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网首页 >> 文明风尚
海口滨海湿地:守护水生动植物栖息家园
发表时间:2018-10-29 来源:海南日报

0.jpg

万绿园一直是海口人气最旺的市民公园,被誉为“城市客厅”,也为浮游生物和浅水鱼群提供生存环境,为陆上和外来动物提供栖息环境。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1.jpg

海口市西海岸不但是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也是帆船和帆板训练基地。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10月,当北方已笼罩在深秋的凄凄凉意之中时,南国的大海之滨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假日海滩上,尽是孩童赶海、抓蟹的欢快;东寨港里,红树在海水里奋力生长;滨海公园内,各种五彩斑斓的候鸟增添了城市的灵动。

  北临琼州海峡的海口,河流自南向北,造就了192平方公里的近海和海岸湿地,约占全市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海口的滨海湿地主要包括浅海水域、潮间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河口水域等。海口滨海为台阶式地貌,岸线开阔连绵,近海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沙岸带沙细洁白。

  滨海湿地是海洋与陆地之间宽阔的生态过渡带,兼具海、陆生态特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繁殖地,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海口对受侵蚀岸段和受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恢复修复,促进人工岸线自然化、生态化,加强岸滩、湿地原生植被保护和修复,让湿地与近岸滨海景观和谐融合。

  西海岸——

  修复受伤海岸线,打造绿色长廊

  满目笔直挺拔的椰子树,绿意盎然的大叶油草,通过简约通透的景观可以欣赏海口的靓丽海景风情——作为海口的美丽 “资产”,西海岸已成为海口市民活动最频繁、游客到访最多的区域之一。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相继袭击海口时,10公里西海岸遭受风暴潮重创:整齐的堤岸护坡大部分被击成乱石,护堤坍塌,大量海滩被迫后退,岸线旁的椰子树被连根拔起或裸露出根部……风暴过后,海口斥资一亿元开展这条10公里海岸线的修复工程。

  海口市政府要求,在岸线修复过程中,要通过对防潮堤及沿线附属设施的修复,达到固滩护岸,保护环境,排水畅通,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此后,三家代建单位分别实施海口市世纪公园段海岸线设施灾后应急修复工程项目、万绿园至印象剧场段海岸线设施灾后应急修复工程项目、假日海滩及印象剧场海岸线设施灾后应急修复工程项目等三个子项目。

  除了修筑硬“盔甲”,还要恢复软功能,海口希望同时兼顾岸线修复和生态保护。

  去年3月,国家海洋局海岛中心主任、国内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倡导者蔡锋对西海岸整治和修复工作考察调研。他认为,西海岸岸滩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岸滩遭受侵蚀破坏,现存干滩宽度太窄、防护能力不足等。

  “对西海岸一些使用率低、设施陈旧的建筑物、构筑物、铺砖广场等硬质设施进行拆除,修复西海岸自然生态功能。”海口市海洋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芳表示,海口将抓紧推进岸滩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挖沙行为,开展受侵蚀岸段和受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修复,促进人工岸线自然化、生态化。

  建国家海洋公园,意味着可以恢复更宽的沙滩,以及珊瑚礁、红树林、防护林带等这些保护海岸不受大潮巨浪侵蚀的天然屏障。根据2017年制定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海口将启动实施4个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其中就包括规划建设海口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该海洋公园一部分以白沙门为起点,往西沿美丽沙海岸线延伸至南侧的海口湾世纪大桥,到秀英港东边界为止;一部分由西秀海滩起沿滨海大道以西至天尾角,包括滨海大道北侧陆域及相关海域。

  同时,海口还启动了西海岸带状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修复,打造蓝绿交织的滨海生态休闲空间。道路边厚重的灌木被移除,铺上本地大叶油草,驱车经过,大海尽收眼底。

  西秀晚霞、城廓远眺、沧海明月、假日情怀、碧海林涛、西堤胜景……改造后的景点如同串起的珍珠项链,构筑了一条绵延数公里的绿色长廊,把西海岸装扮得更美。2.jpg

鸟瞰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白沙门公园。这里北临琼州海峡,是候鸟“登陆”海南岛的第一站,也是海口市区最有“野趣”的生态公园。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白沙门公园——

  候鸟登陆第一站,最有“野趣”的生态公园

  白沙门公园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北部,北临琼州海峡。“这里是候鸟‘登陆’海南岛的第一站,是海口市区最有‘野趣’的生态公园。”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教育专家卢刚说。

  公园环境优美,植被密度大。杂草灌木、红树浅滩错落有致,虽没有其他公园精致的园林修剪,却成就了这座公园原生态的风景。特别是公园中部的红树林湿地生态园以及高大稠密的林木,吸引了不少候鸟前来越冬或过境停留。

  根据海南观鸟会的统计,白沙门公园里共有鸟类130多种,超过海口市鸟类种数的50%,其中留鸟46种,候鸟80多种。每到候鸟迁飞的季节,白沙门公园的湿地都吸引着众多鸟友,他们有的是本地的观鸟爱好者,有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拍鸟爱好者,他们都是被白沙门公园那些难得一见的候鸟所吸引。

特别是今年,因公园湿地生态园西面的凤凰木长大成林,公园里的凤凰木夜蛾增多,而这正是候鸟们最爱的“佳肴”。暗绿绣眼、灰背椋鸟、白头鹎、红耳鹎、白喉红臀鹎、八哥……一波接一波地往凤凰木上落。“连一向矜持,很少露面的八声杜鹃和红翅凤头鹃都能在树上待上半个小时,让我们拍到很多好照片。”网友“传世”说,这让所有的观鸟爱好者大呼过瘾。

  白沙门公园里丰富的热带植被也让其成为天然的科普基地。王景荣是自然教育工作室海南松鼠学堂的积极参与者,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8岁的儿子来公园识花认草。

  一年前,王景荣用《海南植物图鉴》,带着儿子认红花羊蹄甲,数花朵里的花蕊;找淡紫色的宽叶十万错,告诉他这种植物的嫩叶可以用来炒菜;蹲在地上观察白头鹎、红耳鹎飞来吃苦楝果;摘几朵小清新的白花鬼针草,裤腿上留下满满的棒状针刺。

  现在,儿子已经把公园里有指示牌的植物认了个七七八八,还经常化身导览员,拉着同学到红树旁认真给大家科普。“你们看红树周围的根须,这个叫支柱根,它们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气,给红树提供营养,还是抵御风浪的支架,这样台风来了红树也不会倒……”

  万绿园——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椰林、绿地、花园、海岸——植被茂盛,风景秀丽的万绿园紧挨着龙珠湾,一直是海口人气最旺的市民公园,被誉为“城市客厅”。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园也出现了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2016年万绿园启动改造工程,采用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进行修复。

  海口市园林局风景园林工程师王德广介绍,为改善内湖水体环境,园区首先将现有排污点覆盖污水管网,规划新建的排污系统也全部接入市政管网;其次,将毛石砌筑硬质驳岸进行软化处理,内湖驳岸向后拓宽,在滨水区域种植红树及伴生植物等,构建海岸生态循环系统,为浮游生物和浅水鱼群提供生存环境,提升动物栖息环境。

  去年11月,有市民在海口万绿园内湖边拍摄到20多只白鹭在岸边嬉戏、觅食的景象。海口市万绿园管委会主任杜坚感慨:“公园的老员工都说,10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鹭鸟,说明这一年来公园的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有了成效。”

  “龙昆沟、龙珠桥附近常能看到白鹭出没,但能在万绿园内湖中看到这么多白鹭,确实少见,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卢刚说。

  “改造后,水质好转,鱼类增加,白鹭回归。”王德广说,现在万绿园内每天都有爱鸟人士前来观察拍照,被观测到的鸟类已达十余种。

  现在,白天从万绿园外围走过,透过绿篱,园内茂密的大树、葱郁的草地、觅食的鹭鸟和园街外道绿化融成一体。夜幕降临,马路对面高楼大厦上的灯光绚丽多彩,与景区内宜人景色交相呼应,为市民增加了夜景灯光观赏点。

  “万绿园的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园区的设施、景观、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梳理。”杜坚说,当万株红树成活后,就能看到白鹭在一片绿海中起舞的景象,肯定更美。 (记者 计思佳)

相关新闻