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秀海社区工作者吴达程:是专管员 更是“家人”—海南文明网
海口秀海社区工作者吴达程:是专管员 更是“家人”
发表时间:2022-11-7 来源:南国都市报

0.jpg

吴达程

1.jpg

吴达程与韩阿婆

今年4月,吴达程送别偏瘫十年的父亲。这十年里,吴达程和姐姐、母亲一起,照顾父亲,为他擦身,喂他吃饭,直到父亲安静地卧在房间里,走完这一生。

  事实上,吴达程与父亲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家人”这个词,在吴达程看来,从来也不仅仅依靠血缘来维系,对父亲如此,对社区的46位残疾街坊也是如此。

  属于海口市秀英区秀海社区的46位残疾街坊,是秀海社区残疾专管员吴达程每天的工作重心。住在建新街一巷的韩阿婆、在医院工作的琴姐,她们的年龄不同、收入不同,残疾程度也不同,她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可是在吴达程的心里,她们都是同样需要帮助的街坊,都是值得拿出时间、用心关爱的特殊“家人”。

  藏在表格里的关爱

  吴达程第一次见到爱容阿姨,是几年前的一个上午,他为爱容阿姨的丈夫庆清叔办理新的残疾补助申请。庆清叔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只能由爱容阿姨代为送交材料。

  吴达程后来才知道,庆清叔失明之后,夫妻俩搬回老家村子居住。为了送交这份材料,爱容阿姨需要倒几趟车,来回两个多小时的路程。

  人户分离,并不是个例。“整个秀海社区共有46位残疾街坊,其中10位街坊已经在外地居住,但是户口还在秀海社区。”2014年,吴达程成为秀海社区残疾专管员,日复一日与残疾街坊的接触中,他渐渐明白各项残疾补助的重要性。

  几年前,在吴达程的帮助下,患有智力残疾的小恒领取残疾学生专项补助,进入特殊教育机构就读。

  除了残疾学生专项补助,还有残疾困难家庭补助、重度精神残疾补助等专项补助。每一项补助,都需要家属携带材料到社区办理。

  每一次,爱容阿姨风尘仆仆地赶来,嘴上虽不说辛苦,但吴达程看在眼里,心中百感交集:面对这10位不住在社区的残疾街坊,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吴达程的大学专业是会计学,做起电子表格轻车熟路的他,把46位残疾街坊的纸质材料全部输入电脑,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材料电子化。

  爱容阿姨再也不必为了一般补助的申请来回奔波,10位居住在外地的残疾街坊,以及这背后的10个家庭,省去了路程和精力。

  然而,吴达程的工作变多了。相关的材料每年都得更新,吴达程只能一次次家访、一次次录入,把相关政策背得滚瓜烂熟,就连秀海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林梅也竖起大拇指:“社区残疾街坊补助政策这方面,大家都得请教吴达程。”

  46位特殊“家人”

  2019年的中秋节,吴达程挨家挨户给残疾街坊送月饼。80多岁的德兰阿婆笑着接过月饼,小声地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帮她申请一台带有坐便器的轮椅?

  一台带有坐便器的轮椅并不便宜。德兰阿婆行动不便,每次大小便,都得依靠家人帮忙。从轮椅上抬起来,抬到坐便器上,每次都是一番折腾,家人辛苦,德兰阿婆更辛苦。

  吴达程点了点头,记在心里。考虑到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求,每批次器材的申请时间比较灵活,并不定期。吴达程每隔几天联系街道办、残联等单位,最终确定申请轮椅的手续和时间。几个月之后,德兰阿婆收到一台带有坐便器的轮椅。

  从那时起,每次家访,德兰阿婆总要向吴达程展示这台轮椅,感谢他解决一个大烦恼。

  “就像家人一样,互相帮助。”琴姐常常询问吴达程,工作上需不需要特殊群体帮忙?去年,秀海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陪着吴达程忙前忙后的,是琴姐,是46位残疾街坊和他们的家人们。

  吴达程想谢谢大家,街坊们却笑着说,都是一家人,何必这么客气。“家人”的概念从来不用血缘来界定——这是吴达程可以确定的事,只要互相关爱,就能成为家人。

  照顾家人温暖邻里

  最初只是为了找一份时间相对自由的工作,好让吴达程可以分出时间制作模型——这是他的业余爱好,最高月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千元,远远高于残疾专管员的工资。

  可是8年之后,35岁的吴达程早已没有制作模型的时间。模型零件被束之高阁,落满了灰,桌面上,残疾街坊的资料文件取而代之,心里想的也不再是某个零件的拼装方法,而是什么时候该为街坊们申请补助、哪位街坊还需要器材、下次该去谁家家访……

  吴达程的姐姐是一位残疾人,左眼失明。8年前,正是得益于一项照顾残疾家庭的政策,吴达程成为秀海社区的残疾专管员。

  2012年,吴达程的父亲出现中风,导致左侧身体偏瘫。2016年,父亲二次中风,生活彻底无法自理。吴达程的母亲患有腰部疾病,照顾二老的重任,落在吴达程和姐姐身上,而视力障碍的姐姐同样需要关心。

  儿时的吴达程,是一位“网瘾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父亲软硬兼施,终于把他从网吧牵出来,牵回学校,牵进大学。

  成为残疾专管员之后,无论帮助了多少残疾街坊,吴达程也很少从父亲那里得到赞许。表扬很少,督促很多,父亲总是对他说:“做一个不偏不倚的人。”

  父亲的变化,大概从去年冬天开始,吴达程渐渐发现,父亲变得不爱活动,总是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说话很慢,动作很慢,整个人都变得很迟缓。

  吴达程陪着父亲说话,擦身时讲工作上的事,喂饭时讲点社区见闻。父亲只是默默听着,静静看着吴达程。这目光直到今年4月,父亲慢慢合上双眼。

  街坊们都夸吴达程是孝子。事实上,吴达程和父亲、母亲、姐姐都没有直接血缘关系。35年前,刚出生不久的吴达程,被抱养到这户人家。

  他的身世在家里从不是禁忌,吴达程从小就知道,他的生父生母另在别处。“在我心里,这个家就是我唯一的家。”

  同住在建新街一巷,87岁的韩阿婆看着吴达程长大。2019年,韩阿婆突发脑梗,从此卧床不起。每次上下班途中,吴达程总要去看看韩阿婆。

  每次见面,韩阿婆叫他“阿程”,琴姐叫他“小吴”,小恒叫他“吴叔叔”,爱容阿姨还是一个劲地说“谢谢”。德兰阿婆不在了,她和吴达程的父亲一样,活在他的记忆里,每次想起他们,都能想到那些温暖的事情。

  那些温暖的事,无关肢体的健全,无关活动能力,只关乎一颗温暖的心。为这个“家”,增添更多温馨。(记者 贺立樊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