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匠人匠心续经典 海口百年老街拾非遗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发表时间:2019-5-24 来源:海口日报

  海南八音在2019年海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展演活动中为市民送上精彩表演。记者苏弼坤 摄

  骑楼老街,见证了椰城百年沧桑。近年来,在古朴的老街上,每年百余场海口天后祀奉、海南狮舞、公仔戏和海南八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轮番粉墨登场,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游客驻足观赏、热情参与,大大带动了街区的人气。

  缤纷的文化盛事,折射出海口文化事业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蓬勃发展态势。近年来,海口在推进城市更新“五化”先行的同时,不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传承中发扬非遗文化,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走向新的繁荣。

  龙华区遵谭镇八音乐队在骑楼老街为市民游客演出。记者李天平 摄

  海南八音:

  奏响海南本土乡音

  每个月第一个周六的上午,退休老师郑玉霞都会匆匆赶到海口骑楼老街区集散广场,欣赏海南八音表演。“这是我们海南自己的音乐,当然要过来听喽。”郑玉霞毫不掩饰对海南八音的喜爱之情,她年轻的时候也学过八音的演奏,后来左手严重受伤,没法继续学。“听一听,看一看,聊发少年狂,追忆青春岁月。”郑玉霞说。

  海南八音器乐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这八大类乐器为弦、琴、笛、管、箫、锣、鼓、钹。“骑楼是海口的文化名片,海南八音在此演出更具有传统的韵味。”5月23日,海南省琼剧院退休乐师、海南八音传承人黄兹合说,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题存在一定的共性,就是人员的青黄不接。

  上世纪90年代,黄兹合从省琼剧院退休后去了澳大利亚安度晚年。2012年,在一次回岛探亲时,看到一篇名为《海南八音将成绝响?》的报道后忧心不已,于是,他毅然回到海南重操旧业。抢救和保护仅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手段,只有传承和推广才能永葆八音的发展延续。为了全面抢救和保护八音,海口美兰区一直征集遗存下来的古老乐器,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保留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收录工尺谱,并请专门的音乐专家转换为人们熟知的五线谱,同时,举办八音培训班,传承八音演奏技艺。灵山镇是海南八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兹合配合美兰区将教学地点放在灵山镇文化广播站。从2012年起,黄兹合利用周末时间到学校传授八音演奏技巧,风雨无阻,已经培养了很多中青年的音乐老师和小乐手。这些年来,黄兹合带出的学生已有三百人。

  “传统八音的韵律会单一,孩子刚入门,如果觉得难,容易放弃。我把八音音律注入到儿歌中,孩子们学起来会觉得有意思。”这是黄兹合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传授海南八音时,黄兹合请年轻老师帮忙,一起录制教学视频,还写了很多八音曲演奏的乐谱以及10多万字的教学心得。

  吴名驹的作品《鼓蛙》,利用圆雕和阴雕的形式,突破了传统椰雕以浮雕为主的技法。记者吴雨倩 摄

  海南椰雕:

  “天南贡品”焕发新生

  在海口骑楼老街,有一间显眼的海南椰雕体验馆,里面形态各异、做工精良、画面雅致、质地轻巧的椰雕作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精湛的手艺令人啧啧称奇。

  海南椰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享有“天南贡品”美誉。

  古朴的骑楼老街每天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而这间海南椰雕体验馆里的浮雕、圆雕、线雕作品,更是得到大家的青睐和认可。作品的主人是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传承人吴名驹,自小开始学习椰雕技艺,创作了很多富有创意的作品,获得“海南民间艺术精品展”精品奖、“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金奖、海南文博会金奖等不俗奖项。他还在海南高校开班授艺,将传统文化充分弘扬。

  龙华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海南椰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不但多次代表海南参加各级各类文博大展,还进入外交部蓝厅向世界展示,受邀赴非洲塞舌尔与当地艺人交流并在当地展开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椰雕多次做为博鳌论坛的国礼,赠送来宾。另外,海南椰雕作为海口市唯一入选项目,成功入选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预示着海南椰雕将迈上新的台阶,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向市民游客宣传和弘扬海南特色传统民间技艺和民俗文化,把雕刻在椰壳上的海南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是吴名驹最大的心愿。5月14日,吴名驹携50余件椰雕作品参加深圳文化博览会,今年展示的椰雕作品是往年形式最多、款式最为齐全的一次。今年6月,吴名驹将携琼台师范学院学生到非洲塞舌尔当地艺术学院,进行两城两校“一带一路”艺术交流展和两校常态合作,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并期待将传统文化产品转化开发成实用的市场产品,发展出餐具、茶具、酒具、香具、花瓶、挂屏、座屏等300多个品种,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让椰雕产品焕发新的生机,传统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扬。

  吴名驹的作品《菱花内漆碗》雕刻手法和技术要求讲究,是传统技法的精髓。记者吴雨倩 摄

  海南椰雕:

  “天南贡品”焕发新生

  在海口骑楼老街,有一间显眼的海南椰雕体验馆,里面形态各异、做工精良、画面雅致、质地轻巧的椰雕作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精湛的手艺令人啧啧称奇。

  海南椰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享有“天南贡品”美誉。

  古朴的骑楼老街每天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而这间海南椰雕体验馆里的浮雕、圆雕、线雕作品,更是得到大家的青睐和认可。作品的主人是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传承人吴名驹,自小开始学习椰雕技艺,创作了很多富有创意的作品,获得“海南民间艺术精品展”精品奖、“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金奖、海南文博会金奖等不俗奖项。他还在海南高校开班授艺,将传统文化充分弘扬。

  龙华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海南椰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不但多次代表海南参加各级各类文博大展,还进入外交部蓝厅向世界展示,受邀赴非洲塞舌尔与当地艺人交流并在当地展开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椰雕多次做为博鳌论坛的国礼,赠送来宾。另外,海南椰雕作为海口市唯一入选项目,成功入选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预示着海南椰雕将迈上新的台阶,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向市民游客宣传和弘扬海南特色传统民间技艺和民俗文化,把雕刻在椰壳上的海南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是吴名驹最大的心愿。5月14日,吴名驹携50余件椰雕作品参加深圳文化博览会,今年展示的椰雕作品是往年形式最多、款式最为齐全的一次。今年6月,吴名驹将携琼台师范学院学生到非洲塞舌尔当地艺术学院,进行两城两校“一带一路”艺术交流展和两校常态合作,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并期待将传统文化产品转化开发成实用的市场产品,发展出餐具、茶具、酒具、香具、花瓶、挂屏、座屏等300多个品种,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让椰雕产品焕发新的生机,传统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扬。(海口日报记者吴祝好 吴雨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