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海南好人
沙丘娘子陶凤交:绿色海防长城背后的26年坚守
发表时间:2018-1-26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2018年1月19日,“中国网事·海航集团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海口市举行。现场除了为“2017年度十大网络感动人物”颁奖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环节——宣布“中国网事·海南好人 2017年度十大人物”评选结果。这十位海南好人,是2017年海南全省各地推荐,并通过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选出的好人好事的代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文字,触摸他们的故事。

111992年还没有海防林的时候,站在沙地里被风一吹,沙土拍在身上就如蚂蚁噬咬一般,打得人生疼。现在站在那一排排木麻黄面前,那真是舒适得像是在家里一样,背后有‘靠山’大概就是这种感觉。”陶凤交笑得眉眼都舒展开来,“我能为荒漠添绿尽一份力,真的很自豪,不管多苦多累都值得。”新华网发(廖传松 摄).jpg

1992年还没有海防林的时候,站在沙地里被风一吹,沙土拍在身上就如蚂蚁噬咬一般,打得人生疼。现在站在那一排排木麻黄面前,那真是舒适得像是在家里一样,背后有‘靠山’大概就是这种感觉。”陶凤交笑得眉眼都舒展开来,“我能为荒漠添绿尽一份力,真的很自豪,不管多苦多累都值得。”新华网发(廖传松 摄)

20世纪90年代,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荒漠化的流动沙丘地貌曾被中外专家判断为“无法治理”,沿海岸线一带沙尘滚滚,入眼皆白,而今,距棋子湾海岸线不过百米的区域,一大片木麻黄郁郁葱葱、绵延数十里,打破了当初的断言,成为缀在海南西海岸上的一个绿色奇迹。在这条绿色海防长城背后,“沙丘娘子”陶凤交带领着一支“绿色娘子军”,通过26年的坚守,完成了18820亩防风林,338万株木麻黄的栽种,绿化贡献率占全县36%。

苦头

初见陶凤交,她身材高瘦,说话又慢又轻柔。谈话间,她不时翻动着膝上的一沓照片,在那些摄于20多年前的影像资料里,回想当年和村里姐妹们一起种树的故事。

栽种了上百万株木麻黄的陶凤交,最先回忆起的是那数十年如一日的炎热天气,照片里的村民们也多是一副汗流浃背的模样。“1992年是我最初开始接触种树的一年,那时候通往棋子湾的路都是泥沙,不像现在宽敞又平整,放在现在仅10分钟的车程,当年要走一个多小时,而姐妹们一根扁担挑着两筐幼苗,到了棋子湾沙丘地带还得赤脚行走。”陶凤交说,7、8月份的棋子湾地表温度高达40℃,但为了方便行走,大家每一脚都要像铲子一样插进沙土里,烫脚的温度让不少人都脚底板起泡,经长年累月的积累就变成了现在厚厚的一层硬痂。

陶凤交曾称过重量,每一个用红土包好根、用水充分浸湿过的幼苗袋,基本都有一斤二两至一斤三两,而每人一担需要扛上120袋幼苗,这意味着每趟栽种的路,姐妹们都需要负重130余斤,每人每天在苗圃地和栽种地之间至少需要往返五六趟。“两地之间最短距离是300-400米,但苗是越种越远,路也越走越长,在烈日炎炎下,姐妹们每走50米就要停下来纳凉歇息。”陶凤交说,把苗运到栽种地后大家还得一铲一铲地挖出一个个60公分深的坑,确保树苗下土之后能有湿润的土壤。陶凤交说,女人的身体不比男人健壮,力气也不如男人大,这么多年挑着扁担来来回回地走,对肩膀伤害也大,“肩膀的皮肤先是变红,然后变黑,天天晒着太阳,不久就会蜕下一条皮。”

木麻黄的种子得自行收集,在木麻黄结果的当季,陶凤交和姐妹们会携伴一起去爬树薅果子,然后集中起来放在太阳下晒,等果壳裂开后就把种子仔细地收起来,接着找个合适的天气带去苗圃地播种。“在育种的20多天里,苗圃地旁用树枝和帆布简单搭起的棚就是大伙的临时居所。”因回村的步行路途遥远,姐妹们常常天亮出发,天黑才归家。“那时候没有手电,遇到台风下雨天,我们几个姐妹就在黑暗里牵着手前行,当雷声伴着闪电劈下来的时候,我们就耸着肩蹲在地上给彼此打气。”如今回忆起来,陶凤交还笑出了声,但当年直至回到家中仍觉得心有余悸。

撩开裤脚,陶凤交小腿上一条长约10公分的伤疤清晰可见,这是1999年的一场台风所致。“刮台风的时候,我的大儿子在苗圃地看苗,我从家里赶过去。那时建在棋子湾自然水沟边的苗圃地隐隐要被涨起来的水位淹过,隔着6-7米宽的水沟都能听见孩子在对面哭,我只能赶紧直接下水游过去。在这过程中,小腿被水底的树枝重重划过。”陶凤交说,游过对岸安抚好孩子之后,被他提醒才发现裤腿里有血一直在流,当时不觉得疼,就只草草嚼碎木麻黄的叶子敷在伤口上,然后撕掉衣服的下摆绑了几圈作固定。然而在这之后伤情反复,腿肿得老高,到了医院清树枝去烂肉,缝了15针,养了很长时间才好起来。

22陶凤交与姐妹们种树。新华网发.jpg

陶凤交与姐妹们种树。新华网发

坚韧

为了种树吃尽苦头,为什么?

陶凤交坦言,最初是为了维持生计,当年7块钱一天的种树工作,能够让自己养家糊口。这样的打工一直持续到1995年,当时由于木麻黄存活率太低,入不敷出的承包地老板也放弃了种树项目。然而,就在这个时候,1996年,陶凤交和其他三个姐妹主动向县林业局申请海防林栽种任务。

“他们都不明白,我们昌化地区的人,离棋子湾那么近,大家心里其实都想看见这片荒漠化的地,能有被绿林覆盖的那一天。”陶凤交说,即使不是她,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担下这份重任。

这个时候,陶凤交赖以为生的手段,变成了一种使命,这位柔弱的女性,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生命与海防林交织在一起了。

“1996年刚开始组织姐妹们种木麻黄的时候,成活率只有20%-30%,一直到当年年底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受昌江县委县政府邀约前来棋子湾调研试验,才最终摸索出野菠萝和木麻黄交替栽种的方式。”

陶凤交说,村民们一般对野菠萝都望而远之,因为上面全是尖锐的倒刺。“要种在沙地里的野菠萝也有讲究,地面上的茎叶只留70公分,所以得先削砍掉多余的部分,才把它们整齐码好放进箩筐里扛往沙地。”陶凤交说,姐妹们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野菠萝,那时候简单的帆布手套没什么保护作用,砍一趟野菠萝,手指都会被刺成花。

但是,因为野菠萝在村子是一种本土常见植物,把它们种在沙地里比木麻黄更容易存活,且其防风固沙作用十分显著。“娘子军”们用上了新方法,在两排野菠萝中间种上木麻黄,成功地使其成活率直线上升至80%。

1999年,在陶凤交和姐妹们的努力下,棋子湾海岸线一带的海防林栽种已经趋于饱和,之后每年只需要对林带进行补种即可。然而随着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愿意和陶凤交一起挑担子种树的姐妹们变得越来越少了。“1992年最多的时候有70来人,现在随着可供打零工的工种越来越多,渐渐地只剩几个姐妹还一直坚守。”

33陶凤交的“绿色娘子军”。新华网发.jpg

陶凤交的“绿色娘子军”。新华网发

孩子

种树是一天天熬出了成绩,但对两个孩子,陶凤交有愧。1986年,陶凤交的丈夫去世,她需要只身一人拉扯5岁的大儿子和3岁的小儿子长大。作为家庭的“顶梁柱”,陶凤交通过种树和打零工,虽然维持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却没有余裕的资金供两个孩子念书。

“我的大儿子15岁就跟我一起去种树了,但他不像我们需要挑担子,只用在育苗的时候帮忙看顾一下苗圃地。”陶凤交说,小儿子7岁就要学着自己在家做饭,但年纪小、没经验,火候一开始总把握不好,饭总煮得焦黄。“有时候从苗圃地回到家里,小儿子会委屈地哭鼻子,说妈妈为什么我没有放糖,饭还是变得那么黄。我也只能默默抹眼泪。”有时,遇到特大暴雨天气,陶凤交只能在苗圃地凑合过夜的时候,年幼的两兄弟也只能独自被留在家。 除了愧对孩子,陶凤交自己心中也没少受委屈。被人误解拿了政府的钱,因牛羊吃了树苗引发纠纷被村民责骂,因不被理解被人泼了一身粪……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止陶凤交的脚步。

“不服输!”姐妹们对陶凤交的评价,也许是她性格最好的注脚,也是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能够推倒昌江流动沙丘无法治理的论断,成功栽种下18820亩防风林,338万株木麻黄,书写造林奇迹的根本原因。

26年过去了,陶凤交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遍又一遍地涂抹着沙丘中这一抹绿色,而这片海防林,也像是她的另一个孩子,抚慰着她的内心。

“1992年还没有海防林的时候,站在沙地里被风一吹,沙土拍在身上就如蚂蚁噬咬一般,打得人生疼。现在站在那一排排木麻黄面前,那真是舒适得像是在家里一样,背后有‘靠山’大概就是这种感觉。”陶凤交笑得眉眼都舒展开来,“我能为荒漠添绿尽一份力,真的很自豪,不管多苦多累都值得。”(周淑仪)

相关新闻
海南万宁“巩卫”创出幸福城

“路上不见了槟榔汁,街上没有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干干净净,整洁有序。”6月24日中午,从外地归乡的大学生陈娜在离开万宁汽车站的那一刻,忍不住为家乡点个赞,“一个学期没见,家乡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