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单位
海南残联精准推进助残脱贫 让残疾人尽享自贸港建设成果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海南文明网

海南文明网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开局之年,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海南省残联已“备好黄金甲”,以决胜之势为自贸港建设持续发力,以俯身之姿为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尽心服务;其用党建引领产业助贫、精准施策全线搏动,将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落实。2020年,全省残疾人基本脱贫,省残联被省评为扶贫点成效考核等次“好”单位,扶贫点的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委会和省残联教育就业部一一分别获得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残联干部许邦宁获得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可以说,这些年来,海南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开展,让全省广大残疾人意志风发、信心百倍,他们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和自贸港建设中大显身手,凭借勤劳和智慧,自强自立,为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高质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

党建引领,为脱贫群众找准方向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省残联在精准助残脱贫中,坚持‘智志双扶’的方法,以党建引领,启动了“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工程,充分发挥残联基层组织的党员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努力塑造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带头人,以此来影响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走向小康,让残疾人在脱贫攻坚中找到了方向感。近年来,省残联通过挂职和选派等形式,先后派挂10余名干部到海口、文昌、万宁、定安、临高、乐东、白沙和洋浦等市县基层,指导和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想尽办法吸引致富能手和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增强基层脱贫的内生力,加快脱贫步伐。

省残联定点扶贫村委会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在2015年之前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 “嫁汉不嫁和新村,屋破路烂海腥臭。”按理说,这个邻海而居、良田千亩、交通便利的村庄,应该富甲一方,可偏不是这样,全村有773户,人口3575多人,贫困户有170户,人口848人。究其根源,是此前这个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不强,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为在短期里改变这种不良的现象,这几年来,省残联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派驻两批干部到该村任第一书记,紧紧围绕“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先从党员干部的思想转变开始,引导群众抛掉落后的旧思想,争当脱贫光荣,致富光荣。

省残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马后军说,要想改变“穷根”,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发展致富产业,“近年来,和新村党支部主要工作是致力帮助农户寻找致贫的原因、谋求发展的新路子,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

今天,和新村二级肢体残疾人陈新好说,是村支部和振兴工作队的帮扶,让他走上脱贫致富的路。

据了解,省残联在扶智过程中,主要通过对残疾人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和岗前技能培训,让广大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掌握1至2门科学技术,助力脱贫攻坚;重视营商环境,致力打造优质的居住环境,引擎外生力;开展“四看四比四提升”活动,推动“厕所革命”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安装113盏路灯,解决和新村委会亮化区域不足、村民晚上出行不方便的问题;对和新村委会的龙新村小组、和新村小组和头洋上村小组进行3处污水排水沟改造,铺设管道累计长度为200米并修补恢复路面;对和新村小组5000米排水沟进行清理;先后5次组织省残联全体党员到和新村委会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并在和新村委会及该村邻海沙滩,进行卫生大扫除,帮助和新村群众清除卫生死角,改善人居环境。

据介绍,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省残联以“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 争创一流营商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扶贫点贫困户和全省2万多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大力推进和实现扶贫点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加大扶贫点立档建卡的低保户和困难残疾人;对全省突发困难残疾人家庭300多户实行一对一的帮扶。

产业助残,脱贫攻坚走向新天地

“由于身体残疾不便,之前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赚钱,每天都窝在家里,不仅没有收入,呆在家里也很憋气。如今好了,不仅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有稳定收入,每天还可以和残友们交流,人的性格和心情也相当愉悦。”在和新村服装加工的“扶贫车间”,因幼时患有小儿麻痹症而落下终身残疾的村民陈小松面对记者,脸上布满了笑容。

其实,不仅仅是陈小松,在和新村的这个扶贫助残车间里,还有30余名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属及困难户跟他一样,这一份“足不出村”的工作,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题,提升和巩固脱贫成果,也让他们同健全人一样,共享自贸港建设的风采和成就。

2020年5月18日,省残联在全国首创的农村阳光助残“扶贫车间”和阳光之家正式开业启用。此举不仅为先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解放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还带动了当地一批困难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亲属就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工厂自创办以来,共招收30余名困难残疾人、困难残疾人家属和困难户,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工人的月工资可达1600元以上。

如同创办“产业助残+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日间照料)”的就业创业基地,省残联不仅在临高县和新村,在全省其他市县也相继铺开。如在万宁市大茂镇创办残疾人椰壳工艺厂,帮助了20多名当地建档立卡困难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亲属实现家门口就业。

琼海市残联扶持创办的以加工生产蜡烛的琼海阳江鸿运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厂,安排了6名特困残疾人和15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并带动一批残疾人和贫困户群众创业就业,实现了脱贫。

东方市残联则充分鼓励社会爱心企业加入扶残助残行列,开启残疾人脱贫“造血型”新模式,积极发动困难残疾人入股到爱心企业中享有盈利分红。 2018年,爱心人士杨丽花在东方市八所镇创办起东方市鸿盛残疾人服装加工厂,安排了20多名困难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还让50多户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入股企业享有年终盈利分红。

此外,海口、文昌、昌江、澄迈等市县也建立了一批就业创业基地,这些举措都精准助力残疾人脱贫,尤其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残疾人就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复工复产难题,省残联对全省盲人按摩店进行部分月份租金进行补贴;联合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连续举办了两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招聘会,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共有37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成功签约,步入工作岗位。

据介绍,近年来,为加大推动残疾人脱贫工作力度,省残联、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海南省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阳光助残扶贫车间认定和补贴办法》,下发了《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建立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车间)的通知》和《海南省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车间)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印发了《发展手工制作促进贫困残疾妇女就业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电子商务助残扶贫行动实施细则》《青年志愿者阳光助残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和《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定,为全省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典型带动,激发残疾人脱贫热情

省残联在助残脱贫中,高度重视典型的带动、榜样的宣传。海南残服爱心服装厂李王花,是一名腿部残疾的大学生,大学时攻读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广州一家服装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服装行业相关知识和经验。近年来,在省残联的扶持帮助下,她影响和带领了一批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就业,先后安排80多名残疾人就业。2019年9月底,在省残联的帮助扶持下,又在省残联定点扶贫的和新村投资120多万元建设一个扶贫车间,主要是生产加工服装和提供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日间照料服务。

东方市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张海荣,在省残联的扶持下,创办了一家汽车保养、维修、租赁等多个业务的“安路达”汽修保养公司,安排5名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就业。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谋生就业,张海荣还免费为想学汽修的残疾人提供培训和吃住。

近年来,在省残联帮扶指导下, 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作盲人朋友钟树权凭着智慧和勤劳,脱掉低保户的“帽子”,拖着一家五口多残的亲情,不等不靠,创办实业和发展种植饲养业,并招聘多名残疾人工作,影响和带动了一批残疾人脱贫。

定安县黄竹镇莲堆村双脚残疾人钟耀旺,在省残联帮扶和指导下,用坚强意志和智慧,坐着自制木板滑轮车创办一家鸽子饲养场。养殖场由起初的50对鸽子,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对,成为村里有名的“鸽子王”,村里残疾人第一个脱贫户。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像这样的自强自立脱贫后带动的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还有很多,在三亚市创办水果种植和电商超市的苏朝弘,在万宁市创电脑维修公司的林觉养,海口市琼山区养蜂脱贫专业户黄广行,屯昌县养蜂和种植槟榔脱贫专业户王奕桂等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创业、勤劳、脚踏实地”。最终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命运。这些勤劳创业的残疾人,是海南脱贫攻坚最好的名片,也是奔小康路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希望通过影响和带动,激发更多残疾人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争当脱贫能手,在人生路上出彩而美好。

文化助残,让折翼的天使放飞脱贫梦想

其实,在助残脱贫的路上,文化助残脱贫是省残联助残的另一途径。

近年来,省残联加大了残疾人的体育和文化艺术方面人才的培养,通过集训和组织参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和艺术水平,影响和带动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竞技和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达到全民健身,还能达到脱贫的效果。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和第七届特奥运动会中,海南省有多名运动员获奖并得到奖励,其中残疾人运动员张中华得2枚金牌并获金30多万元,原先贫困生活他,直接脱贫进入小康。像张中华这样的残疾人,通过体育竞技获得的幸福感,海南并不少。这些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让一批残疾人实现了走出家门的梦想,让他们不仅找到自己存在感和尊严,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脱贫攻坚路上充满了斗志。

据了解,全省达到国家级和省级体育竞技标准各类残疾人的运动员300人,参与特殊艺术的残疾人有1000多人。

顶层设计助力   破解残疾人脱贫难题

贫困残疾人作为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他们能否顺利实现脱贫,直接影响到全省脱贫总目标的实现和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据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海南严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度,目前全省29877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脱贫并得到巩固提升。

因此,全力备战残疾人脱贫攻坚决胜“大考”,2015年以来,海南省残联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五个强化”,出实招,抓重点,确保残疾人真脱贫、脱真贫——

强化“组织建设”,成立了由党组书记、理事长亲自“挂帅”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还成立了7个脱贫攻坚帮包工作组,对各区县开展帮包、督导工作。

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脱贫攻坚推进措施和政策,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精准发力。

强化“精准解困”,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认真组织开展“蹲点式”调研,深入基层、查找问题、征求意见,提升残疾人脱贫攻坚实质成效。

强化“作风锤炼”,通过一对一帮扶模式,开展“走村入户”帮扶贫困残疾人活动。以及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遍访行动,精准掌握每一项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强化残疾人工作者责任担当。

强化“整改提升”,针对残疾人脱贫攻坚自查和遍访中发现的问题,各级残联组织坚持同步推进,边查边改、“访改”并举,补缺残疾人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一项项措施补齐了工作短板,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生活和事业的梦想。

同时,海南残联还与多部门合力攻坚,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让残疾人脱贫解困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生活有“兜底”, 创业就业有“扶持”,康复服务“全覆盖”,居家托养“暖人心”。

为方便残疾人士出行,2019年3月,省残联印发《海南省重度(一级)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暂行办法》。该办法被纳入省委、省政府2019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让全省重度一级残疾人外出就医、康复、教育更便利。为助力扶贫产品销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省残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多次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积极加入到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中,前往扶贫定点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参与购买扶贫产品,为消费扶贫贡献力量,助力贫困户度过因疫情导致农产品滞销的难关。

2019年7月,为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方便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诉讼活动,海南将在全省法院开设残疾人诉讼绿色通道和残疾人法律服务站。

这些举措,目的都是更好服务残疾人,为残疾人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也提升了残疾人兄弟姐妹幸福指数。

扶贫工作最艰难,千山万水只等闲;心与百姓同忧喜,不拔穷根不回还。这充分饱含了海南残联这些年来浓浓的助贫情怀,也非常贴切的形容了省残联为扶贫所尽的心力与努力。从解决温饱到衣食无忧,从实现就业到安居乐业、筑梦远航,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南残疾人登上了人生出彩的舞台——脱贫并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

号角已经吹响。在这片最有活力的土地上,在自贸港建设的时代最强音里,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无懈的艰苦奋斗下,海南残疾人一定有能力、有信心和全省人民一起奔小康。(杨帆 孙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