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先锋
返乡大学生“卖菜记”
发表时间:2018-5-7 来源:海南日报

玩转互联网,从田头到餐桌

返乡大学生“卖菜记”

1.jpg

陈嘉缙和同事将分拣好的蔬菜搬上货车。

2.jpg

陈嘉缙与合作伙伴在果蔬基地采摘蔬菜。

  晚上十一时半的陵水互联网创业园空旷而安静,2楼最左边的一间十平方米的小屋灯火通明,29岁的工科硕士陈嘉缙显然已经习惯加班的夜晚。自从2017年4月回乡创业,在互联网上卖生鲜,晚上十一点半的创业园与凌晨三点半的菜市场成了他最常出没的地方。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跟着陈嘉缙体验他的“卖菜人生”。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改变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的一个夙愿。”本身不种菜,他却想打通从地头到终端的农产品供应链。陈嘉缙和他的惠农生鲜,正在通过农产品移动电商平台,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力量延伸至田间地头,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管控菜品,悄然进行着一场“田间革命”,“颠覆”着陵水的农业市场。

  城市“金领”回乡创业

  正在“卖菜”的陈嘉缙,有着傲人的学历。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科硕士、IT工程师,先后在深圳先进研究院、知名房地产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和架构师。辞职前,26岁的他已经是年薪50万元的“金领”,在深圳过着富足的生活。

  然而,这个陵水黎族自治县走出来的高材生,在挥不去的农村情结驱使下,将他返乡的第一次创业锁定在生鲜农产品方向。“我有很多亲人都是海南乡下的农民,他们一辈子在田地里勤勤恳恳耕种,却很难从田间地头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这让我想为老家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

  金牛座的陈嘉缙是个务实的行动派,心里有了这个想法,立马开始行动,他先是调研陵水周边的菜市场行情,接着又到省外互联网生鲜企业学习取经,做了扎实的功课,这才决定返乡创业。

  “海南发展很快,如陵水英州镇的发展就可见一斑。”在外求学工作时,陈嘉缙每年都会回乡过年,眼看着家乡一年一个样。

  “但海南农业流通环节太多,链条太长了:经纪人、一级批发商、二批、三批、餐厅、菜市场,五六个环节层层抽成。”陈嘉缙走访父老乡亲才知道,农民种地瓜辛辛苦苦大半年,有时只能以每斤2毛钱卖出去,到市场上却变成每斤2元多,甚至3元。

  经过一番推敲,陈嘉缙决定返乡创业改变这种现状。2017年4月,他入股海南村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村里巴巴);2017年11月初,与英州惠农扶贫科技公司、雷丰合作社、绿丰园合作社合资成立陵水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农生鲜),公司主攻社区生鲜与大客户后勤供应,立志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网上下单,从菜地送到门口

  “鸡蛋只要16.8元/30个、土豆1.6元/斤、长豆角1.9元/斤……”打开陈嘉缙生鲜公司的微信公共号,首先弹出的“欢迎消息”就是菜价信息,这也是工科生陈嘉缙的思维方式:让客户用便宜的价格买到优质的产品。

  “我们的菜都是洗好的,承诺零农药。”陈嘉缙指着农药检测试纸,神情很是自豪。“我们的洗菜机、切菜机能自动化完成净菜的加工,送到客户手里就能下锅,能帮他们省去洗菜和切配的时间,在春节期间,这一项可以为饭店节省许多时间与人力成本。”

  生鲜食材的新鲜度“分秒必争”,因此减少生鲜流通环节是必然。在陈嘉缙的努力下,他们的生鲜在保障流通速度的基础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运输环节,蔬菜从基地到餐厅,完成了质检、入库、称重、包装、分拣、装车、配送,全过程不到18小时,用B2B模式对接农场和餐厅,免去众多环节,还在储存、运输等方面下足了工夫,做到了高效服务。

  虽然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但为了实现让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零中间环节”的目标,打赢争分夺秒的“送菜战”,陈嘉缙通过开发各种智能软件,将人力成本降低,无论是监测买菜、送货情况,还是协调客户的订单,尽量通过线上完成工作,最大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陈嘉缙的公司在陵水与三亚发展了140余家中小微餐厅,每天稳定供应50余家中小微餐厅,已形成稳定需求。与其达成合作后,餐馆老板不再需要起早贪黑买菜,在手机下好订单等待收货即可。除此之外,比自己去农贸市场上货更便宜,还能享受退货补货服务。

  拉农民兄弟“入伙”

  “你现在也做农村淘宝,对物流配送、收件流程都很熟悉,肯定能做好的。”4月14日下午,陈嘉缙兴冲冲地开车到陵水光坡镇坡尾村会见他的准合伙人严学仁,商讨入伙的相关细节问题。

  如果一切顺利,严学仁将成为陈嘉缙公司的第一个分销商,为了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嘉缙有备而来,拿着投入与产出数据报表来见严学仁,用“一年只要有50家餐馆买菜,就能盈利200万”来吸引合伙人。

  “现代都市的快生活节奏决定了要去餐馆吃饭,需求相对稳定。每天餐馆都要买原材料,黏性非常高。”陈嘉缙判断,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将来还可以发展成粮油、调味品、酒水饮料一站式平台。

  “三个人、一辆车、一个分菜的空地,这就可以开工了。”陈嘉缙告诉严学仁,他们公司的平台只收一成利润,剩下的九成都归分销商。“我有个弟弟,家里有个小货车,还有一个空院子,这就能开始了吗?”陈嘉缙的“数据谈判”一目了然,严学仁很是心动,当下便招来弟弟商议此事。

  “我们村有很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我们在镇子里帮工,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块钱,如果能做互联网生鲜,一是前景好,二是能带着兄弟们一起过上好日子。”严学仁告诉记者,陈嘉缙公司是互联网下单,又跟村里的贫困户签了种菜、养猪协议,提高了产品从田间到餐厅的可控性及配送速度,按说前景是好的,他就是担心餐馆是否买账,能否将菜卖出去,怎样能找到客户。

  “前期都是我们来负责跑客户,你只要把服务提上去,管好坡尾村片区的餐馆配送就行了。”陈嘉缙虽然口才还不错,但比起长篇大论地“画饼”,他更擅长用数字算账,把账算给客户看,告诉他们能省多少钱多少时间,用多方共赢的实惠,打动客户与合伙人。

  他表示,公司是从源头直采生鲜,既保障了产品送达时的新鲜程度,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价格优势,令产品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同时,对于产品源头的农民而言,能够较好的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节省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让利于农民。

  “如果未来能解决物流问题,我们就能把省外的菜运到海南,把海南的水果卖到全世界。”陈嘉缙很是看好海南的生鲜市场发展。他说,只要肯吃苦多思考,一定能把互联网生鲜生意做出个样子。“很多贫困户都加入,我们发展壮大的那一天,也就是大家一起奔向富裕过上好日子的那一天。”(文\徐晗溪 邓俊龙 图\武威 胡阳)

相关新闻
海南万宁“巩卫”创出幸福城

“路上不见了槟榔汁,街上没有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干干净净,整洁有序。”6月24日中午,从外地归乡的大学生陈娜在离开万宁汽车站的那一刻,忍不住为家乡点个赞,“一个学期没见,家乡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