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红色家风|张云逸的一封家书 诉说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海南文明网
海南红色家风|张云逸的一封家书 诉说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发表时间:2021-9-29 来源:海南文明网

编者按:

一封家书,纸短情长。它记录了一段段革命事迹,蕴含了一颗颗赤子初心,也彰显了一片家国情怀!海南省文明办联合人民网海南频道推出“海南红色家风”专栏,邀您一起与海南知名作家共同穿越时空隧道,与先烈们展开心灵对话,感受浓厚炽烈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该信件由海南省档案馆珍藏

远之同志,你的8月25日来信已收到了。

现在参加工作进到社会里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实际状况是好的。但你尚年轻,需要学习普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种专门业务,将来对新社会的贡献更好一些。我托廖秘书探听一下,上海有许多学校(俄文摄影均有),你能来沪面谈再定。关于结婚问题,我已写信给何伟同志,请组织上决定,如组织同意了,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了。我请何同志送你俩来上海学习,你俩以为如何 ?我们的行程——现在上海,冬天回广东或者杭州尚未定,现已向中央请假一年休养,暂不能回广西工作。

姐姐及阿女等好吗?琤璜玮诸弟有信给你吗?他们近状(况)如何?小广东尚好,但有时患感冒发热,在此已发过两次了。不谈了,问你们好!

你的父母亲字

九月十四日

图片拍摄于档案馆

以遂初志,而尽己责

——读张云逸大将之家书有感

——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唐彦

我面前的这封信是张云逸大将的一封极为普通的家书。

张云逸,1892年出生于文昌市上僚村。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和邓小平同志一起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新中国成立后,将军以满腔热血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始终牵挂社会发展、人民福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此信开篇称呼“同志”,令人一愣。后查阅方知,将军在写给子女的诸多家书中,基本都以“同志”开头。为此,将军给孩子们做过专门的解释:“我们都是党员,党内平等,就是同志了!”从“同志”的称呼,可以看出老一辈革命家对子女既慈爱又严格。疼爱子女,决不溺爱;严格要求,细微做起。同时,也可以看出将军的家国情怀——自觉地把生命及家庭与国家和民族紧紧相联。

收信人张远之是将军长子,1928年出生于广州,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九岁那年才见到父亲,十岁时便穿上军装参加了革命,跟着部队南征北战。而后一次偶然的时机,跟张爱萍将军学到了拍照技术。1949年,21岁的张远之跟着部队征战到了广西。次年,从部队退役,便在《广西日报》做了专职的摄影记者。他用苏联产的一架老相机,拍摄下许多广西建设的珍贵镜头。

信中,将军让张远之到上海学习。当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此时,亟需各类人才。于是,国家号召部队和机关干部进到各类学校,学习普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种专门业务(这便是新中国第一批调干生)。

当国家号召调干生学习自然科学文化知识时,将军知道,儿子远之生为革命者的后人,从小颠沛流离,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学习——没有文化知识,又怎么能够为新中国建设出力呢?于是,将军鼓励儿子响应号召,到上海“学习普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种专门业务”,以便“将来对新社会的贡献更好一些”。张远之也没有辜负将军期望,在学校里刻苦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并考上了上海交大,后来,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对于儿子的婚事,从“请组织上决定,如组织同意了,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了。”可以看出,将军的开明和豁达,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忠诚与信赖的同时,又保留着对孩子们的尊重。对于儿子的结婚对象,张云逸将军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门第观念以及过多的干涉,这胸襟实在是令人叹服。

信的结尾,将军谈及了自己的行程,以及对其他家人的挂念。“姐姐及阿女等好吗?琤璜玮诸弟有信给你吗?他们近况如何?”信件中提到的这几个人分别是张云逸的姐姐和侄子,他们当时的生活过的并不如意,张云逸将军总是惦念着他们,也会时常接济。他对亲人的怜悯和帮助是真实落地的,如果用一个词语去形容将军的话,我想一定是铁血柔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将军既可挥刀跃马驰骋疆场,也可血肉之躯儿女情长;既对家人要求严格,也对家人关怀备至。寥寥数语,慈爱与威严,跃然纸上!

张云逸将军展示了作为革命先烈“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榜样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英贤虽逝,精神犹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