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海南长臂猿生活习性有多独特?猿来相识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在树上栖息的一只黑色海南长臂猿。

1.jpg

在树上活动的海南长臂猿。

3.jpg

母猿带着幼崽坐在松树上。

4.jpg

啼叫中的两只雌性长臂猿。

5.jpg

通体毛色呈淡棕色的一只雌性海南长臂猿。

  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一样,海南长臂猿是四大类人猿之一,虽说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也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之一。

  据《琼州府志·物产》记载:“猿的毛色有黑白,黑雄白雌……善于攀缘树木,但不能在地面行走。” 而在清代李调元的《南越笔记》亦有记载:“琼州多猿。”不难看出,关于海南长臂猿的史料记载,可追溯的历史很悠久。

  黑冠没尾 毛色多变

  雌猿、雄猿的毛色相差很大,成年雌猿通体的毛色是淡棕色或黄灰色,有的近似黄褐色,仅有头顶与腹部长有一簇黑毛。而雄性全身的毛发都是黑的,且头顶的黑发比较蓬松、浓密。

  其实,雌雄长臂猿在一生中皮毛要变换好几次颜色,在刚出生及幼崽阶段,皮毛几乎都是黄褐色,但能明显看到头顶上都有“黑帽”;大约是半年后,雌雄猿的皮毛逐渐变为黑色。不过,当长至六七岁性成熟时,雌猿的皮毛又变回了近似黄褐色,而雄猿皮毛的颜色则慢慢变深,直至全部变成黑色。毛色转变的整个过程,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也就是说,在海南长臂猿幼崽至性成熟期前,很难从外貌上判断出它们的性别。

  海南长臂猿看似毛茸茸的,其实也怕冷。海南大学林学院刘辉博士介绍,海南长臂猿的体表温度在31度左右,它们一般选择与体表温度相近、靠近河流的地方生活。据长臂猿监测队员证实,每到冬季寒冷时,它们一般喜好在背风暖和的山谷区域活动,而到了夏季炎热时,它们通常选择在空气流畅的林缘,或是山地雨林周边活动。

  成年的海南长臂猿体重一般为6至10公斤,体长40至50厘米,但前肢偏长,一般为60至70厘米,相比之下,后肢较短,为40至50厘米;但大多情况下,成年雌猿的个头要比雄猿略为粗壮,它们的寿命为30岁左右,甚至更长。值得一说的是,长臂猿不长尾巴,这是它“类似人”的标志之一。

  猿鸣高枝 响彻雨林

  几乎每天清晨,在霸王岭毗邻苗村周边的莽莽群山中,当朝阳还未撩开晨曦之时,深山里就会传来海南长臂猿的第一声鸣叫声,随后传来的阵阵和鸣猿声,更是穿破了这片热带雨林静谧的早晨,显得格外空灵,但这对青松乡苗村村民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竖耳聆听,海南长臂猿的鸣叫声有时就像是人在吹口哨,但声音分外响亮且悠长,数公里开外都能听得见。“我们推测,海南长臂猿鸣叫大多是在宣示领地主权的意思,有时也是为了吸引配偶,或是保护性鸣叫,就像人类的语言,指示性比较明显。”刘辉博士介绍,海南长臂猿的鸣叫通常是由一群之中的公猿起头,是一种宣示领地、配偶吸引、食物保护或是与家庭成员联络感情的信号,待公猿第一轮鸣叫过后,种群内的母猿很快也会加入和鸣。

  根据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员记录的材料分析,猿鸣大概于每天日出时分开始,每天早上会鸣叫两到四次,有时猿鸣声会持续至临近中午。以至于多年来,在茂密的热带雨林里,“闻声寻猿”也几乎成科考人员近距离监测海南长臂猿的最佳方法。

  “偶遇海南长臂猿的机会不多,但它们有时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据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南长臂猿科考人员陈庆介绍,这些年以来,为了能近距离捕捉到海南长臂猿的踪迹,要么提前一天进山露营过夜,要么当天凌晨四五点就得背上行囊骑车至半山腰,再徒步爬山一两小时选择视野开阔的高点提前蹲点,然后耐心等待海南长臂猿悠长尾音的“呜……呜……呜……”鸣叫声,再循声追寻它们的足迹。如果错过了第一轮猿鸣,或许就要等到临近中午或傍晚,才能听到第二轮猿鸣,不然,想要在茫茫山林里“碰运气”找到它们那就太难了。

  吃喝拉撒 从不下树

  监测队员李文永此前拍摄到一段视频显示,海南长臂猿还会用手从枝杈间的树洞中掏水,喝了一口又一口,不时还抿了抿嘴巴,那神态显得惬意十足。

  据悉,与不少动物喜好嬉水解暑不一样的是,即便是饮水,海南长臂猿也从未从树上爬下来,它们一般都只喝积存于大型叶片凹面的雨水或露水。“海南长臂猿一生吃睡都在树上,真没见过它们爬下树在地面行走呢。”李文永介绍,长臂猿不会筑巢,平时也没有固定的睡觉地点,大多时候,每到下午四五点左右,它们就会寻找一棵独立树冠的大树,或是选择有粗藤缠绕的大树作为种群睡觉的地方。

  据描述,海南长臂猿睡觉时会蜷曲在枝杈之间,或是直接躺在比较细小的枝杈上,可能是怕意外坠落,有些海南长臂猿在睡觉时还习惯于用一只手搭抓在枝干上。除了幼猿可能会紧抱着母猿睡觉外,其他家族成员都是分散睡在不同的树干上,一旦有天敌靠近或来袭,树枝摇动,海南长臂猿就被惊醒,迅速躲避。

  据多名科研人员监测证实,海南长臂猿每天活动与觅食的时间为8至9个小时,休息时间为15个小时左右,从这点来看,它们似乎比人类能睡。

  母猿主动寻求交配

  既然是人类“近亲”,海南长臂猿的一些沟通与亲昵的习性也与人类十分相似。

  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员曾经拍摄到在斧头岭一带活动的一雄一雌两只长臂猿,面对面地坐在枝干上互相为对方梳理毛发。刘辉博士认为,长臂猿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如梳理毛发的行为,可出现在雌猿之间、雌雄猿之间、父子及母子之间,用于联络感情。

  “它们有严格的活动区域,几乎不会逾越生疏地。”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长臂猿是典型的以家族小群体聚居的树栖动物,家庭猿群结构通常为4至6只,一般不超过10只,这也基本符合原始灵长类动物“一夫多妻”的丛林规则。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海南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晏学飞、李玉春也曾撰文指出,成年雌猿每2年生1胎,每胎1仔,孕期为6至7个月,雄猿的性成熟年龄为5岁,但繁殖季节性不明显。

  有意思的是,海南长臂猿在种群活动过程中,是公猿占据主导地位,但到了交配期,大多是由母猿主动发起,先是向公猿做出有节奏的动作展示自己的身体,头部还会有节奏地上下摇动,然后公猿靠近母猿,完成交配。不过,亦有长臂猿研究学者担心,现今过低的种群数量,将会增加海南长臂猿近亲繁殖的概率,使现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有害隐性基因出现率增加,这对海南长臂猿的健康成长以及扩大种群数量不利。(记者 曾毓慧 谢凯 于伟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