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城市
陵水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目标建设生态家园
发表时间:2019-5-16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陵水椰子岛风光。    写煌 摄

1.jpg

俯瞰G98环岛高速东线段陵水文罗互通处,绿树成荫,花繁叶茂。    武昊 摄

2.jpg

在陵水分界洲岛旅游区,工作人员在“海底牧场”的珊瑚保育区进行珊瑚生长情况巡检。水木 摄

从高空俯瞰陵水,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秀美城区,文黎景观大道、南门岭大道、明月路、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的“五纵”大道,与安马大道、中心大道、椰林南道“三横”通道交织,风情各异的小区公园镶嵌其间;乡村大地,吊罗山、大里瀑布、小妹湖、南湾猴岛、椰田古寨、牛岭、分界洲岛、九所岭……一座座森林公园、生态公园犹如一颗颗绿宝石点缀多姿;珍珠岸线,土福湾、清水湾、香水湾绿蓝相融,新村与黎安港像陵水妩媚的双眸。这一幅生机盎然的滨海生态美景图,得益于陵水坚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战略目标,奋力扛起生态家园建设的使命担当。
  近几年来,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县长李锋,团结班子成员引领全县人民,在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历史机遇中,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着力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方案,推进“退塘还湿”“退耕还林”,确保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陵水县林业局带领全县务林人、林业企业和林农们,朝着生态家园更美丽、生态经济更强劲、百姓生活更富裕的目标,按照“一带三区多走廊”规划凝聚力量增绿,高规格推动东南、中西、东北“三区”绿美行动,高标准建设沿海防护林带,高要求打造多廊道路河生态景观,成功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使陵水森林生态旅游全域“蝶变”;发挥林业职能作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保护潟湖湿地,筑起了一道抢救修复滨海湿地自然保护的根基,在保护原生红树林的基础上腾笼换鸟,引进培育珍稀物种,走出了一条自然保护的精深建设道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创新驱动,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绿美护蓝功能,求取高效发展之果,高标准建设的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美景正在崛起;围绕秀美共富的生态家园,统筹城乡全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赢得海南省林业局和国家林草局的支持,基本实现森林城市生态服务均等化,城区绿美宜居宜业,城郊绿美拓展骨架,村镇绿美留下乡愁,生态福利全民共享。

  1

  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

  陵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38万人民奋力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陵水清楚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生态林业必须紧紧跟上国家和海南省、陵水县的战略构想和建设步伐。

  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宏图待书的新画卷,是追梦成真的新舞台。2017年春天,新上任的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邦雄率领班子成员深入城乡调研,围绕“一带三区多走廊”的绿美蓝图,实事求是,高点定位,探寻最适合美丽陵水的生态林业建设道路,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盘活林业资源,凝聚力量增绿,成功地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

  2

  高规格推动绿美行动

  椰树横成行,芒果竖成列,槟榔添新绿,1000多棵新植树苗为昔日的污染塘区披上了生态治理的绿色新衣。植树人群站在这片绿地观城区,绿意浓浓,底色亮丽,美丽陵水被绿树繁花掩映,呈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这“乡愁”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立说立行,是绿美行动的说到做到。在新一轮“绿化宝岛”大行动中,陵水结合实际,规划出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带(沿海防护林带)三区(东南部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中西部商品林种植区、东北部生态保护区)多走廊(道路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格局。

  麦正华介绍,这绝不仅仅是对城乡空间见缝插“绿”,而是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目标建设绿色新陵水。

  林业部门主动作为,联合住建、园林、规划、交通、水利等多部门,加强协调合作,边优化设计,边审查方案,边准备施工,边筹措资金。工作人员取消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分工合作拿出规划方案。每年都对照“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实施城区节点及通道、生态村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绿化工程,重点锁定“镶嵌于自然山体之间、蜿蜒于陵水河两岸和南海岸线的带状组团城乡”,推进陵水美丽家园建设。

  县镇两级按照“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上下联动”要求,以干事创业的认真劲儿广泛组织发动,掀起了一波波“绿化宝岛”大行动的热潮。历经几年建设,东南部滨海红树林与森林植被功能提升,形成了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中西部的商品林种植区生机盎然,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东北部的生态保护区保持着其原真性,自然秀美,成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主体。

  纵观陵水生态林业,东南部的光坡、椰林、黎安、三才、新村、英州等乡镇,在巩固恢复既有沿海防护林带的基础上,纵深强化防护林体系,重点建设了景观型防护林,全面完善了沿海区域的生态防护效能,提高了综合防护能力。各乡镇着力自身的区位独特优势,激活森林旅游经营主体,试点示范多点发力,加速社会资本集聚,补植补造景观树种,在加强生态防护效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适度开展森林旅游。

  3

  高标准建设海防林带

  陵水没有把“绿化宝岛”大行动仅仅放在城镇市民的眼前,求新求变,高标准建设海防林带,保证了陵水海岸区域的生态安全。

  陵水人把南海视为“祖宗海”,他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编织沿海防护林带的同时,也深深地植下了卫海守疆的信念。陵水人深知,沿海防护林是抵御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在防灾、减灾、护岸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陵水坚持生态底线思维,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退果还林”“退塘还林”,出台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方案,精心守护陵水最强的生态优势和最大的生态本钱。

  在“绿化宝岛”大行动中,县林业局联手沿海各乡镇,把“增绿量、上档次、创特色、出精品”的要求落实到海岸生态屏障建设上,对绿化布局、品种选择、苗木规格、色彩搭配、工程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要求在重要区域栽植大苗与乡土树种,确保海防生态和绿化美化效果,增强海防林防护效能,保障沿海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植一片绿色,共享一片蓝天。陵水结合海岸线开发整治,采取义务植树、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等方式补植补造,对海防林带进行断带合拢、窄带加宽、疏带加密,修复海岸生态。近两年来,全县每年春秋两季,都组织几次有规模的海防林义务植树活动,补植补造椰子、木麻黄、黄槿等各类生态景观树,进一步巩固了海防林的建设成效。截至2019年1月,全县林地面积保持在104.26万亩,森林保有量在101.92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1.4%,森林生态的海防效益明显。

  4

  高要求打造景观廊道

  美化城乡不是简单的“化个妆”,而是让城乡更发展、更宜居,表面的绿化美化并不是生态化。陵水遵循生态林业科学规律,围绕东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及主要景观大道的沿线两侧绿化,高要求打造景观廊道,使区域发展融合一体,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近几年来,突出抓好适生优质珍贵树种、彩叶树种的新造和补植补造,着力提升绿色景观水平,每年持之以恒地围绕县城廊道提质城区绿化,在大街小巷种植精品树木提升绿色“颜值”;着力全县高铁和公路通道两侧绿化提质,做到可视范围内全覆盖,延伸“绿色纽带”;瞄准重点河湖水域装扮“最美岸线”,建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生态景观森林体系。

  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使陵水全县的绿色森林网络实现组团连接,提升了全县林业生态体系的整体功能。景观廊道的全域绿化建设,提升了陵水的美丽乡村颜值,什坡村、走所村等7个乡村获评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小妹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坡村赢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

  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县委、县政府顺应绿化建设大势,从“村村通”工程建设着手,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从通道绿化延伸到村边种植,打造成以公路绿化为线,村庄绿化为点,荒坡荒地种植为面的点、线、面一体的生态修复格局。采取政府送苗下乡,财政专项资金、碳汇募捐资金、企业自投资金和群众投劳的方法,加大通道村庄绿化力度,努力达到修复乡村景观生态不漏“一村一路”的目标。2018年投资2亿多元,打造出了联丰村、廖次村、田仔村、妙景村、大园村、军昌村、龙马村、五一村、远景村、光国村等10个省级美丽乡村,并形成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规范。近两年来,修复和绿化各级通道210多公里,绿化村庄25个,实现了“村村通”道路绿化网络全覆盖,村庄绿化率95%以上,为全域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5

  高标准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陵水是曾经的国贫县,2012年才脱贫摘帽。上世纪90年代,部分沿海区域海水养殖活跃,不少养殖户在红树林生长的滩涂地带挖塘养鱼,毁林挖塘行为致使当地红树林几近毁灭。养殖者直接排污,又进一步侵害了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成片死亡,面积不断缩小,海水水质逐步恶化。

  为了保护和守住这一“珍珠海岸”,陵水从2016年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退塘还林护蓝,退塘还湿绿美。截至2019年1月,新村潟湖退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项目用地4100多亩,完成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退塘6538亩,使这片海域消失的濒危的红树种——红榄李重现生机,成为全国18个海湾整治项目中实施进展最好、成效最明显的7个项目之一。这片失而复得的新湿地,2017年12月获批建立958.22公顷的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使生态建设完美地实现了一次新跨越。

  6

  壮士断腕筑生态修复之基

  红树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胎生植物体系,红树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作用。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能吸引大量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

  2014年4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调查分析,陵水红树林中的濒危稀有品种红榄李仅存5株,有些品种已出现生长退化趋势,尤其是新村港长生村段的白骨壤生长退化更为明显,分布面积和成活数量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20%左右。陵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退塘还湿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林业部门瞄准生态文明建设,化热情为动力,变激情为行动,沉下心来,科学论证、部门合作、精心规划、适度超前,打造美丽湿地保护区。陵水联合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组织专家实地调研,确保地区发展诉求与生态保护红线不“撞车”,编制陵水新村港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0年达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功能全面恢复,生态休闲效应显现的目的。

  为尽早筑建林业生态修复的湿地保护之基,陵水人与时间赛跑,挥汗疾驰,全力冲刺,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研究协调解决退塘还湿的实际困难。湿地建设所在乡镇主动担当,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建设的效果又好又快。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为项目精细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如今,站立潟湖举目四望,成片的滩涂红树林在海风中轻快地摇曳,分明感到陵水林业的重心成功地从荒山绿化向湿地修复转移,“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承诺渐成现实。

  7

  腾笼换鸟走精深建设之路

  国家湿地公园不能一划了之,红树林保护不能只保不护。陵水强化自然保护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方案和考核评价制度,落实保护和管理职责,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的精深建设之路。

  我们在新村港潟湖看到,这里面向南海,呈现半封闭的沙坝-潮汐汊道-潟湖海岸体系,港区水域宽阔,周围群山环抱,是海南岛不可多得的天然避风良港。这里的湿地生境类型多样,由红树林、滩涂、水面构成,放眼望去,湖光山色景观独特。在澙湖南部岸线上,自西向东分布着石头岭、南湾岭、平头山、六量山、陵水角等花岗岩低山和丘陵,东北部为高岭低丘,景观独特。经过几年的红树林种植与保护,成片的红海榄、木榄、白骨壤、秋茄、海莲、海漆、木果楝等红树乔灌已经成林,宛如一片绿海,给秀美海岸增添了新景观。

  陵水在这个加紧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内,深挖当地民风淳朴的疍家文化、渔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黎苗风情等人文资源的生态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生态文化为魂,强化科研与科普宣教,突出热带海岸生态系统的典型性、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区域类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为海岸潟湖系统保护恢复提供示范与展示。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随着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难度越来越大。陵水摸着石头过河,大胆试、大胆闯,不断攀越建设新境界,提高保护新高度。新村镇依新村潟湖重点建设的2000多亩红树林,已经起到了湖滨带植被的恢复作用,不断改善着湿地内的水体水质,便于珊瑚一点点地重新活起来。

  8

  创新驱动求高效发展之果

  攻坚抢救“护蓝”,高标准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足以证明当代陵水人对红树林的敬重。现已成型的公园海域,人工种养的红树林将海岸变得郁郁葱葱,大海与陆地和谐共处,不再是过去的“生死搏斗”,张扬出陵水生态建设保护的“红树林精神”。

  强化创新驱动,赢得活力无限。湿地公园围绕建设岛内国际一流热带滨海休闲度假胜地目标,经过前两年建设,因地制宜规划种植红树林,保护了原始生态岸线,保住了滩涂水鸟栖息地、原生红树林和珍稀红树物种栖息地。相继展开了植被、水文水质、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有害生物监测科研研究课题,向社会开放科普宣传教育,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按照这样的力度再建三五年,公园生态恢复将进一步完善,成为自然生态景观完好、功能较为完备、吸引力与辐射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家湿地公园。

  水波清浅,展现优美澙湖风光;烟波浩渺,保护珍贵热带海岸。眼下,陵水林业正在按照规划蓝图,全力建设公园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可以展望,建成之后的生态保育核心区域“自然”“生态”,自然的滨海原生态风光无限;对恢复重建区深化退塘还林,不断修复筑牢红树林生态屏障;向中外游客开放科普宣教区,展示红树林和滨海澙湖湿地生态恢复建设成果;用好用活合理利用区,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开放湿地科普宣教、湿地休闲娱乐、湿地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体验式旅游服务;发挥管理服务效能,对公园范围内的湿地及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和科研监测。

  9

  统筹城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陵水在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生态家园的进程中,关注民生、关心民生,一手抓改革创新,用生态林业建设应对生态环境治理;一手抓特色提升,打造宜居宜旅宜业之城,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民生幸福。

  2017年春天,陵水在成功摘取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获批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2块国家级生态林业品牌后,团结一心向“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发起冲锋,争取再为陵水人民赢取海南省第一块国家森林城市奖牌。2017年8月陵水成立国森创建领导小组,编制争创规划,带领全民创建,向海南省和国家林业部门申报创建工作。2017年12月6日,国家林草局做出批复,要求陵水“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造林绿化;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

  近两年来,陵水着力推进城区、市郊、村镇造林绿化工程,在主城区和城郊重点区域实施景观节点及通道绿化美化,在乡村集中精力抓好森林乡镇和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打响了一场接一场的绿美工程建设大会战。

  10

  城区绿美宜居宜业

  盘活山水资源,体现陵水韵味,以城带乡,宜居宜业。陵水紧紧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目标,用“绿化宝岛”大行动在主城区扩绿提质。近两年来,通过创新“大员上阵、大苗上阵、大家上阵”高效建设模式,坚持“日报告、周通报、月小结”综合督办机制,推行“一张任务表、一把检查尺、一份责任书”质量把关制度,建成了椰林大道、火车站片区、陵水河岸线、海韵广场等一大批精品绿化美化工程。

  陵水人熟知的建设路-桃源大道-223国道-站前路,是一条由市区通过城郊,连接高铁站的主通道。结合森林城市创建,集中全县力量,动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民众统一部署,对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如今,走在这条道路上,步移景异,一步一景,有一种“山川行舟”的感觉。绿化美化主题明晰,各大节点景观串联,构成点线面的景观格局,凸显出道路景观的厚实、连续和大气。县城内美丽的陵水河穿城而过,陵水提升两岸和广场、建筑区域的绿化美化质量,花带设计、大苗栽植,分隔不同的户外空间,给人一种视觉震撼,成为周边市民休闲赏玩处,每天都有许多市民游客河边垂钓、河岸健身和广场漫步。

  地处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核心地段的中央民大附中海南陵水分校,是2012年从北京引进的第一所优质学校。近两年来,陵水林业局加大校园绿化提升,根据学校教育功能和校舍布局名称进行绿化、美化、彩化。学校将师生餐厅命名为木棉餐厅,县林业局指导校园绿化建设时,特别为学校捐赠两株高大的木棉树,希望学校在花园式的现代校园里木棉花开,承载起教育为民的新使命。2018年12月学校创立5周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福建省的领导参观校园,称学校不仅教学管理有特色,而且是一所绿色生态的样板校。

  陵水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围绕生活旅游“一城”和黎安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发展“一核”,相继新建或改建出多功能体育馆、廉政公园、文化广场等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公园,90%以上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使全县城乡达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公园维护高效低耗、宜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目标。建绿地、扩广场、修公园,种大苗、栽好树、保成活,森林进城、森林环城的格局基本形成,使陵水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滨河城市。

  11

  城郊绿美拓展骨架

  陵水的决策者加快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国家森林城市,并非沿主城周边“摊大饼”,重蹈传统城市发展覆辙。他们科学界定城区定位,明确功能布局,进而通过总体规划、生态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把城区发展的骨架确定下来。

  强化生态保护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他们围绕这一符合陵水实际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引导主城区和各乡镇大力度投入城郊绿化美化,较好地策应了现代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配合了城市骨架的拓展和延伸。

  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陵水重点对影响城郊发展的环、边、线、点进行绿化提升。环,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建设城区周边环城森林屏障;边,是以河水流域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建设以陵水河为重点的河岸生态防护屏障;线,是以改善旅游景观为主要目的,塑造沿线干道交通生态景观林带;点,则是以美化城市、净化空气、完善旅游休闲设施为主要目的,加强城郊森林及森林公园生态示范点建设。

  三才镇注重做好县镇结合部的绿化美化文章,把森林工程建设重点放在打造连接县城中心生态走廊,建设镇村森林生态工程,在城区和镇内旅游景点和各街村周围建设绿色森林屏障,城市道路两旁栽种各具特色的景观树,在重点公路两侧建设宽林带,一个个城郊森林公园与绿地妆点了三才镇的锦绣大美。

  椰林镇把城郊绿化美化工程当成生态经济工程,形成了全区增绿、城市增彩、农民增收、市民增寿、林业增效的林业工程建设体系。城郊绿化使椰林镇蝶变出美丽容貌和生态内涵,给镇村带来了一系列大变化:绿了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了地,增加了生态效益;添了景,推动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富了民,促进了林农增收致富;创了品牌,扩大了林果产品的知名度;活了行业,增强了林业发展实力;宽了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就业。

  城郊绿化,提质增效。各乡镇在完善绿化美化功能、提升森林生态品质上“比着干、创新干”,使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吸引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呈现出“你追我赶、整体发力”的良好局面。2018年新春,全县联动,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启动了一大批重点绿化景观工程建设,道路延伸到哪里,绿化美化就到哪里,绿地就建到哪里。随着站前路、三才大道、陵文路、环城高速等一条条城乡生态走廊的形成,城市的骨架不断伸展,城市生态面貌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2

  村镇绿美留下乡愁

  中央要求城乡一体建设新型城镇化,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陵水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盘活山水资源,做强清水湾4A级国家景区的同时,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大里生态旅游区、坡村红色主题公园、赤岭疍家风情渔村、芬坡村等一批有影响的乡村旅游点。

  陵水林业科学融合,在国森创建中开辟乡村绿化专项,引导农民用踏实的努力,山上植树造林致富,山下植绿美化庭院,给外出的亲人和孩子留下憧憬的“乡愁”。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2年来,地处农村的各个乡镇结合当地林业特色,引导农民拓宽致富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农民利用村旁、水旁、路旁、宅边和宜林荒地、低质低效果园、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建设小林带、小景区、小景点、小果园、小花园,全县涌现了一大批绿色示范乡村。

  2018年,陵水将“绿化宝岛”大行动与创森相结合,各乡镇将造林任务分解到村组,责任到人头。文罗镇坡村率先组织贫困户成立专业造林队,既改变了农村生态环境,还把绿色通道建成了“道路经济”,影响带动不少乡村组建农民专业造林队。统计表明,全县以村委会、小广场、居民点和屋边、田边、路边、河边、渠边为重点,全面绿化美化,改善生活环境,建设了一大批生态广场和绿色通道。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陵水善于打破平衡,敢于进行资源整合,开启了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新路径;勇于探索,鼓励创造,陵水正视现实矛盾,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开创了生态拓展新内涵,正大跨步地迈向生态宜居的灿烂明天。

  (撰文/艾前进 艾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