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图说文明
一路“追花”到海南
发表时间:2018-3-26 来源:海南日报

他们每年带着蜂箱迁徙两万多公里,辗转大半个中国采花蜜

一路“追花”到海南

三月,在海口市石山镇野外的荔枝树上,勤劳的蜜蜂在忙着采花蜜,树下是蜂农忙着采蜂蜜的辛劳身影,两者相得益彰。

700多个蜂箱在地上摆放整齐,蜂农们准备收蜜。

宫志国(右三)与他的家人及伙伴在海口市石山镇的野荔枝地里采蜂蜜的间隙。

可移动的便捷太阳能充电板,能给他们的辗转采蜜生活,提供很多用电上的便利。

今年竞相盛开的荔枝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蜂农,宫志国是其中之一。

携手奔波二十年,宫志国与妻子在一起采蜜,配合默契。

宫志国的妻子在刮去蜂箱上的蜂蜡。

蜂农们刚采到的新鲜蜂蜜。

常年奔波在外,宫志国一家已经习惯生活在用铁皮搭成的移动的“家”里。

宫志国等蜂农在海口市石山镇茂盛的野荔枝地里采蜂蜜(航拍图)。

  这是甜蜜的工作,追逐花季,收获琼浆;这也是辛苦的工作,迁徙两万多公里,辗转大半个中国——这就是职业养蜂人,又被称为“追花人”,一份掺杂着苦与乐的特殊职业。

  3月,海口羊山地区的荔枝花开了,漫山遍野花香,农家蜂箱花蜜开始溢流。竞相盛开的荔枝花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职业“追花人”,其中就包括已连续10年来海口采蜜的宫志国、宫利文父子俩。

  今年48岁的宫志国是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人。因老家只有椴树一种蜜源,为了采到更多的蜜,28岁那年他带着妻子开始了走南闯北的“追花”生活。10年前,16岁的儿子宫利文也跟着父亲走上“追花”路。

  走遍中国

  20年的奔波迁徙,宫志国的脑海里,早已印刻下了一张清晰的“追花”时间表: 12月,来到海南临高,利用南瓜花进行蜜蜂繁殖;来年3月,海口羊山地区的荔枝花就开了,这里出产中国最顶级的荔枝蜜;4月,要马不停蹄离开海南,还能赶上广东、广西的荔枝花;5月和6月,朝西北走,到秦岭一带,那里长满了高大粗壮的洋槐;7月,就回东北老家了,但也不能歇着,那正是椴花盛开的季节;8月,启程前往内蒙古,粉红的荞麦花开得正旺;接着就要南下,9月的秋天里,湖南、湖北的五倍子花开得漫山遍野……等花败了,又要折回广东。

  白天蜜蜂离巢采蜜,所以每次搬家迁徙只能在夜间进行。宫志国每次都是雇3辆大货车,用担子把700箱蜂和所有家当挑上车。一昼夜,就到了500公里外的地方。

  3月中旬,记者在石山镇的荔枝林里遇到宫志国时,一家人正在割蜜。700多个蜂箱在地上摆放整齐,蜜蜂进进出出忙着采蜜。戴上蜂帽,打开蜂箱,先用香熏一熏,把蜜蜂熏出来,然后小心地把一页页蜂篦抽出来。篦子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蜂,抖几下,用刷子把蜂赶下来,把篦子放到采蜜机上转两圈,机器里就满是金黄浓稠的蜜汁。

  熟能生巧

  “怕不怕被蜂蜇?”宫志国笑着答,养蜂人几乎每天都要被蜇,早已稀松平常,痛一下就过去了,“蜂毒对身体很有好处,养蜂人都是最长寿的,就是因为我们越蜇越健康”。

  宫利文很佩服父辈的养蜂手艺,感叹自己火候不到家。他说,父亲在树林里瞅两眼,就知道哪里的蜜最好。简单一个抖篦子的动作,父亲一次就能把蜂全部抖掉,但自己几次都不行,“这就是力道问题。”

  即使面对养蜂这项传统行业,年轻人也总有自己的新奇想法。“90后”的宫利文认为应该借助科技手段来养蜂,最近正琢磨买个无人机,“在森林采蜜,树都很高,看不清花。用无人机拍摄的话,可以提前看到花的分布。”

  白天一家人忙着摇蜜,晚上再把蜂蜡捡在一起,用火慢慢熬出蜂胶。宫志国还随身带了3块太阳能充电板,可以点灯和给手机充电。晚上一家人还能坐在一起看会儿电视,这是一天中少有的轻松时刻。

  逐“花”而居听上去诗情画意,但其中的辛苦只有蜂农自己知道。一旦刮风下雨,花期提早结束,就是蜂农们最发愁的时候。宫利文说,印象中最惨的一年,是从东北老家出来,一路都是阴雨、台风天气。“整整一年摇蜜机就没动过!”天气不好,不仅没有收入,每天还要用白糖喂养蜜蜂,路上的汽油、吃喝都是消耗。

  走到哪里,“追花人”都会带上帐篷,一顶帐篷维系着关于家的一切。

  宫志国的“帐篷”是铁皮搭成的。走进去,地面就是裸露的红土,杂草丛生。中间摆着双人床和木桌,还有电视、冰箱,左边角落里摆着煤气罐,锅碗瓢盆和调料应有尽有。“帐篷”里不仅夏热冬冷,遇到下大雨,住所的安全也成问题。

  新生力量

  连续10年来海口采蜜,宫志国已跟当地人很熟络,今年还有果农主动腾出闲置房屋给他们住。但他只让儿子、儿媳和两个徒弟去房里住,自己和妻子仍然住在离蜂箱最近的“帐篷”里。“蜜蜂是我们的命根子。晚上要是蜜蜂中毒,它们会嗡嗡叫,在篷里我就能听见。”

  让妻子李秀萍高兴的是,果农提供的房子还能免费冲澡。这么多年,李秀萍都是晚上在水井边、帐篷里,烧壶热水洗澡。如今,儿媳也一同上路采蜜,年轻人受不了,洗澡都是到镇上开钟点房。

  生活上的艰苦还能克服,最难捱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从儿子7岁起,夫妻俩就常年奔波在外,连过年也不回家。宫志国说:“那时只能每天找公共电话打回家,后来才有了手机,他妈妈经常打着电话就哭了起来。”

  如今,儿子、儿媳也加入了采蜜的队伍,一家人终于可以天天见面,宫志国心里却仍不愿意。“虽然养蜂比在家种地挣得多,但真的很辛苦,我不想让他重复我的人生。”

  但宫利文对目前的生活还挺满意,他觉得蜂农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走南闯北中也能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相对于父母的节俭,年轻人会尽量让日子过得舒坦些。宫利文舍得买张打折飞机票,飞回老家过年。“追花”路上,也会带上电脑,晚上玩游戏、看电影,跟东北的朋友视频聊天,日子没有父母当年那么清苦。

  辛苦多年,这项“甜蜜事业”也给宫志国一家不错的回报:在同行中已小有规模,去年买了车,给儿子娶了媳妇,还在县城买了房。“再干两年,我们夫妻俩就准备回家养老,带带孙子,陪陪父母,享受晚年生活。” 宫志国说,对于他,这就是最甜蜜的幸福生活。(文\计思佳 图\张杰)

相关新闻
【文明生态】五源河湿地公园首现“最美小鸟”蜂虎

蜂虎是一种珍稀鸟类,每年都会来海南繁殖,此前多在海口金沙湾一带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