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快讯
昌江开设玉石雕刻专业 推动黎族传统文化进校园
发表时间:2018-8-17 来源:海南日报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昌江玉资源,黎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昌江立足“山海黎乡”的独特优势,实施教育移民工程,让偏远山区的贫困学子进城读书,迈出改变命运的第一步;此外,昌江有关部门致力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守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为了更好地谋划发展昌江玉产业,昌江还相继引进国家级、省级大师悉心指导当地职校培养玉石雕刻专业人才,开展玉石雕刻特色教学。

潜心育桃李,金秋结硕果。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昌江探索的特色办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也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教育移民 4000多名山区孩子进城读书

“我收到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了。”8月14日上午,七叉镇大仍村的高三毕业生陈锋良来到村委会办公楼,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的指导下,逐一核对贫困户的档案信息并录入电脑。闲聊时,作为暑期志愿者的他开心地向驻村第一书记孙业海“报喜”。

陈锋良所在的大仍村属于偏远山区村庄,以前连着几年也难考上一名大学生。2006年昌江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以来,村中许多孩子去了县城的优质学校就读,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2006年至今,大仍村先后有40多人考上大专、本科院校。

昌江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昌江累计将4000多名家在偏远地区的学生转移至县城上中学;与此同时,昌江积极把教育移民与发展职业教育衔接起来,通过引导、帮扶一部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

 为了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昌江投入资金让这些教育移民学生享受多重优惠。他们入学、在学校吃住基本免费,每月还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金。从2015年起,昌江将教育移民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提升至小学生每人每年39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4400元。

昌江副县长陈光华介绍,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不仅能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优秀人才,也为贫困偏远地区尽早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产学结合 培养玉石雕刻人才

8月7日,位于石碌镇的昌江玉艺术馆绘画室,来自昌江职业教育中心的数十名学生端坐在画架前,专注地练习花鸟、瑞兽素描。绘画室一侧的玉石雕刻室,则是另外一个场景:学生们或伏案认真制作泥塑,或是熟练地操作电子笔等工具,在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玉石上打磨、抛光、打孔,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玉石作品逐渐呈现在眼前。

25岁的郭世国是昌江职业教育中心玉石加工专业的首批学员,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历经两年的学习提升,他从最初素描技艺生疏,到现在可以独自雕琢完工一件精美的手把件,成长进步很快。在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伟勇看来,绘画看似与玉石雕刻不相关,实际上两者联系十分紧密,学生们必须把两方面的基本功都学扎实。

昌江拥有丰富的玉石资源,为了谋划发展昌江玉产业,2016年秋季,昌江县政府在昌江职教中心新开设了玉石雕刻及营销专业,现有一二年级两个班共计90余名学生。2016年,昌江相继引进工艺美术、玉石雕刻国家级大师周金甫以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伟勇、徐军来昌江职教中心授课。2017年,昌江成功注册“昌江玉”商标,昌江玉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几乎同一时间,昌江玉艺术馆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周金甫团队计划用5年时间为昌江培养200名玉石雕刻人才。

特色课程 让青少年传承民族文化

以前,只要一提到黎族织锦、制陶,人们总会习惯地想到黎族中老年妇女织锦、制陶的场景。但如今在昌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这些民族传统技艺产生兴趣。

“看到这么多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我们作为老师很有成就感。”8月14日,在昌江青少年活动中心,黎锦技艺讲师符永英耐心地讲解织锦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教孩子们操作手势。黎锦编织、黎陶制作、书法……这个暑假,昌江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心安排了近90项活动,让孩子们在这个夏天过得快乐又充实。

“博物馆这门校本课程,主要讲述昌江及海南的文史故事。”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姜波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学校将安排三年级开设博物馆这门校本课程。2015年,姜波从北京来到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后,力推黎锦、琼剧等3门教育部认定的优秀文化艺术课程进校园,同时分批培训教师,在学校陆续开设了45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姜波介绍,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近2000人,其中,黎族学生占85%以上。经过系统培训,学校陆续开设黎语、黎歌、黎锦等校本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这些特色课程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记者 曾毓慧 特约记者 林朱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