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快讯
五大方言区各有“代表作” 黎锦魅力尽在筒裙
发表时间:2019-4-8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五指山市杞方言黎族妇女的筒裙。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1.jpg

哈方言黎族男子服饰。  吴乾阳 摄

2.jpg

赛方言黎族妇女服饰。   黄友贤 摄

3.jpg

润方言黎族妇女服饰。 黄友贤 摄

4.jpg

美孚方言黎族青少年服饰。  黄友贤 摄


黎族服饰的最大特点是男简女繁,因此,五大方言区服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女性服饰上。

  传统的黎族男子服饰较为朴素简便,上装一般为对襟无纽的棉质或麻质的素色短袖衣;下装因方言不同有所区别,哈方言男子多穿犊鼻裤,杞方言、赛方言、润方言男子多穿前后各一片布料的吊产裙,美孚方言穿短围裙。

  黎族妇女服饰多姿多彩。下装均为织着丰富花纹图案、色彩艳丽的筒裙,有长裙、中长裙、短裙和超短裙之分。

  按方言分区,黎族妇女服饰基本上也可分为五大类型,但各方言内部又因土语和地区的不同,也出现了内部的差异。

  哈方言

  款式多样、图案丰富

  哈方言是黎族五大方言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南部沿海、西部和偏内陆山区,即三亚、陵水、乐东、东方、昌江、白沙、五指山等地,儋州、屯昌、白沙、琼中和保亭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哈方言内部有多个小分支:哈应、抱怀、罗活、哈南罗、志强、只贡、尼亚、抱由、抱曼、抱湾、否显等,其服饰款式多样、图案丰富。除了哈应、抱怀小支外,其他小支的服饰具有共同特点:上衣为对襟无领无纽短袖衣,前摆长,后摆短,饰边繁简不一;筒裙为中长款式,花纹图案丰富,色彩艳丽;个别小支俗重项圈和大耳环,大多不佩戴头巾。哈应、抱怀小支的女上衣为圆领对襟长袖衣,下身为长筒裙,习惯头缠黑色两端刺绣少许花纹的长头巾。

  杞方言

  喜欢缠戴头巾

  黎族杞方言人口仅次于哈方言,主要分布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五指山市,此外,三亚、东方、乐东、昌江、白沙、陵水、万宁等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杞方言妇女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杞方言妇女服饰受赛方言妇女服饰影响大,妇女上衣为右衽衣,下身为长筒裙。

  其他地区的杞方言妇女上衣为有领无纽对襟中短袖衣,衣后背下摆常刺绣代表族系标志的中、短柱花,衣边镶饰花纹丰富艳丽;下身穿中短筒裙,胸前常配穿肚兜,喜缠黑色或彩色长头巾(琼中、昌江、陵水等地)或戴风帽式头巾(五指山通什地区)。

  润方言

  古老的贯头衣+超短裙

  润方言主要分布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的牙叉(含原白沙)、元门、南开、金波等乡镇。润方言妇女服饰的地域特征鲜明,不同聚落之间的服饰在细节上都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整体上的风格还是比较统一的。

  润方言妇女服饰上衣较独特,为古老贯头衣款式,V字形领口,不对襟,长袖无纽,穿时“从头著入”。上衣两侧、衣襟下摆、衣背下半部均以白沙润方言独有的双面绣锦布镶嵌。

  下身穿短而窄的筒裙,这种短窄筒裙根据各人的身材缝制,一般要求裙子紧贴腰部,不扎腰带,裙脚短及大腿,上不能遮小腹,它是黎族筒裙中款式最古老的品种,素有超短裙之称。

  美孚方言

  扎染的长筒裙

  美孚方言主要分布在东方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

  美孚方言妇女服饰款式基本一致,上装是黑色或深蓝色对襟、没有纽扣的上衣;下装是以绞缬染锦(扎染锦)工艺为主的长筒裙。

  筒裙自上而下由“裙下”(其他方言称“裙头”)、“裙二”、“裙眼”、“裙花”和“裙头”(其他黎族方言区称为“裙尾”)五幅织锦组成。这五幅织锦当中除了“裙花”既可以是扎染锦,也可以是彩锦外,其余四幅都是扎染锦。

  美孚方言妇女还喜欢缠戴头巾。头巾有两种,一种是深蓝底、两端织花(或绣汉字)的带穗头巾;另一种头巾布料黑白相间或蓝黑相间,简约大方,十分耐看。

  赛方言

  日常和节庆有区别

  赛方言集中分布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两地,另外散居在琼中、儋州、澄迈、三亚等地。

  赛方言妇女服饰相对一致,上衣多是蓝色或者深蓝色的高领、右衽、长袖衣,从衣领向右斜排若干个相距不等的布纽扣。下身穿长而宽大的筒裙,穿戴时将宽筒裙在臀部打一个褶纹。日常头缠黑色素面长头巾。

  在节日盛装时,赛方言妇女则头插银质头簪、头钗,胸戴月形胸挂、胸牌;下身则穿做工精细、色彩讲究、裙尾嵌入云母片或蚌壳的筒裙。 (本刊特约撰稿 黄友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