都会自觉出门清扫卫生,环卫工作更轻松了。

   2018年,三沙市颁布禁塑令,社区定期发放一定数量的可降解垃圾袋,进一步推动岛上生态环境绿色健康发展。目前,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转运站、海水淡化站、海洋生物和文物保护站、海洋环境监测站等“五小站”项目建设已实现全覆盖。

  这是西沙永乐群岛的甘泉岛附近的海面(2017年4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

  这是位于西沙永乐群岛的晋卿岛(2017年4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

   每年6月,红脚鲣鸟、大凤头燕鸥和黑枕燕鸥等海鸟陆续飞至三沙市七连屿的西沙洲产卵,漫天白羽掠影,各种鸣叫声像一支协奏曲,响彻这片海上绿洲。

   “渔民们都说‘海鸟不落西沙洲’,现在简直是海鸟的天堂。”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说,以前一上岛,白茫茫的一片,一棵遮阴的树都没有,被太阳晒晃得睁不开眼睛。

   “496天,投入人力17860人次,1000吨位的船舶40航次,共种植17个品种138050株,绿化面积138096.42平方米。”在西沙洲岛中心位置立着的一块纪念碑,记录了这组简单的数字。然而数字背后的故事却没那么简单。

   要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风灾旱灾频发的沙石荒地上重建生态环境谈何容易。高温、高盐、高辐射,一棵苗、一抔土都要从海南本岛运来,浇树的水也成问题。

   “大船换小船,小船换小舢板,树苗都是人扛肩挑下水拉上岛。”王春说,市政府还在各个岛礁陆续安装海水淡化设备、雨水收集池系统、水泵等,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对岛礁植被进行管护。

   截至目前,三沙各岛礁已累积种植苗木300多万株,成活率95%以上,部分岛礁绿化率超过90%。

   岛上种树,海底也种珊瑚。近年来,三沙加强珊瑚礁人工修复,在赵述岛南侧的退化珊瑚礁区和晋卿岛西北侧的珊瑚礁上进行珊瑚礁生态示范修复,在永乐海域的全富岛北侧海沟繁殖栽培珊瑚1万株、累计珊瑚种类32种。

   岛绿了、海蓝了,海鸟、海龟都回来了,在北岛海龟保护基地,上岸产卵的海龟从2014年的52窝增加到现在的近200窝。

   “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和景区、花园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各岛礁,三沙离最美海上城市的目标更近了。”冯明芳说。(严钰景 罗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