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海南2人上榜—海南文明网
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海南2人上榜
发表时间:2022-5-31 来源:中国文明网


5月30日,中央文明办以“云”发布方式,在北京市密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经过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23年来奔忙在做慈善、献爱心路上,给500多个孤儿当“爹”的山西耿开文;有冲锋在前不畏难、守护青山16年的江西王翠红;有辛苦付出30余载、一口炕锅撑起老弱病残之家的湖北邹爱华……他们的事迹引起网友的共鸣,网友深情留言:“每一个中国好人都是一盏指航的‘道德灯塔’,他们在平凡中守望道义的自觉、守望善良的温暖、守望人生的高度,向他们致敬!”

  在“云”发布活动上,急诊外科医生高巍分享了自己热心卫生健康公益、挽救百余条生命的心路历程。他说,做医生从来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回顾在邻居油锅起火爆炸时勇闯火海救人的瞬间,青年夏恩代说:“虽然受伤了,但我不后悔。”“蜂博士”罗其花回忆了扎根山村,带领蜂农过上“甜蜜”生活的奋斗岁月。用坚守奉献诠释“红背篓”精神的岳晚增老人退休不退岗,他说:“我要守好小卖铺,帮老百姓多卖山货!”“00后”男孩马永恩讲述了带着截瘫父亲上大学、独自照顾父亲10余载的动人故事。全国道德模范贾立群、首都“新时代好少年”徐奥晟与身边好人进行了交流,好人精神感动了每一位网友。

  中央文明办连续14年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生动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共有16077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本次“云”发布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共同承办,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宣传部协办。

 

延伸:海南2人上榜


0_副本..png

 

人物故事:

 
  陶海林,男,1963年10月生,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教师。20世纪90年代初陶海林放弃了沿海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留在五指山当教师。30多年来,他倾尽所有资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坚守山区30载 桃李芬芳满天下

  今年59岁的陶海林生在五指山,长在五指山。1981年,陶海林高中毕业后进了军营。复员后,他进电子厂当了一名工人,工作之余自学会计,取得大专文凭,又先后通过了全国会计师资格和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

  198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陶海林到海南省工业学校兼职当珠算老师,从此走上了三尺讲台。1990年,“下海潮”涌到了五指山,海南省工业学校代会计课的老师离开了校园。这时,两条路摆在了陶海林面前:一是到学校填补会计老师的空缺,月薪150元;一是到三亚一家企业当经理,月薪至少750元。

  “好多老师都不愿意留在山区,但山区的孩子太需要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了,没有老师给他们带路,怎么行?”这个想法,让陶海林作出了选择,正式成为一名教师;这个想法,让他在2012年海南省工业学校整体搬迁至定安时选择留在五指山继续教会计;也是这个想法,让他在高薪工作机会一次次找上门来时都婉言谢绝。

  “职业教育必须盯住市场,关注学生就业。”陶海林看来,学会计应该以实操为主,这样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职场才能快速上手。于是,他自创了“模拟会计实务教学法”“理论和实际互换教学法”“课题讨论式教学法”和“师生互换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32年来,他带出了1万余名学生,其中不少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业、银行业,还有学生毕业后到大城市创业。

  捐资助学 助30多名贫困学生圆梦

  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陶海林是他们的恩师。不仅因为在课堂上陶海林对他们倾囊相授,更因为当他们因家境困难面临失学时,陶海林给予的帮助。

  “陶老师走路的时候身板挺得很直,还留着当年当兵的影子。”虽然已经毕业20年了,王海容还能学得出陶海林走路的样子。

  “我们家以前是在五指山卖菜的,挣不了几个钱,挺困难的。陶老师知道后,给我生活费,还让我到他家吃饭,这样能省点钱。”王海容说。在陶老师的帮助下,她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现在,逢年过节她都会给陶老师打个电话表示问候。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陶老师就像父亲一样,资助我读书,教我做人的道理。”曾敏是海南省工业学校2007级会计班的学生。家在广西的她初中辍学,在广东的一家制衣工厂当剪线员。到海南省工业学校上学时,她只有打工时攒下的几千元。知道曾敏的特殊情况后,陶老师每个月都给她200元生活费,还让她到家里吃住。

  “其实陶老师家里也不富裕,但他依然尽心尽力地帮助我,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和谋生技能。当时他资助我的每一笔钱,我都好好记着,工作后就把钱还给陶老师了。毫不夸张地说,是陶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曾敏说。

  这些年来,像王海容、曾敏这样受过陶海林帮助的困难学生有30多人。

  “我一个人能力有限,那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但又特别上进、求学若渴的学生我都会想办法帮。2008年后,国家对中职教育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加大,也不大需要我补贴他们了。”对自己多年捐资助学的事,陶海林看得很淡,说自己只是觉得那些勤奋的好学生,如果因为几百元就退学,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才尽力帮助他们。

  引入军事训练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除了教授会计知识外,陶海林还十分注重在课堂以外对学生进行培养,特别是通过军事训练,锻炼学生体魄,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006年开始,陶海林从学校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近200名优秀师生,先后组成“五指山市民兵机动分队”和“预备役步兵某部炮兵连”。放学后,陶海林在校园内带领学生们操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这些训练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让他们有了更多荣誉感和自信心。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就希望这辈子能当好一名人民教师。”陶海林说。希望有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能扎根山区,让山区孩子的人生有机会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1_副本_副本..png

 

人物故事:

 
  黄文华,男,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五指山市毛道乡红运村委会空程村村民。黄文华已是古稀之年,长期悉心照料体弱病残的耄耋老母亲和有智力障碍的弟弟,用爱撑起一个和美的家。

  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

  黄文华是五指山市红运村委会的老书记、老党员。他说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对村里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红运村地理位置特殊,一场大雨过后,时常会发生一些灾害,比如村里的稻田被泥沙掩埋、灌溉渠道被树枝泥土堵塞等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黄文华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一铲一铲地把泥土铲开,有条不紊地把枯枝残叶移开。简单的行动,为的是群众的利益,护佑了百姓出行平安。

  悉心照顾 守孝悌

  年过70岁的黄文华,不仅是群众的贴心人,更是亲人的暖心人。作为家中长子,照顾自己年迈老母亲的重担就落到了黄文华的身上。多年来,黄文华省吃俭用,但是对自己的老母亲却慷慨大方,舍得付出,光是在母亲的饮食上,黄文华就下了不少心思。他自己勤俭节约,为母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让老人吃得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母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

  老人年纪大了,性格有些孤僻。黄文华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长里短,让她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母亲晚年多病,黄文华就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悉心照顾,为老人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铺。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毫不厌烦地照顾着老人。母亲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黄文华从不跟母亲计较,从无一句怨言。黄文华这种默默付出的孝子之心,使得老母亲能安享晚年,得以高寿。

  相互扶持 同甘共苦

  黄文华照顾智力残疾的弟弟近50多年。他弟弟的智力天生有些缺陷,生活自理能力差。但是黄文华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弟弟,对待弟弟比对自己的儿子还要亲。为了教弟弟与人沟通,黄文华经常和弟弟说话。弟弟听不进去,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弟弟大小便总是弄的一身脏,只要一脏,黄文华就给他洗澡换衣服,有他在,弟弟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他还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弟弟吃饭、穿衣服……多年以来,黄文华始终对弟弟不离不弃,方方面面都对其悉心照顾,让他吃饱穿暖,生活无忧。

  黄文华对亲人的爱执着深情,感人至深,践行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