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海南文化
民国海南地形图:前航拍时代的极致
发表时间:2019-5-13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1927年版十万分之一地形图中的海府地区,初步形成公路网。此图弥足珍贵。   何以端 提供

1.jpg

民国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三亚港”图幅局部,可见1936年的当代三亚市。   何以端 提供

2.jpg

民国“十万分之一”地形图之“乐罗市”图幅局部,体现绘图笔墨的转变。    何以端 提供

3.jpg

1938年原版三彩“吾什峒”图幅,不甚清晰的电子扫描版。原件藏台湾。    何以端 提供


  民国初年至日军侵琼前的海南,各种地图纷纷出现。尤其是陈济棠治粤期间,社会有一个较明显的发展阶段,地形测量和地图绘制也达至近代的高峰,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工作量和历史地理意义最大的,是先后两版全域性机密级别的地形图。

  两版全域性地形图问世

  地形图带有等高线,技术含量甚高,此前从未能绘制。1923年至1926年,粤测局完成了全省十万分之一调查图的勘测工作,到1931年陆续制版出齐,为广东史上第一套地形图。全套共244幅,图幅为经差30分,纬差15分。但是条件所限,这套地形图存在不少偏差。

  现存某些十万分之一图幅如“乐罗市”,有两个版本:民国十六年(1927年)制版的用传统毛笔绘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制版的用西方制图专用笔绘制,前者与陈铭枢《海南岛志》各县地图笔墨相似。两个版本直观体现了绘图工具的升级换代。

  十万分之一地图测绘竣工之际,1926年1月,广东国民政府随即启动孙中山曾提出的“广东全省五万分之一图十年迅速测量计划”。1937年初全部完成测绘,1938年完成绘制、出版,全套共703幅,其中海南地区占96幅。

  这是广东史上第二套地形图,属秘密级别。其测绘制作是从未有过的精详,第一套的错误很多得到纠正。原版为三色套印,图幅尺寸为53×38厘米,棕色用于山脉、等高线,蓝色用于河流水面,黑色用于道路、峻岭及居民点。

  这套地图描绘细致,居民点有房屋图斑,一些村落可以清晰看到围村防护线,乡镇标有邮局、学校、庙宇,大树有椰子树、阔叶树的区别,河流、海岸标注常年沙滩、裸露乱石……是前航拍时代的极致版。其精详,超过迄今公开发行的任何地图。

  当年的五万分之一地形图是全国规划。数以千计地理工作者栉风沐雨,攀山越岭备极辛劳,在全面抗战展开的隆隆炮声中陆续完成,可痛心的是大部分很快被日军获得。此后的八年抗战、更后来的解放战争,大小战役中各方著名或不著名的将领、指挥机关无数人认真审视的,就是这批军用地图。对八路军和解放军来说,能从敌人手中缴获这类地图,其意义往往不下于缴获重炮、坦克车。

  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价值重大

  据《广东省测绘志》记载,这批民国地形图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初。1960年,国家对海南率先启动第一次航拍,海南地图由此进入航拍版。

  时过境迁,这批曾在大时代核心机枢位置显赫的文物,早就淡出视野,一般文化机构里芳踪难觅。已知基本完整保存在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大部分为三色原版,个别图幅如“白沙县”也已亡佚。在大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有少量日据复制版。

  目前查到的图幅全是单色,注有翻印的昭和年号,原版图框两侧图例也被略去,应该是因为行政机构不同了。

  以“吾什峒”图幅为例,日军仅在登岛之年的五月和十月就各印了一版,用于侵略。

  吾什峒,即今东方市俄贤岭地区。1932年德国学者史图博考察黎族时到过这里,对其喀斯特地貌之美赞不绝口。他在著作中将俄贤峒谷地誉为“全岛风景最美的地方”,其中他住过的新乐岩村,就是该图左邻“玉道”图幅的陈龙亚村。

  根据图中小路,足以确认史图博是如何从燕窝岭走进俄贤峒谷地的。

  民国地形图像这样成为近代史考据利器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

  1988年修筑大广坝水库,陈龙亚村及俄贤峒谷地,还有入山小路均被淹没库底。当代各大水库库区,常常是历史上的宜居地,这套地图保存了它们的生动形态。

  民国五万分之一地形图最大限度保存了与清代紧密相连的近代地貌和居民点记录,对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价值。

  可喜的是: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历史地图信息系统,宣布首批收录“民国五万分之一地图”达4000余幅。该系统一旦开通服务,注重“左图右史”的研究者将如虎添翼,很多困惑会迎刃而解。(本刊特约撰稿 何以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