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海南好人
三亚候鸟“病号”照顾残疾邻居
发表时间:2019-4-3 来源:南国都市报

0.jpg

05编号    理发,剪指甲,洗脚,王英斌从头到脚给阿亮打理干净。

每隔三五天,仍在病情恢复期、61岁的王英斌就会带上搓澡巾、挎上工具包,走进邻居家,给全身瘫痪的阿亮剃头、刮胡子、洗脚。面对公共走道上没人管的建筑垃圾,58岁的仲兆芬每次出门就清理两袋,再带两袋土回来,半个月后建起公共小花园。89岁的仲彦武,得知隔壁邻居独自照顾中风的丈夫,他每天出门遛弯兜里就揣着塑料袋,捡回来水瓶、纸箱等废品送给对方贴补家用。
  不求回报、默默守护着街坊邻居的这3人,是远从4000多公里之外的哈尔滨到三亚崖城过冬的候鸟一家。他们的点滴善行,给几个家庭带去鼓励和希望,更给崖城广场路居民社区注入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几天前,他们结束了这一次的过冬之旅,飞回老家。这让早已熟稔的邻居们颇为不舍,连声送上亲友般的叮嘱:“今年冬天一定也来啊!”

  分文不收

  当起陌生残疾人“护工”

  清早,剃了光头的王英斌,挎着小工具包,从三亚崖城广场路租住的民房里走出。仍在脑腔梗恢复期,腿脚并不利索的他缓缓走向10米开外的另一间民房里。

  “阿亮。”“来了,王哥。”一声爽朗的呼唤刚落下,一辆改装过的电动轮椅车从房里应声而来,轮椅车上坐着的便是50岁出头的阿亮。10年前的一场车祸,让阿亮高位截瘫,只有头部和手指能动。这辆轮椅白天是他的车,晚上放平了是他的床。

  两人颇有默契,只对了下眼神、点头微笑示意,阿亮就将轮椅开到家门口,手指颤抖着点击电动按钮,将轮椅靠背放平躺下,静静等待着属于他的“面子工程”。不一会儿,王英斌拎着一桶水走了过来,拿出湿毛巾、拧干,轻轻给阿亮擦头擦脸。

  “来了啊。”王英斌掏出把小剃刀,把阿亮嘴边冒出来的胡茬刮了个干净。又拿出推子,熟练的给阿亮打理头发。“看,多精神!”一番功夫,王英斌示意阿亮头部清洁完成,阿亮照了照一旁加装的镜子,满脸笑意附和着:“精神,精神。”

  接着,王英斌掏出指甲刀,慢慢给阿亮挨个把手指甲、脚趾甲修剪整洁。而后换了一盆水,戴上搓澡巾,仔仔细细给阿亮洗起脚来。这条搓澡巾,是上个冬天王英斌来三亚时发现买不到,特意从哈尔滨给阿亮带的。

  半个多小时从头到脚的打理,让阿亮高兴得像个孩子,咧着嘴直笑,对着镜子照了又照。此时,站在一旁的王英斌,累出一身汗。

  照顾阿亮,王英斌已经坚持了两个冬天。

  起初,很多邻居都不敢相信,如此细微的照顾,王英斌和阿亮却没有半点血缘、亲戚关系,并分文不收,有人甚至认为“是阿亮家人请的护工”。如今,这些猜疑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口口相传的赞许。有一次,邻居王月仙带着小孙女路过,专门停下来给孙女讲“这爷爷是个善心人,做人要像他一样善良”。

  “半个病号”

  帮邻居找回生活尊严

  王英斌和阿亮乃至与这座城市的结缘,颇带着一股“胆大”的劲头。2017年4月,王英斌突发脑腔梗,抢救过来后,右半身几乎半瘫,恢复阶段需要坚持步行锻炼。对于康复的病人来说,北方的冬天并不友好。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提上了家庭日程。简单打听之后,妻子仲兆芬果断选定三亚崖城。同年10月,就这么“左手一个病人,右手一个高龄老人”组团飞到陌生又没有亲友的崖城租房过冬。

  每天一瘸一拐出门散步锻炼的王英斌,注意到了总是一个人坐轮椅窝在对面巷子角落的阿亮。那时,阿亮头发又长又乱、满脸胡子,“看起来很埋汰,身上还总有一股怪味”。许多人都不愿意靠近阿亮,他也少言寡语,常常一躺就是一天。

  王英斌借着“唠嗑”走近阿亮,帮着点烟、喂水,慢慢瓦解心防,方才得知了阿亮心里的痛苦与不安:发生意外后,阿亮失去自理能力,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妻子身上。依靠快餐小店维持生计的妻子,从早上5点多忙到晚上。孩子也都有工作,不能贴身照顾。“哪怕脏点臭点,也不想给家人增加负担”。阿亮心里这么想。

  在心里将需求降至最低的阿亮,也有过体面的奢望。但有次他去理发时,理发店嫌弃他有异味,不愿给他服务。这让他很是难过,但又无处诉说,只好选择将生活的渴望深埋心中。有时,头皮实在太痒了,他也只能在轮椅靠背上剐蹭,咬咬牙忍着。

  脑腔梗的经历,让王英斌特别能理解阿亮的无助,他决定帮阿亮“收拾利落”。于是,他悄悄备好了一堆小工具,又担心阿亮难为情而拒绝,便选择在一次聊天中故作轻松地说“我给你剃头啊”。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阿亮心底,阿亮红了眼圈却又笑开了花连连点头,“好啊好啊!”这一声应下,成了一句承诺,延续至今。

  王英斌日常的关心和照顾,不仅改变了阿亮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帮阿亮找回了生活的尊严。现在,阿亮爱跟人聊天、开玩笑,还爱用手机看新闻、看小说。遇上兴致来的时候,还能一个人开着轮椅车跑到几公里之外的河边欣赏河景。

  打心眼里感激王英斌的阿亮,嘴上总是挂着一句:“王哥太好了,他就是我的家人!”

  “顺手”善行

  滋养邻里人情味

  一个路都没走稳的“病号”,不好好休养,反而去“管闲事”,义务照顾起残疾邻居。这在一些人看起来“有点傻”的选择,王英斌的爱人仲兆芬倒很支持。“人嘛,就是要敞亮活着。都是些小的事,顺手就做了。”

  仲兆芬的热心,体现在日常点滴中。哪怕是租住的房子,她每天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楼道、楼梯和电梯,她也主动清洗保洁。房东和同楼租户都笑称“和芬姐当邻居太幸福了”。

  更为邻居津津乐道的,是仲兆芬将公共垃圾地变成小花园的义举。原先,广场路公共通道上,有一块区域堆满了建筑垃圾,长期无人清理。刚搬进来的仲兆芬,看在眼里,每次出门就装满两大袋建筑垃圾带走,又带回来两大袋土或一些花苗。就这么默默“垃圾换土”打理了个把月,邻居们惊喜发现,公共通道上的“脏乱差”已成了一小片花园。

  仲兆芬的点滴付出,让广场路这片社区有了更多温情,越来越多的邻居主动加入打理花园。有的从家里拿来三角梅、玫瑰种上,有的常拿着花洒过来浇水,还有的备了椰皮椰肉来当肥料。

  将温情带进社区的,还有仲兆芬的父亲仲彦武。89岁的仲彦武,耳朵有点背,思想毫不含糊。邻居方爱莲的丈夫老年中风,生活困难。仲彦武将这事记在了心里。每天遛弯,他兜里都会揣着塑料袋出门,遇到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废纸,他就顺手捡了装袋子里,回来马上送去给邻居方爱莲卖废品。方爱莲家门口过道里,每天都有仲彦武送过来能换钱补贴家用的废品。

  “真的是温暖、正能量,打心眼里敬佩。”崖城土生土长的陈清祖,到处跟邻居、好友讲述王英斌一家的善举,还常在饭桌上以此为例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料理残疾人,剪指甲、洗脚,有时上厕所都要管。这些事看起来小,但很需要耐心和爱心,连家人都很难做到,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一家人。”邻居老林深受感动。正是这些“顺手”的事,让善意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邻里之间充满了人情味。渐渐,58岁的赵景春和爱人也加入了照顾阿亮的行列。社区里互帮互助成了常事,邻里见面打起招呼也尤其热情。

  回老家没几天的王英斌一家,接到了崖城多名邻居的电话。电话里除了拉拉家常,多是亲友般的叮嘱:“今年冬天一定也来啊!” (记者 孙学新 林师堂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