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海口解放路:昔日商圈“人气王” 不变的热门打卡地
发表时间:2019-9-20 来源:南国都市报

0.jpg

解放路上的路标成人们经常“打卡”的点。    记者 王天宇 摄

1.jpg

上世纪50年代海口九小只有2层小楼。(校方供图)

2.jpg

如今海口九小已扩建成6层大楼。记者 王天宇 摄

3.jpg

1976年,百货大楼是当时海口最大商场。(资料图)

4.jpg

如今百货大楼周边不少新商圈崛起。    记者 王天宇 摄


开篇语
  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幸福生活的源泉……新时代的声音与图景镶嵌在全国各地一条条解放路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我家住在解放路》全国热播。海口、三亚、儋州、东方等很多城市中,也都有解放路,而且,家住解放路的居民对时代变迁、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以及交通状况改善等方面的感悟似乎更加深刻,他们也都想讲一讲自己与解放路之间那些难忘的故事。他们口中的解放路,是否能唤醒你相同的记忆?

  南国都市报今起推出《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报道,在重要的时代节点,通过一条条“解放路”的变迁传播新时代的声音,通过生活在解放路的各地群众的生活感悟,致敬新时代奋斗者、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海口解放路原为“永乐街”,1953年,永乐街打通博爱路,扩建为解放路。之后,解放路向西伸展,填塘建街,分为解放东、解放西两路。这一带,曾是海口市最热闹的街区。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海口人一直习惯于到解放路品美食、买服装、买图书,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在解放路上学的孩子令人羡慕,在解放路居住的人相当有优越感。解放路给人们留下了太多记忆,使它散发出不同于其他街路的气质。

  前世今生

  工人文化宫原址

  从演出展览场所到现代商业广场

  说起解放西路上的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家住海口竹林社区的70岁老人陈名杰记忆犹新。

  “那是一栋5层建筑,‘海口市工人文化宫’的几个红色大字,在白色的外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陈名杰说,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建设于解放初期,建成后,成了海口人茶余饭后的栖息地,那里不但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工人文化宫里还定期表演琼剧、粤剧、杂技等。工人文化宫里的溜冰场和篮球场每天吸引很多年轻人。“那时下工后,我也会去那里听听琼剧。”陈名杰老人说。

  海口市工人文化宫从解放初期建成到2010年,历经了近60年风雨,由于经久失修、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逐渐淘汰。如今,原址上已经拔地而起一座高楼,建成现代化商业广场。省图书馆、省歌舞剧院等大型文化场所陆续落成,惠民演出接连不断,海口人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日新月异

  海口九小

  从教学条件简陋的小学校

  到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海口解放路上有一所年代久远的小学——海口市第九小学,创办于1945年,迄今有70多年历史,住在附近的海口人大多是在九小读的小学。

  “每次路过九小,从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总能带给我很多感慨。”40岁的刘先生小学就是在九小度过的,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学校教室简陋,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比较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教学环境也在不断改变。

  海口九小办公室主任符立贤说,起初学校楼房只有两层教学楼,如今扩建为可以容纳1800名学生的六层教学楼,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变,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资源优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

  更新换代

  海口百货大楼

  昔日海口商圈人气王“退位”

  周边新商圈后来居上

  行走在海口解放西路上,海口百货大楼仍然屹立在此,和往日相比,这里已经不如以前喧闹。

  海口百货大楼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是海口第一家百货大楼,也是当时海口规模最大的商场,一度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并形成早期的解放路商业圈。

  “那时海口的建筑物都比较低,海口百货大楼不但比其他建筑高,还很气派。”家住解放西路的陈晓女士说,这里是海口形成最早的商圈,百货大楼里日用百货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随着周边新的地标商圈涌现、扩张,海口人购物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如大润发、家乐福等很多大型超市密布于各个社区,商业区功能越来越齐全,百货大楼已不再是人们购物的唯一选择。海口百货大楼人气日渐退去,新商圈后来居上,城市前进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歇。

  春光摄影室

  流水的顾客铁打的摄影师

  子已承父业 他还没退休

  在海口解放东路驻守着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摄影室——春光摄影室。摄影室老板是74岁的老人邓其进,他年轻时在照相馆当学徒,学习摄影、铅墨、人像放大等技艺。上世纪80年代,海口市服务公司改制后,他同爱人周女士将照相馆盘下当起了“掌柜”。2004年,智能摄影器材普及,老照相馆受到冲击,儿子小邓接管。

  “住在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这个摄影室,从孩子的满月照到参加工作的一寸证件照,从老式婚纱照到时装艺术照,我都是在这里拍的。”市民陈有民说,这个摄影室记录着他的成长印记。

  多年来,邓其进作为相馆摄影师的角色一直未变。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相片的变革,从免冠照到婚纱照、艺术照等业务扩展,这家老字号摄影室的故事仍在继续。(记者 王天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