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海南文化
南宋昌化知军陈中孚和陈适 “父子继美”存青史
发表时间:2019-1-21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陈中孚墓园门坊

1.jpg

陈中孚雕像


  编者按

  在海南历史上,为民造福的地方官员不少,然而,父子先后都在同一职位上都有突出政绩的,目前可知的只有南宋昌化军(今儋州)知军陈中孚、陈适父子。

  陈中孚、陈适父子在昌化军任上勤政爱民,政举民安,他们的“继美”事迹被载入多种志书,广受褒扬。陈适还与被贬琼州的南宋名臣胡铨、李光有过来往。

  纂修于明代、海南现存最早的方志正德《琼台志》辑录宋代海南名宦二十人,昌化知军陈中孚名列其中,垂范后世,其子陈适后来亦知昌化军,造福百姓,与父交相继美,令人称叹。

  父子守儋政举民安

  陈中孚的生卒年月已经无法查考,仅知道他是通过“举文学”,在南宋绍兴初年走上仕途的——知万安县(今万宁)。当时有地方强盗进犯万安县城,陈中孚捍卫有功,被擢升为昌化知军。昌化军在他的治理下,政事通达,百姓安居。

  陈中孚善于写作诗文。据《全宋诗》的说法,陈中孚著有诗集,惜已散佚。现存的《永乐大典》中,可找到他的两首诗,其一是《茶岭》:“天柱峰头拨晓云,灵芽一寸得先春。紫芹绿笋方知贵,雷发枪旗未足珍。”其二为《藏书洞》:“先生玄寂作宫城,万卷虽藏洞不扃。夜半松风动林屋,犹疑弦诵响泠泠。”

  陈中孚有陈适、陈庚二子。次子陈庚,民国《儋县志》说他十二岁以万安籍应试,考中解元。

  陈中孚的长子陈适,字逢时,颇具父亲风范。陈适原以举人身份当临高县尉。时值王高造反叛乱,围困昌化军城,势如累卵。陈适胆识过人,不顾个人安危,径至敌营交涉,晓以利害、谕以祸福,终使王高投降离去,军城安全。陈适不费一兵一卒便化解了这场危机,当时的昌化知军对他非常赏识,命他代理全郡事务。

  绍兴十八年(1148年),陈适正式升任昌化知军,他在昌化知军任上,与父亲陈中孚一样,也做到政举民安,深受百姓爱戴。

  迁建州学推行教化

  陈适在昌化知军任上的政绩,需要大书特书的是他迁建了承担着重要教化功能的儋州学。

  儋州学最初位于军城东、天庆观之右,与琼州学同在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设立。当时正值全国兴学运动,朝廷诏令诸路州、军、监建立学校。到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到儋州,儋州学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陈适知昌化军时,儋州学因校舍矮小简陋,且校址已被民居逼近,士气不振,颇受诟病。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儋州学录率领诸生向知军陈适请求将校址迁到军城东南隅。军城东南隅地方开阔,气象非凡,远有山岭拱揖,近有江河映带,是军城的风水宝地。陈适顺从民意,下令迁学。新学在社会各界合力支持下,一年后竣工,儋州士子读书条件大为改观,士心振奋。新建的儋州学,布局设置与中原地区官学一样,里面按藏书、讲授、斋祭、诵读等不同功用,开辟专门地方,甚至还备厨房、浴室以方便士子生活,整个学校有围墙保护,门前列戟作为仪仗。绍兴22年8月22日,陈适宴请同僚和学官庆祝新学落成,当时谪居儋州的李光也参加了这次宴席。为记载迁学这一盛事,陈适与儋州宿儒王霄请李光撰写一篇学记,李光应邀写下《昌化军学记》。学记撰成,要刻于碑上,李光又寄信给同样被贬海南的好友胡铨,托他用汉隶题写“昌化军学记”五字。

  为推行教化,陈适知昌化军期间还修葺了东坡载酒堂,并重振具有爱国爱乡内涵的冼夫人信仰。

  载酒堂是苏东坡居儋时倡议并带头集资,在当地读书人黎子云的院子里建成的一个文人集会的雅所,其在后来被逐渐赋予更多文化内涵,成为苏东坡对儋州文化贡献的一个象征。据胡铨《儋州继美堂记》载,陈适曾修葺载酒堂,并在其内绘苏东坡像,使人敬重效法。

  北宋时期,冼夫人信仰文化在儋州曾一度衰落。南宋时,通过陈适、羊郁、叶元璘等人多方努力,冼夫人信仰文化在儋州再度兴盛。据李光《儋耳庙碑》,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高宗诏封“宁济庙”,在陈适的提倡下,儋州百姓恭敬奉事冼夫人之神灵,宁济庙香火兴旺,每到一定节日,人们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南宋以后,冼夫人信仰文化在儋州一直延续,宁济庙香火不断,还多次得到重修。至今,冼夫人纪念活动仍在儋州中和定期举行。

  交游名臣胡铨李光

  唐宋的海南是朝廷贬谪“罪臣”的重地。南宋名臣胡铨、李光曾被贬海南,陈适与他们二人交游,关系友善。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胡铨在绍兴八年(1138)任枢密院编修官时,曾上疏抨击秦桧主和议误国,遭到秦桧报复,先后几次被放逐,绍兴十八年(1148年)再贬为吉阳军编管。

  胡铨在前往吉阳军途中,经过儋州,与陈适相识。当时陈适很有名望,胡铨在来海南之前,已对陈适有所耳闻。胡铨在《儋州继美堂记》说,其时在岭南,士大夫谈论岭南人物,必以陈适为首称。胡铨在儋州又听到当地耆老说,以前陈中孚知军爱民如子,离任后百姓依然怀念他;现在陈适继来当父母官,又使地方大治,传承了父亲的美德。有一天,胡铨和陈适在宾燕亭欣赏名将折彦质谪儋时留下来的苏东坡养生帖,从中领悟到苏东坡三养诀,胡铨为此专门写了《跋儋耳陈守所藏折仲古帖》一文。又有一天,胡铨与陈适在位于官舍东边的冠古堂会面,陈适请胡铨为冠古堂取个新的名称。胡铨借用儋州百姓对陈中孚、陈适父子的赞语,重新起名叫“继美堂”,并应陈适之请作《儋州继美堂记》。

  李光(1078-1159),字泰发,谥庄简,越州上虞五夫(今属浙江)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李光晚年因反对和议触犯秦桧,远谪岭南。绍兴二十年(1150年),李光从琼州再贬昌化军,后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北归。

  李光在儋州,与陈适关系甚密。陈适迁建儋州学,李光热心参与,并在新学落成后撰写学记。陈适的陈氏园,位于军城北,面山临水、松竹萧然,环境十分优雅,是李光常造访之地。陈适在陈氏园内建的宴喜堂,堂名是李光所取,李光还作《陈氏园亭(并序)》诗记述取名缘由。陈氏园里面的坚白堂,也是陈适所修,名称有“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含义。李光有一次访坚白堂,赋了一首《移具访逢时坚白堂》诗:“已许携壶就绮罗,却因风雨断经过。不辞美酒十分劝,欲听佳人一曲歌。掌上要观摩勒果,池中难借右军鹅。使君独醒空回去,被冷灯青客奈何。”后来李光将坚白堂改名“无倦斋”。

  李光常同陈适烹茗、弈棋、观莲、吟诗。李光的居琼诗,与陈适有关者为数不少。

  南宋军事羸弱,遭外敌侵扰,中原时局不宁,海南远离中原,相对安宁,陈中孚、陈适、陈庚父子三人遂定居儋州,开枝散叶。到明万历年间,当年的《儋州志》说他们有子孙居住在那细都,这些后代还保存着宋高宗任命陈中孚的诰书。据2015年编印的《儋州陈氏谱》载,陈中孚父子的后裔已分布到儋州各地以及海南其他市县。 (特约撰稿 陈有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