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社会文明大行动
陵水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重建设成效也重管理绩效
发表时间:2019-5-17 来源:海南日报

  “以前村里生活污水遍地横流,现在政府建了污水处理站,还修了排水渠,村里的环境变得好多了!”5月15日,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军昌村大开村民小组,村民黎道权指着离自家不远处的污水处理站高兴地说道。

  污水通过排污管道,进入处理设备,经过层层净化处理后,消除了臭味,变为汩汩清泉流入田野……不仅是军昌村,这样的现象在陵水各处乡村逐渐多了起来。

  截至今年4月底,陵水已完成43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在这些村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场景已成为过去式。

  “陵水全县农村污水产生量约为2.3万吨/天,随着近年来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大。”陵水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污水不仅污染环境,也直接危害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农村污水处理是陵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一年多来,陵水积极推行县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统一规划放在首位,在规划中实现长效管理。

  近年来,在农村污水治理实施过程中,陵水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考虑村庄地形地势、村域面积、现有沟渠管网资源等因素,采取最适宜的污水治理模式,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主要的治理模式有污水厂处理模式、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模式、一体化设备处理模式等。

  靠近镇墟的村,采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模式,通过完善乡镇污水收集管网,使污水进入乡镇污水处理系统,如新村镇、英州镇、光坡镇、黎安片区正在实施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面积较广阔的村庄,则采取人工湿地处理模式,如文罗镇坡村、椰林镇卓杰村等;在村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紧张的村庄,采用一体化设备治理模式,如椰林镇坡留村、英州镇福湾新村。

  “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比如提蒙乡广郎村,原本计划采用人工生态湿地的模式来处理污水,但考虑到这里将会发展为乡村旅游的一个点,游客会逐步增多,后来决定采取处理量更大的污水厂处理模式。”提蒙乡常务副乡长郑绩人介绍。

  此外,为了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陵水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将委托专业机构对已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制定绩效评估办法,健全污水排放监测系统,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记者 梁君穷 特约记者 陈思国)

  ——污水治理

  【建设】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考虑村庄地形地势、村域面积、现有沟渠管网资源等因素

  采取污水厂处理模式、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模式、一体化设备治理模式等

  【管理】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维护管理

  制定绩效评估办法

  健全污水排放监测系统

  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